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可移动多功能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21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8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上可移动多功能作业平台,在每一个船体上间隔设有三个隔板,相邻的两个隔板通过缓冲板连接,在两个相邻隔板之间均并排设有多个翻转组件,在两个船体相对的侧壁设有多个支撑座,在支撑座上设有底板,固定板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隔板之间,连接轴活动贯穿两个矩形孔,在连接轴的两个端部上均设有拉杆Ⅱ,在固定板的两个侧壁上均铰接设置有拉杆Ⅰ,在拉杆Ⅰ上端固定有油缸,拉杆Ⅰ的下端与拉杆Ⅱ连接,且在油缸的输出端上设有斜撑杆,两个斜撑杆通过中心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平台多功能协同联动,即实现相邻桩位施作工序的“无缝衔接”,降低鱼塘、蟹塘、矿场塌陷区、河流湖泊等浅水域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上可移动多功能作业平台
本技术涉及水上工程施工
,具体提供一种兼具桩孔钻掘、混凝土制备及铁塔组立功能的水上可移动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浅水域河网地区电塔桩基施工普遍依托人工搭建而成的固定式钢管平台,该平台存在搭建周期长、承载能力小、重复工序多、施工效率低的弊端。每当遇到鱼塘、蟹塘、矿场塌陷区、河流湖泊等浅水作业区,在相邻塔基间转场移位时均需反复拆装,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及物力资源,阻碍施工进度的同时亦难以保障施工质量,无法实现相邻桩位施工工序的“无缝衔接”,致使资金投入巨大但循环利用率低下,施工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导致浅水域输电塔基施工面临无定型设备、无成型工法的困局,严重制约输电线网的建设步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上可移动作业平台,稳定可靠地实现桩孔钻掘、混凝土制备、铁塔组立三步工序协同联动,克服常规固定式作业平台固有的反复拆装、功效低下弊端。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上可移动多功能作业平台,包括两个并排的船体,在每一个所述船体上由上至下依次间隔设有三个隔板,且相邻的两个隔板通过缓冲板连接,在两个相邻所述隔板之间均并排设有多个翻转组件,在两个船体相对的侧壁设有多个与翻转组件对应的支撑座,在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底板,所述翻转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隔板之间,在固定板背面设有两个限位板,每一个限位板上均开有圆角的矩形孔,且矩形孔的长边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连接轴活动贯穿两个矩形孔,在两个固定板之间还设有气缸,且气缸的输出端与连接轴的中部连接,在连接轴的两个端部上均设有拉杆Ⅱ,在固定板的两个侧壁上均铰接设置有拉杆Ⅰ,在拉杆Ⅰ上端固定有油缸,拉杆Ⅰ的下端与拉杆Ⅱ连接,且在油缸的输出端上设有斜撑杆,斜撑杆与拉杆Ⅰ之间形成一个钝角,两个斜撑杆通过中心轴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两端分别开有孔径相同的通孔Ⅰ、通孔Ⅱ,且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处于叠置状态的两个翻转组件形成一组,且在同一组中位于上方的中心轴与通孔Ⅰ铰接,位于下方的中心轴与通孔Ⅱ铰接。现有技术中,浅水域河网地区的电塔桩基施工通常采用固定式钢管平台,该类固定式平台普遍存在搭建效率以及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特别是遇到鱼塘、矿场塌陷区、河流湖泊等浅水作业区域时,相邻的塔基间转场移位需要反复拆装,无法实现相邻桩位施工工序的“无缝衔接”,严重滞缓了桩基施工进度;对此,申请人针对上述缺陷,设计出一种移动式多功能作业平台,使得作业平台能够兼具桩孔钻掘、混凝土制备及铁塔组立的功能,稳定可靠地实现平台多功能协同联动,即能够在浅水域混凝土水上实现集中搅拌输送、塔基成桩等设备整体浮动转移,实现相邻桩位施作工序的“无缝衔接”,降低鱼塘、蟹塘、矿场塌陷区、河流湖泊等浅水域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成本。