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缸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32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缸盖。在汽缸盖形成有供从内燃机的燃烧室排出的排气通过的排气端口。汽缸盖具有从排气端口的内壁突出且沿着排气的流动方向延伸的第一翅片以及第二翅片。汽缸盖具备从排气端口的内壁突出且沿着与第一翅片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部。另外,汽缸盖还具备从排气端口的内壁突出且沿着与第二翅片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突起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缸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的汽缸盖。
技术介绍
日本特开2014-137026号公报中公开的汽缸盖具备从排气端口的内壁突出的突条部(以下,记载为“翅片”)。在该文献中记载为通过在排气端口流动的排气的热传递至翅片,能够提高排气的热回收效率。内燃机转速越高,则在排气端口流动的排气的温度为越高温。当如该文献所公开的汽缸盖那样在排气端口设置有翅片的情况下,若在排气端口流动的排气为高温,则存在从排气传递至翅片的热量过量的担忧。若过量的热量从排气传递至翅片,则存在例如在汽缸盖的水套循环的冷却水的温度过度变高的担忧。然而,在该文献所公开的汽缸盖中,未考虑从排气传递至翅片的热量过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在排气端口流动的排气为高温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从排气传递至翅片的热量过量的汽缸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汽缸盖,具备:排气端口,供从内燃机的燃烧室排出的排气通过;翅片,是从上述排气端口的内壁突出并沿着通过上述排气端口的排气的流动方向延伸的突条;以及突起部,从上述排气端口的内壁突出,并沿与上述翅片交叉的方向延伸。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汽缸盖的内燃机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汽缸盖所具有的排气端口的示意图,图3是汽缸盖所具有的排气端口的剖视图,图4是汽缸盖所具有的排气端口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汽缸盖所具有的突起部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汽缸盖的变更例中的排气端口内的形状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汽缸盖所具有的排气端口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汽缸盖的变更例所具有的排气端口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汽缸盖的变更例中的排气端口内的形状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汽缸盖与排气歧管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变更例所具有的突起部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汽缸盖的变更例所具有的排气端口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汽缸盖所具有的排气端口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排气端口内的排气的流动的示意图,图15是汽缸盖所具有的突起部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汽缸盖所具有的排气端口的示意图,图1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翅片的示意图,图1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翅片与突起部的示意图,图19是汽缸盖的变更例所具有的突起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5对汽缸盖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了具备汽缸盖10的内燃机90。内燃机90具备作为输出轴的曲轴和能够与曲轴的旋转联动而往复运动的活塞94。内燃机90具备收纳活塞94的汽缸体91。在汽缸体91形成有收纳活塞94的汽缸92。由汽缸92、活塞94以及汽缸盖10划分出燃烧室93。内燃机90是多汽缸的内燃机。图1示出了一个汽缸92。在汽缸盖10形成有向燃烧室93导入进气的进气端口11。