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全折叠的童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168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全折叠的童车架,包括手推把组件、前脚组件、前脚支撑组件、后脚组件、后脚连接组件、水平支撑杆和扭簧;所述扭簧位于前脚支撑组件和后脚连接组件的连接处,控制前脚支撑组件和后脚连接组件转动开合,从而实现前脚组件和后脚组件转动开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童车架在前脚支撑组件和后脚连接组件的连接处设置有扭簧,向下施力于后脚组件时,后脚组件以扭簧为枢转点向下枢转,从而使得前脚支撑组件和后脚连接组件实现自动折叠的效果,解除该向下施力后,由于扭簧回位,前脚支撑组件和后脚连接组件回到婴儿车使用时的状态;这种结构能够实现童车架的全折叠,且收放快捷、携带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全折叠的童车架
本技术属于生活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可全折叠的童车架。
技术介绍
婴儿手推车,起源于欧洲,至今已有超过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在中国的出现只有十几年时间,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童车制造国。如今市面上儿童手推车多为折叠式结构,但是大多数存在不能完全折叠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占地面积大,不能很好的收纳在房间和汽车后备箱中,所以急需对儿童推车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而实现推车的全折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收放快捷、携带方便,能够全折叠的童车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全折叠的童车架,包括手推把组件、前脚组件、前脚支撑组件、后脚组件、后脚连接组件、水平支撑杆和扭簧;其中,所述手推把组件与后脚连接组件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前脚组件呈“U”形,其底部横杆与所述水平支撑杆平行;所述底部横杆与所述水平支撑杆通过连接杆相连,且所述前脚组件与所述水平支撑杆可以相对转动;所述前脚支撑组件的一端与后脚连接组件的下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前脚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后脚组件上端与所述手推把组件的底部相连且以所述水平支撑杆为轴相对转动;所述前脚支撑组件和所述后脚连接组件的连接处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控制前脚支撑组件和后脚连接组件转动开合。进一步地,所述手推把组件包括上推把、下推把、弹簧按钮和牵引线;所述上推把由多段的独立的杆组装而成,呈“U”形结构,其开口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根所述下推把的上端;所述弹簧按钮安装在所述上推把上;所述上推把和所述下推把为中空的管状;所述牵引线贯穿所述上推把和所述下推把。进一步地,所述后脚组件为两根平行杆状结构,其上端分别与所述下推把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一根所述下推把的下端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童车架在前脚支撑组件和后脚连接组件的连接处设置有扭簧,向下施力于后脚组件时,后脚组件以扭簧为枢转点向下枢转,从而使得前脚支撑组件和后脚连接组件实现自动折叠的效果,解除该向下施力后,由于扭簧回位,前脚支撑组件和后脚连接组件回到婴儿车使用时的状态;这种结构能够实现童车架的全折叠,且收放快捷、携带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童车架完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童车架设置的扭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童车架实现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3所示,图1是本技术的童车架完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童车架实现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手推把组件1中上推把11未示出);本技术的一种可全折叠的童车架,包括手推把组件1、前脚组件2、前脚支撑组件3、后脚组件4、后脚连接组件5、水平支撑杆6和扭簧7;其中,所述手推把组件1与后脚连接组件5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前脚组件2呈“U”形,其底部横杆与所述水平支撑杆6平行;所述底部横杆与所述水平支撑杆6通过连接杆相连,且所述前脚组件2与所述水平支撑杆6可以相对转动;所述前脚支撑组件3的一端与后脚连接组件5的下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前脚组件2转动连接;所述后脚组件4上端与所述手推把组件1的底部相连且以所述水平支撑杆6为轴相对转动;所述前脚支撑组件3和所述后脚连接组件5的连接处设置有扭簧7,所述扭簧7控制前脚支撑组件3和后脚连接组件5转动开合,从而带动前脚组件2和后脚组件4转动开合;所述扭簧7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手推把组件1包括上推把11、下推把12、弹簧按钮13和牵引线14;所述上推把11由多段的独立的杆组装而成,呈“U”形结构,其开口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根所述下推把12的上端;所述弹簧按钮13安装在所述上推把11上;所述上推把11和所述下推把12为中空的管状;所述牵引线14贯穿所述上推把11和所述下推把12。进一步地,所述后脚组件4为两根平行杆状结构,其上端分别与所述下推把12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支撑杆6的两端分别与一根所述下推把12的下端连接。更进一步地,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可全折叠的童车架,还包括前轮8和后轮9。所述前轮8为万向轮,安装在所述前脚组件2的下端;所述后轮9为轮轴式结构。更进一步地,在后轮轴上设置有后轮锁定机构。该后轮锁定机构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童车架的折叠展开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当本技术的童车架完全展开状态下,如图1所示,按下所述弹簧按钮13时,由所述弹簧按钮13的按键拉动所述牵引线14,此时,所述上推把11与所述下推把12之间的锁定状态、所述下推把12与所述后脚组件4之间的锁定状态同时解除,所述上推把11与所述下推把12之间的铰接可以自由转动、所述下推把12与所述后脚组件4之间的铰接可以自由转动,最终实现上推把11和下推把12以及下推把12和后脚组件4的折叠;同时在折叠的过程中有向下力施于后脚组件4,后脚组件4以扭簧7为枢转点向下枢转,从而使得前脚支撑组件3和后脚连接组件5,以及前脚组件2和后脚组件4实现自动折叠的效果;当本技术的童车架完全折叠状态下,如图2所示,只需要用手握住上推把11将本技术的童车架提起即可;此时,施于后脚组件4的力解除,扭簧7回位,前脚组件2、前脚支撑组件3、后脚组件4和后脚连接组件5回到婴儿车使用时的状态,即实现了本技术的童车架的完全展开。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全折叠的童车架的结构,能够实现童车架的全折叠,且收放快捷、携带方便。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技术不限于以上对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揭示的内容,在本技术基础上不必经过创造性劳动所进行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全折叠的童车架,其特征在于:/n包括手推把组件、前脚组件、前脚支撑组件、后脚组件、后脚连接组件、水平支撑杆和扭簧;/n其中,所述手推把组件与后脚连接组件的上端转动连接;/n所述前脚组件呈“U”形,其底部横杆与所述水平支撑杆平行;所述底部横杆与所述水平支撑杆通过连接杆相连,且所述前脚组件与所述水平支撑杆可以相对转动;/n所述前脚支撑组件的一端与后脚连接组件的下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前脚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后脚组件上端与所述手推把组件的底部相连且以所述水平支撑杆为轴相对转动;/n所述前脚支撑组件和所述后脚连接组件的连接处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控制前脚支撑组件和后脚连接组件转动开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全折叠的童车架,其特征在于:
包括手推把组件、前脚组件、前脚支撑组件、后脚组件、后脚连接组件、水平支撑杆和扭簧;
其中,所述手推把组件与后脚连接组件的上端转动连接;
所述前脚组件呈“U”形,其底部横杆与所述水平支撑杆平行;所述底部横杆与所述水平支撑杆通过连接杆相连,且所述前脚组件与所述水平支撑杆可以相对转动;
所述前脚支撑组件的一端与后脚连接组件的下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前脚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后脚组件上端与所述手推把组件的底部相连且以所述水平支撑杆为轴相对转动;
所述前脚支撑组件和所述后脚连接组件的连接处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控制前脚支撑组件和后脚连接组件转动开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设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凯特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