具体操作时,使用两艘驳船作为作业平台在浅水区域的承载主体,且在两个船体上设置多层隔板,相邻两层隔板之间的空间可用作为储物区,在两个船体相对的船舷处设置多个能够进行翻转的底板,翻转至水平状态的底板不仅可用作于增加船体上部的平台面积,还能实现两个船体之间的对接,增加作业平台的稳定性;初始状态下,位于相邻两个的隔板之间的翻转组件个数与底板的个数相对应,支撑座收纳在船体的船舷处,支撑座与翻转组件连接且与水平面垂直,以确保船体的正常移动,在船体移动至桩基施工作业点位时,启动气缸,气缸输出端推动连接轴沿矩形孔朝靠近固定板的方向移动,中心轴上升,且由于在同一个竖直方向上的两个翻转组件中的中心轴分别与通孔Ⅰ、通孔Ⅱ连接,使得支撑座随中心轴一并向上移动,直至支撑座上的底板完全呈水平状态,此时在船体的船舷处则增加了用于桩基施工作业的工作区域,并且两个船体上的底板可根据施工情况选择性地进行拼接;在对相邻的桩基进行连续进行施工作业时,气缸输出端回缩,带动连接轴沿矩形孔朝远离固定板的方向移动,中心轴下降,带动支撑座以及底板翻转,直至底板与水平面相垂直,其中,支撑座的收纳工序可与船体的移动同步进行。所述底板包括并排放置的支撑板Ⅰ、升降板和支撑板Ⅱ,所述支撑板Ⅰ靠近隔板,升降板位于支撑板Ⅰ和支撑板Ⅱ之间,在位于最上方的所述隔板侧壁上开有多个限位槽,在支撑板Ⅰ、升降板以及支撑板Ⅱ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多个突起,且在每一个突起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限位孔,且两个限位孔同轴,在一个限位孔内设有锁紧气缸,且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上连接有与另一个限位孔配合的销柱,在所述限位槽的侧壁上开有与销柱匹配的锁紧孔;初始状态下,销柱与推进气缸位于同一个限位孔内,当翻转组件将支撑座翻转至呈水平状态时,所有推进气缸均启动,使得位于最上方的隔板、支撑板Ⅰ、升降板以及支撑板Ⅱ形成一个呈水平状态的整体板。进一步地,底板通过支撑板Ⅰ、升降板和支撑板Ⅱ拼接构成,能够避免底板在局部受损后对其进行整体拆除或是更换,在施工时,支撑板Ⅰ、升降板和支撑板Ⅱ处于承载状态,通过突起与突起之间、突起与限位槽之间的契合,同时利用销柱与限位孔之间的锁定来实现支撑板Ⅰ、升降板和支撑板Ⅱ的整体化,实现提高底板承载强度的目的。所述支撑座包括U型座,通孔Ⅰ、通孔Ⅱ分别开设在U型座的两个竖直段上,在U型座的两个竖直段端部分别设有呈水平状态的延伸板,两个延伸板上分别设有开口,在U型座水平段的上表面开有矩形的腔体,在腔体内设有用于举升升降板的升降组件,升降组件与所述升降板底部连接,在所述U型座水平段的下表面设有基座,且在基座远离所述船体的端面开有空腔,空腔内设有推拉组件,推拉组件与所述支撑板Ⅱ底部连接;初始状态下,升降板置于腔体内,支撑板Ⅰ与支撑板Ⅱ固定连接,当翻转组件将U型座翻转至呈水平状态时,推拉组件推动支撑板Ⅱ沿U型座的水平段朝远离支撑板Ⅰ的方向移动,升降组件带动升降板上升至与支撑板Ⅱ齐平。进一步地,根据桩基施工的具体情况,可选择性地调整底板的整体长度,即选择性地增减平台的宽度,本技术方案对支撑座进行优化,当作业平台所需施工的作业面积较小时,升降板存储在腔体内,支撑板Ⅰ与支撑板Ⅱ连接锁定的同时与隔板的侧壁锁定,作业平台的宽度即为支撑板Ⅰ与支撑板Ⅱ的宽度之和;当作业平台所需施工的作业面积较大时,支撑板Ⅰ首先与隔板侧边连接锁定,升降组件将升降板顶升,推拉组件同步将支撑板Ⅱ朝远离船体的方向移动,直至升降板与支撑板Ⅰ、支撑板Ⅱ齐平,升降组件与推拉组件同时停止工作,升降板的两侧分别与支撑板Ⅰ、支撑板Ⅱ连接锁定,作业平台的宽度即为支撑板Ⅰ、升降板以及支撑板Ⅱ的宽度之和。通过对底板整体宽度的调整,确保多功能作业平台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桩基施工工况,提高桩基施工效率,保证相邻桩位施作工序的“无缝衔接”。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顶升板、竖板Ⅰ以及竖板Ⅱ,所述竖板Ⅰ、竖板Ⅱ均呈U型,竖板Ⅰ的水平段与顶升板底面连接,竖板Ⅱ的水平段与腔体连接,在竖板Ⅰ的竖直段内壁上铰接设置有两个支撑杆,且两个竖板Ⅱ的竖直段内侧壁铰接,在所述竖板Ⅱ的竖直段内侧壁上转动设置有相互配合且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两个过渡齿轮以及两个不完全齿轮,在每一个不完全齿轮上固定有调节杆,调节杆的端部与支撑杆的下端铰接,且在支撑杆的下端还固定有联动杆,两个过渡齿轮位于两个不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上可移动多功能作业平台,包括两个并排的船体(1),在每一个所述船体(1)上由上至下依次间隔设有三个隔板(2),且相邻的两个隔板(2)通过缓冲板(9)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相邻所述隔板(2)之间均并排设有多个翻转组件(8),在两个船体(1)相对的侧壁设有多个与翻转组件(8)对应的支撑座(6),在所述支撑座(6)上设有底板,所述翻转组件(8)包括固定板(803),固定板(803)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隔板(2)之间,在固定板(803)背面设有两个限位板(806),每一个限位板(806)上均开有圆角的矩形孔(807),且矩形孔(807)的长边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