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和船用蒸汽动力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231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和船用蒸汽动力系统,包括恒压除氧箱、给水泵和给水泵驱动汽轮机;恒压除氧箱安装有凝结水进口管、凝结水出口管、蒸汽出口管、蒸汽进口管和联通管,恒压除氧箱通过蒸汽进口管与给水泵驱动汽轮机的出口连通;恒压除氧箱通过凝结水进口管与凝水泵的出口连通,恒压除氧箱通过凝结水出口管与凝水泵的入口连通,恒压除氧箱通过蒸汽出口管与空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利用加热除氧的方式,将给水泵驱动汽轮机的排汽作为恒压除氧箱的热源,将凝水泵出口回流的凝水作为恒压除氧箱的冷源,通过联通管将恒压除氧箱与给水泵入口连接,不仅能够将给水进行除氧,还能有效地抑制给水泵入口的压力波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和船用蒸汽动力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动力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和船用蒸汽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船舶蒸汽动力系统中给水泵是最主要的设备之一,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动力系统的运行效果。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给水泵入口压力波动问题,进而导致船用锅炉进口、汽轮机进口等位置的压力会出现跟随性的波动问题,影响系统运行稳定性和效率,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安全问题。造成给水泵入口压力波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船舶所处的海洋环境中会有风浪影响,从而导致给水压力会出现持续周期性波动,二是,船舶蒸汽动力系统变工况时,由于各设备响应时间不同,且管路内的水容积有限,导致给水泵入口压力出现短时剧烈波动。另外,由于船用蒸汽动力系统需要长时间运行,因此必须保证给水中的含氧指标满足要求,防止对给水泵和其他设备造成腐蚀,而当前常用的低压鼓泡除氧技术除氧能力有限,已无法满足系统要求。因此,如何在船舶有限的舱室空间内,抑制给水泵入口压力波动,同时提升给水除氧效果,是当今船舶动力系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和应用需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和船用蒸汽动力系统,用以解决船舶蒸汽动力系统中给水泵入口压力波动问题,同时减小给水的含氧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包括:恒压除氧箱、给水泵和给水泵驱动汽轮机;所述恒压除氧箱安装有凝结水进口管、凝结水出口管、蒸汽出口管、蒸汽进口管和联通管,所述恒压除氧箱通过所述联通管与所述给水泵的入口连通,所述恒压除氧箱通过所述蒸汽进口管与所述给水泵驱动汽轮机的出口连通;所述恒压除氧箱通过所述凝结水进口管与凝水泵的出口连通,所述恒压除氧箱通过所述凝结水出口管与所述凝水泵的入口连通,所述恒压除氧箱通过所述蒸汽出口管与空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给水稳压除氧装置还包括:恒压阀和抽气器;所述恒压阀和所述抽气器均安装在所述蒸汽出口管上,所述恒压除氧箱依次通过所述恒压阀和所述抽气器与空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抽气器设有第一蒸汽入口、第二蒸汽入口、蒸汽出口和疏水出口;所述第一蒸汽入口与所述蒸汽出口管连通,所述疏水出口和所述第二蒸汽入口均与凝汽器连通,所述蒸汽出口与空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恒压除氧箱内安装有蒸汽分配管,所述蒸汽分配管包括多个环形管,每个所述环形管均与所述蒸汽进口管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管向上的一面开有若干作为蒸汽的排出通道的通孔。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环形管上所开设的各所述通孔为同一方向的斜向微孔。