一种具有分类功能的智能医疗分类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368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0
一种具有分类功能的智能医疗分类垃圾桶,解决了目前医疗储物桶无分类的问题;包括箱体,箱体的左右两侧都设有侧面开口的储物空间,储物空间内设有可向箱体外侧推出的垃圾桶,储物空间的上方设有凹槽,凹槽与储物空间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投掷口,投掷口上设有开合盖,箱体的上端面设有储物槽,储物槽内滑动连接有置物板,储物槽的上端口设有盖体,盖体分为前端盖和后端盖,后端盖与箱体固定连接,前端盖的后端与箱体铰接,储物槽内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能够使前端盖处于水平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功能多样,避免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对于下一步垃圾处理减少了很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分类功能的智能医疗分类垃圾桶
本技术属于医疗护理
,特别是一种具有分类功能的智能医疗分类垃圾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以及国内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垃圾也越来越不容忽视。首先,医疗垃圾的污染和传播也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于医疗垃圾的不正确处理会使其中所含有的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以及部分医疗垃圾内含有的放射性和损伤性物质对公共卫生问题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在垃圾回收的过程中,会对人体皮肤造成一定的伤害。医疗垃圾是指从医院、诊所、卫生防疫、保健、检验等与医疗卫生有关的单位排出的全部垃圾的总称。一般来说,医疗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病菌性物质,病人使用或污染过的生活用品等都会含有大量对人体危害的物质。目前医疗储物桶无分类,无感应功能,脚踏不太方便,手触打开易污染;随着垃圾分类意识的增强及医疗废弃物管理规范,亟需一种方便又合格的医疗废弃物的回收装置来满足临床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具有分类功能的智能医疗分类垃圾桶,解决了目前医疗储物桶无分类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都设有侧面开口的储物空间,所述储物空间内设有可向箱体外侧推出的垃圾桶,所述储物空间的上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储物空间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投掷口,所述投掷口上设有开合盖,所述箱体的上端面设有储物槽,所述储物槽内滑动连接有置物板,所述储物槽的上端口设有盖体,所述盖体分为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后端盖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前端盖的后端与箱体铰接,所述储物槽内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能够使前端盖处于水平位置。优选的,所述开合盖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在投掷口上并与箱体螺接,所述连接套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上通过连接销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之间形成一个连接空间,所述连接空间内设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与第二连接片转动连接,所述内齿圈上啮合设有多个小齿轮,小齿轮与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转动连接且小齿轮在内齿圈内均匀分布,每个小齿轮上固定连接有转动片,多个转动片相互配合构成了使投掷口打开和闭合的结构。优选的,所述内齿圈的外圈设有直齿轮,所述直齿轮上啮合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上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箱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储物空间内转动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上螺纹配合设有滑动支撑体,所述储物空间内还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动支撑体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支撑体与垃圾桶嵌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箱体上固定连接有置物架。优选的,所述储物槽与对应的垃圾桶、投掷口都设有四个。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四角都固定连接有脚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的垃圾桶向左右两侧开合,节省了前后方向的空间,适合在狭窄的空间使用;开合盖能够有效隔绝垃圾桶与外界空气的隔绝,可有效隔绝有害病菌的传播;多个垃圾桶对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分类,避免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对于下一步垃圾处理增加了很大的麻烦,另外,本设计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储物空间和投掷口连通及箱体上部的储物槽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垃圾桶和滑动支撑体连接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开合盖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开合盖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是图6中B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箱体、2-储物空间、3-垃圾桶、4-凹槽、5-投掷口、6-开合盖、7-储物槽、8-置物板、9-盖体、901-前端盖、902-后端盖、10-限位块、11-连接套、12-第一连接片、13-第二连接片、14-连接空间、15-内齿圈、16-小齿轮、17-转动片、18-直齿轮、19-驱动齿轮、20-丝杠、21-滑动支撑体、22-滑轨、23-置物架、24-脚轮。