连接轴(808)活动贯穿两个矩形孔(807),在两个固定板(803)之间还设有气缸,且气缸的输出端与连接轴(808)的中部连接,在连接轴(808)的两个端部上均设有拉杆Ⅱ(809),在固定板(803)的两个侧壁上均铰接设置有拉杆Ⅰ(805),在拉杆Ⅰ(805)上端固定有油缸(804),拉杆Ⅰ(805)的下端与拉杆Ⅱ(809)连接,且在油缸(804)的输出端上设有斜撑杆(802),斜撑杆(802)与拉杆Ⅰ(805)之间形成一个钝角,两个斜撑杆(802)通过中心轴(801)连接;在所述支撑座(6)两端分别开有孔径相同的通孔Ⅰ(602)、通孔Ⅱ(606),且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处于叠置状态的两个翻转组件(8)形成一组,且在同一组中位于上方的中心轴(801)与通孔Ⅰ(602)铰接,位于下方的中心轴(801)与通孔Ⅱ(606)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可移动多功能作业平台,包括两个并排的船体(1),在每一个所述船体(1)上由上至下依次间隔设有三个隔板(2),且相邻的两个隔板(2)通过缓冲板(9)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相邻所述隔板(2)之间均并排设有多个翻转组件(8),在两个船体(1)相对的侧壁设有多个与翻转组件(8)对应的支撑座(6),在所述支撑座(6)上设有底板,所述翻转组件(8)包括固定板(803),固定板(803)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隔板(2)之间,在固定板(803)背面设有两个限位板(806),每一个限位板(806)上均开有圆角的矩形孔(807),且矩形孔(807)的长边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连接轴(808)活动贯穿两个矩形孔(807),在两个固定板(803)之间还设有气缸,且气缸的输出端与连接轴(808)的中部连接,在连接轴(808)的两个端部上均设有拉杆Ⅱ(809),在固定板(803)的两个侧壁上均铰接设置有拉杆Ⅰ(805),在拉杆Ⅰ(805)上端固定有油缸(804),拉杆Ⅰ(805)的下端与拉杆Ⅱ(809)连接,且在油缸(804)的输出端上设有斜撑杆(802),斜撑杆(802)与拉杆Ⅰ(805)之间形成一个钝角,两个斜撑杆(802)通过中心轴(801)连接;在所述支撑座(6)两端分别开有孔径相同的通孔Ⅰ(602)、通孔Ⅱ(606),且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处于叠置状态的两个翻转组件(8)形成一组,且在同一组中位于上方的中心轴(801)与通孔Ⅰ(602)铰接,位于下方的中心轴(801)与通孔Ⅱ(606)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可移动多功能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并排放置的支撑板Ⅰ(3)、升降板(4)和支撑板Ⅱ(5),所述支撑板Ⅰ(3)靠近隔板(2),升降板(4)位于支撑板Ⅰ(3)和支撑板Ⅱ(5)之间,在位于最上方的所述隔板(2)侧壁上开有多个限位槽,在支撑板Ⅰ(3)、升降板(4)以及支撑板Ⅱ(5)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多个突起,且在每一个突起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限位孔,且两个限位孔同轴,在一个限位孔内设有锁紧气缸,且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上连接有与另一个限位孔配合的销柱,在所述限位槽的侧壁上开有与销柱匹配的锁紧孔;初始状态下,销柱与推进气缸位于同一个限位孔内,当翻转组件(8)将支撑座(6)翻转至呈水平状态时,所有推进气缸均启动,使得位于最上方的隔板(2)、支撑板Ⅰ(3)、升降板(4)以及支撑板Ⅱ(5)形成一个呈水平状态的整体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上可移动多功能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6)包括U型座(601),通孔Ⅰ(602)、通孔Ⅱ(606)分别开设在U型座(601)的两个竖直段上,在U型座(601)的两个竖直段端部分别设有呈水平状态的延伸板,两个延伸板上分别设有开口(604),在U型座(601)水平段的上表面开有矩形的腔体(603),在腔体(603)内设有用于举升升降板(4)的升降组件(7),升降组件(7)与所述升降板(4)底部连接,在所述U型座(601)水平段的下表面设有基座(605),且在基座(605)远离所述船体(1)的端面开有空腔,空腔内设有推拉组件,推拉组件与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宏丁道军夏顺俊陈江华周文灿陈根华李明洪万根庄磊郑熠珉徐仲征陆圩裴春尼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