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环形管开设的所述斜向微孔方向相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船用蒸汽动力系统,包括:船用锅炉、汽轮机、凝汽器、凝水泵和上述的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其中,所述船用锅炉的蒸发端同时与所述汽轮机和所述给水泵驱动汽轮机连通,所述汽轮机通过所述凝汽器与所述凝水泵连通;所述凝水泵的出口端同时与所述凝结水进口管和所述给水泵连通,所述给水泵与所述船用锅炉的凝水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船用蒸汽动力系统还包括:除氧器和凝水喷射泵;所述凝汽器依次通过所述除氧器和所述凝水喷射泵与所述凝水泵连通,所述恒压除氧箱通过所述凝结水出口管与所述凝水喷射泵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船用蒸汽动力系统还包括:回流阀;所述凝水泵的出口端通过所述回流阀与所述凝结水进口管连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给水稳压除氧装置,通过设置恒压除氧箱、给水泵和给水泵驱动汽轮机,利用加热除氧的方式,将给水泵驱动汽轮机的排汽作为恒压除氧箱的热源,同时将凝水泵出口回流的凝水作为恒压除氧箱的冷源,通过联通管将恒压除氧箱与给水泵入口连接,并利用恒压除氧箱内维持与给水泵入口额定压力相同的恒定压力,当给水泵入口压力由于某种原因发生波动时,恒压除氧箱会通过联通管对给水泵入口压力进行补偿。因此,该稳压除氧装置,不仅能够将给水进行除氧,提升给水除氧效果,还能有效地抑制给水泵入口的压力波动,提升给水泵的运行稳定性、减少给水泵振动问题,有利于船用蒸汽动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和船用蒸汽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分配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环形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恒压除氧箱;2、给水泵;3、给水泵驱动汽轮机;4、联通管;5、凝水泵;6、恒压阀;7、抽气器;8、凝汽器;9、蒸汽进口管;10、船用锅炉;11、环形管;12、汽轮机;13、凝水喷射泵;14、除氧器;15、回流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如图1所示,该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包括:恒压除氧箱1、给水泵2和给水泵驱动汽轮机3。恒压除氧箱1安装有凝结水进口管、凝结水出口管、蒸汽出口管、蒸汽进口管9和联通管4,恒压除氧箱1通过联通管4与给水泵2的入口连通,恒压除氧箱1通过蒸汽进口管9与给水泵驱动汽轮机3的出口连通。恒压除氧箱1通过凝结水进口管与凝水泵5的出口连通,恒压除氧箱1通过凝结水出口管与凝水泵5的入口连通,恒压除氧箱1通过蒸汽出口管与空气连通。该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在船舶给水系统中设置恒压除氧箱1,将恒压除氧箱1通过联通管4与给水泵2入口直连,同时恒压除氧箱1内维持与给水泵2入口额定压力相同的恒定压力,当给水泵2入口压力由于某种原因发生波动时,恒压除氧箱1会通过联通管4对给水泵2入口压力进行补偿。恒压除氧箱1内装有饱和蒸汽和饱和水,两者具有明显的分界面,当给水泵2入口压力降低时,恒压除氧箱1内的饱和水在压差的作用下,会进入给水泵2入口,补充给水泵2入口压降带来的影响,此时由于饱和水的减少,恒压除氧箱1内压力会降低,导致部分饱和水快速气化来维持恒压除氧箱1内的恒压。当给水泵2入口压力升高时,给水泵2入口的部分水会通过联通管4进入恒压除氧箱1,此时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恒压除氧箱、给水泵和给水泵驱动汽轮机;/n所述恒压除氧箱安装有凝结水进口管、凝结水出口管、蒸汽出口管、蒸汽进口管和联通管,所述恒压除氧箱通过所述联通管与所述给水泵的入口连通,所述恒压除氧箱通过所述蒸汽进口管与所述给水泵驱动汽轮机的出口连通;所述恒压除氧箱通过所述凝结水进口管与凝水泵的出口连通,所述恒压除氧箱通过所述凝结水出口管与所述凝水泵的入口连通,所述恒压除氧箱通过所述蒸汽出口管与空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恒压除氧箱、给水泵和给水泵驱动汽轮机;
所述恒压除氧箱安装有凝结水进口管、凝结水出口管、蒸汽出口管、蒸汽进口管和联通管,所述恒压除氧箱通过所述联通管与所述给水泵的入口连通,所述恒压除氧箱通过所述蒸汽进口管与所述给水泵驱动汽轮机的出口连通;所述恒压除氧箱通过所述凝结水进口管与凝水泵的出口连通,所述恒压除氧箱通过所述凝结水出口管与所述凝水泵的入口连通,所述恒压除氧箱通过所述蒸汽出口管与空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稳压除氧装置还包括:恒压阀和抽气器;所述恒压阀和所述抽气器均安装在所述蒸汽出口管上,所述恒压除氧箱依次通过所述恒压阀和所述抽气器与空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器设有第一蒸汽入口、第二蒸汽入口、蒸汽出口和疏水出口;所述第一蒸汽入口与所述蒸汽出口管连通,所述疏水出口和所述第二蒸汽入口均与凝汽器连通,所述蒸汽出口与空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除氧箱内安装有蒸汽分配管,所述蒸汽分配管包括多个环形管,每个所述环形管均与所述蒸汽进口管相连。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兴杨小虎柯志武柳勇劳星胜林原胜马灿代路张克龙戴春辉吕伟剑廖梦然李少丹肖颀李献领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