在汽缸盖10形成有将在燃烧室93中燃烧后的混合气作为排气进行排出的排气端口12。在汽缸盖10设置有对进气端口11与燃烧室93的连通进行开闭的进气阀18。在汽缸盖10设置有支承进气阀18的阀引导件29。在汽缸盖10设置有对燃烧室93与排气端口12的连通进行开闭的排气阀19。在汽缸盖10还形成有支承排气阀19的阀引导件29。内燃机90对一个汽缸92具备两个进气阀18与两个排气阀19。图1示出了一方的进气阀18与一方的排气阀19。内燃机90具备火花塞81。火花塞81使电极向燃烧室93露出并被安装于汽缸盖10。在汽缸盖10形成有水套17作为供冷却水循环的通路。内燃机90具备排气歧管95。排气歧管95被安装于汽缸盖10。从燃烧室93排出至排气端口12的排气流入到排气歧管95。使用图1以及图2,对排气端口12进行说明。图2示意性示出了从阀引导件29观察的排气端口12。如图2所示,与一个汽缸92连接的排气端口12由第一上游部13以及第二上游部14、和位于第一上游部13以及第二上游部14的下游侧的下游部15构成。第一上游部13以及第二上游部14分别与燃烧室93连接。第一上游部13具有与燃烧室93连接的第一流入端13a。第一上游部13从第一流入端13a向下游侧延伸,与第二上游部14合流并与下游部15连接。第二上游部14具有与燃烧室93连接的第二流入端14a。第二上游部14从第二流入端14a向下游侧延伸,与第一上游部13合流并与下游部15连接。排气在从燃烧室93被排出之后流入至第一上游部13与第二上游部14,然后在下游部15中合流。从排气端口12的内壁16突出有突条。突条沿着通过排气端口12的排气的流动方向延伸。如图2所示,在汽缸盖10中,作为突条设置有第一翅片21、第二翅片22、第三翅片23以及第四翅片24。图1示出了四个突条中的第一翅片21与第三翅片23。如图2所示,第一翅片21具有作为上游侧的端部的第一前端部21a。第一前端部21a位于第一上游部13。第一翅片21从第一前端部21a向下游侧延伸。第一翅片21设置于第一上游部13以及下游部15。如图1所示,第一翅片21在排气端口12中位于阀引导件29附近。如图2所示,第三翅片23具有作为上游侧的端部的第三前端部23a。第三前端部23a位于第一上游部13。第三翅片23从第三前端部23a向下游侧延伸。第三翅片23设置于第一上游部13以及下游部15。如图1所示,第三翅片23位于排气端口12中的第一上游部13的第一流入端13a附近。以下,将设置有阀引导件29的一侧作为排气端口12的上侧,将第一上游部13的第一流入端13a侧作为排气端口12的下侧。即,第一翅片21设置于排气端口12的上侧。第三翅片23设置于排气端口12的下侧。如图2所示,第二翅片22具有作为上游侧的端部的第二前端部22a。第二前端部22a位于第二上游部14。第二翅片22从第二前端部22a向下游侧延伸。第二翅片22设置于第二上游部14以及下游部15。第二翅片22与第一翅片21同样,设置于排气端口12的上侧。如图2所示,第四翅片24具有作为上游侧的端部的第四前端部24a。第四前端部24a位于第二上游部14。第四翅片24从第四前端部24a向下游侧延伸。第四翅片24设置于第二上游部14以及下游部15。第四翅片24与第三翅片23同样,设置于排气端口12的下侧。即,从第一上游部13的内壁16突出有第一翅片21以及第三翅片23。从第二上游部14的内壁16突出有第二翅片22以及第四翅片24。从下游部15的内壁16突出有第一翅片21~第四翅片24。在下游部15中,第一翅片21与第二翅片22在排气端口12的周向配置排列。另外,在下游部15中,第三翅片23与第四翅片24沿排气端口12的周向排列配置。从排气端口12的内壁16突出有突起部。突起部沿着与第一翅片21~第四翅片24交叉的方向延伸。汽缸盖10具有第一突起部31。如图2所示,第一突起部31位于第一上游部13。第一突起部31位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缸盖,其中,具备:/n排气端口,供从内燃机的燃烧室排出的排气通过;/n翅片,是从所述排气端口的内壁突出并沿着通过所述排气端口的排气的流动方向延伸的突条;以及/n突起部,从所述排气端口的内壁突出,并沿着与所述翅片交叉的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12 JP 2019-0763161.一种汽缸盖,其中,具备:
排气端口,供从内燃机的燃烧室排出的排气通过;
翅片,是从所述排气端口的内壁突出并沿着通过所述排气端口的排气的流动方向延伸的突条;以及
突起部,从所述排气端口的内壁突出,并沿着与所述翅片交叉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缸盖,其中,
所述突起部具有越朝向下游侧则从所述内壁突出的高度越大的前段部,
所述前段部具有以从所述突起部的上游侧的端部起越朝向下游侧则越远离所述内壁的方式倾斜的引导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缸盖,其中,
若将所述翅片的上游侧的端部作为前端部,则所述突起部位于比所述前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缸盖,其中,具备:
作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野昌彦高木登久凑直人冲村稔若林真也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