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参照图1-7所示,本技术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左右两侧都设有侧面开口的储物空间2,所述储物空间2内设有可向箱体1外侧推出的垃圾桶3,所述储物空间2的上方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与储物空间2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投掷口5,所述投掷口5上设有开合盖6,所述箱体1的上端面设有储物槽7,所述储物槽7内滑动连接有置物板8,所述储物槽7的上端口设有盖体9,所述盖体9分为前端盖901和后端盖902,所述后端盖902与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前端盖901的后端与箱体1铰接,所述储物槽7内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所述限位块10能够使前端盖901处于水平位置。箱体1选用304不锈钢材质制成,304不锈钢材质在空气中或化学腐蚀介质中能够抵抗腐蚀的一种高合金钢,具有表面美观,耐腐蚀性好,质量轻,经久耐用等特点,开合盖6一般处于闭合状态,在医护人员处理医疗垃圾时,由人体红外传感器控制其打开,在开合盖6打开后,由投掷口5处将医疗垃圾放入垃圾桶3内;医护人员在工作时需要很多的常用物品,这些常用物品可以存放到储物槽7和置物板8上,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将前端盖901打开,将需要使用的物品从中取出放到后端盖902上,使用完后可以将物品放回盖上前端盖901。为了有效防止垃圾与院内空气的隔绝,避免有害病菌的传播,所述开合盖6包括连接套11,所述连接套11套在投掷口5上并与箱体1螺接,所述连接套1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片12,所述第一连接片12上通过连接销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片13,所述第一连接片12与第二连接片13之间形成一个连接空间14,所述连接空间14内设有内齿圈15,所述内齿圈15与第二连接片13转动连接,所述内齿圈15上啮合设有多个小齿轮16,小齿轮16与第一连接片12和第二连接片13转动连接且小齿轮16在内齿圈15内均匀分布,每个小齿轮16上固定连接有转动片17,多个转动片17相互配合构成了使投掷口5打开和闭合的结构。其中,为了便于控制开合盖6的开合,所述内齿圈15的外圈设有直齿轮18,所述直齿轮18上啮合设有驱动齿轮19,所述驱动齿轮19上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箱体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开合盖6可以为感应开合,此为现有技术,具体的为:凹槽4内可以设有人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人体靠近时,产生信号发送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19正转,驱动齿轮19带动直齿轮18转动,直齿轮18与内齿圈15为一体式设计,内齿圈15在第二连接片13上转动带动小齿轮16同时转动,小齿轮16带动转动片17转动将投掷口5打开,然后医护人员可以将垃圾通过投掷口5投进垃圾桶3内,微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分类功能的智能医疗分类垃圾桶,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左右两侧都设有侧面开口的储物空间(2),所述储物空间(2)内设有可向箱体(1)外侧推出的垃圾桶(3),所述储物空间(2)的上方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与储物空间(2)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投掷口(5),所述投掷口(5)上设有开合盖(6),所述箱体(1)的上端面设有储物槽(7),所述储物槽(7)内滑动连接有置物板(8),所述储物槽(7)的上端口设有盖体(9),所述盖体(9)分为前端盖(901)和后端盖(902),所述后端盖(902)与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前端盖(901)的后端与箱体(1)铰接,所述储物槽(7)内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所述限位块(10)能够使前端盖(901)处于水平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分类功能的智能医疗分类垃圾桶,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左右两侧都设有侧面开口的储物空间(2),所述储物空间(2)内设有可向箱体(1)外侧推出的垃圾桶(3),所述储物空间(2)的上方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与储物空间(2)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投掷口(5),所述投掷口(5)上设有开合盖(6),所述箱体(1)的上端面设有储物槽(7),所述储物槽(7)内滑动连接有置物板(8),所述储物槽(7)的上端口设有盖体(9),所述盖体(9)分为前端盖(901)和后端盖(902),所述后端盖(902)与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前端盖(901)的后端与箱体(1)铰接,所述储物槽(7)内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所述限位块(10)能够使前端盖(901)处于水平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分类功能的智能医疗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盖(6)包括连接套(11),所述连接套(11)套在投掷口(5)上并与箱体(1)螺接,所述连接套(1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片(12),所述第一连接片(12)上通过连接销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片(13),所述第一连接片(12)与第二连接片(13)之间形成一个连接空间(14),所述连接空间(14)内设有内齿圈(15),所述内齿圈(15)与第二连接片(13)转动连接,所述内齿圈(15)上啮合设有多个小齿轮(16),小齿轮(16)与第一连接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霞周芮伊葛晓伟王潇王慧刘晓龑贾丽郭顺萍肖荣马倩王鑫郭元婷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