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穿越废弃隧道的工人挖孔桩护壁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164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需穿越废弃隧道的工人挖孔桩护壁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开挖桩孔,在桩孔开挖过程中,若遇到隧道结构后将隧道混凝土和隧道支护构件去除;隧道回填处理,在桩孔开挖孔洞四周位置向隧道内回填土层,并用夯锤将隧道回填土层向四周夯实;在砂浆层初凝后,向桩孔四周钉入多个预制混凝土块,每个预制混凝土块的一端均置于回填土层内,另一端端部具有一水平设置的连接杆;在桩孔内绑扎护壁钢筋笼,并将护壁钢筋笼与预制混凝土块上的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护壁钢筋笼内侧设置护壁模板,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拆下护壁模板,形成桩孔护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需穿越废弃隧道的工人挖孔桩护壁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具体涉及需穿越废弃隧道的工人挖孔桩护壁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人工挖孔桩广泛地应用在桥梁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电力工程、水里工程和地质工程的桩基成孔。传统的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施工土方时为避免孔壁塌方,先由上而下挖出一定高度的孔,再沿孔壁绑扎钢筋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作为护壁,但这种护壁施工方法只能用在地质情况较好、地下水少、孔深小的地方。目前,我国基础建设发展迅速,各类隧道纵横于城市之下,隧道正洞施工完毕后,为修建隧道而建的临时地下施工通道一般做回填废弃处理,当需要在废弃隧道上挖设人工挖孔桩时,由于废弃隧道存在土体较松散的情况,从而导致护壁与土体摩擦力不足,在向下挖的过程中易发生护壁下坠导致孔壁坍塌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各层护壁与桩体周边土层的摩擦力,防止桩孔开挖过程中护壁下坠的一种需穿越废弃隧道的工人挖孔桩护壁施工工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需穿越废弃隧道的工人挖孔桩护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S1,开挖桩孔,由上至下,每开挖一节桩孔,即在该节桩孔开挖完成后浇筑护壁,然后进行下一节桩孔开挖;在桩孔开挖过程中,若遇到隧道结构后将隧道混凝土和隧道支护构件去除;S2,隧道回填处理,在桩孔开挖孔洞四周位置向隧道内回填土层,并用夯锤将隧道回填土层向四周夯实,然后在夯实后的回填土层上涂抹一层砂浆;S3,在砂浆层初凝后,向桩孔四周钉入多个预制混凝土块,每个预制混凝土块的一端均穿过砂浆层后置于回填土层内,另一端伸出砂浆层外,且端部具有一水平设置的连接杆;S4,在桩孔内绑扎护壁钢筋笼,并将护壁钢筋笼与预制混凝土块上的连接杆固定连接;S5,在护壁钢筋笼内侧设置护壁模板,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拆下护壁模板,形成桩孔护壁;S6,重复S1-S5的施工步骤,直至穿过隧道以下土层。这样,在遇到具有废弃隧道的桩孔时,通过破除隧道拱顶,并回填土层,夯实土层,同时在夯实的土层上涂一层砂浆,从而能够初步确保废弃隧道内的土层密实,不易出现坍塌。同时,在初步加固隧道土层后,再通过嵌入预制混凝土块,将预制混凝土块与护壁钢筋笼固定在一起后,再浇筑混凝土形成护壁。此时,所形成的每一节护壁与护壁外的土层之间均通过多个混凝土块连在一起,进而极大的增加了护壁与土层之间的咬合度,使各节护壁与土层之间摩擦增大,即使在桩孔与废弃隧道相通位置处存在土方不够稳固的情况下,也能确保浇筑后的各护壁与土方固定紧密,不会出现护壁下坠的风险。在混凝土内所设置的水平连接杆与钢筋笼固定连接后,可确保护壁浇筑时,各个混凝土块不会在混凝土的冲击下产生移位,与护壁更好的连在一起。混凝土块与护壁砼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从而在护壁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块能够很好地与护壁砼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的,在桩孔开挖中,若桩孔位置在隧道拱顶范围内,需采用植筋方式将桩孔以外的隧道拱顶上的钢筋与上一节护壁钢筋笼连接。这样,通过植筋的方式能够将上一节护壁与下一节置于废弃隧道位置的护壁连在一起,通过上一层护壁形成对下一节护壁的支撑,将下一节护壁重力传递到上一节护壁四周的土层上。进一步的,在桩孔开挖中,若桩位在隧道侧壁范围内,对于桩孔位置与隧道侧壁重合且有型钢拱架的桩,开挖采用半幅交替开挖,将隧道结构露出一截割除一截。这样,可有效减小开挖难度,提高桩孔开挖效率。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块为一个混凝土圆锥体或混凝土三棱体,预制混凝土块的标号与护壁混凝土标号相同。这样,所设置的预制混凝土块呈圆锥体或三棱体后,在护壁浇筑前,能够很好地嵌入到护壁外土层内,且与土层连接牢固,不易脱落。而混凝土块与护壁混凝土同标号后,能够确保两者较好的融合在一起。进一步的,每个预制混凝土块面向桩孔的一端均置于护壁钢筋笼内至少1cm。这样,各个预制混凝土块均有部分置于护壁砼内,从而确保预制混凝土块与护壁砼连接足够紧密,连接强度高。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由钢筋制成,一端预埋在混凝土块内,另一端伸出预制混凝土块外并与护壁钢筋笼上的钢筋通过焊接或绑扎固定。这样,所设置的连接杆与护壁钢筋笼固定,预制混凝土块在混凝土浇筑后,部分包裹在护壁砼内,两者双重固定,使得预制混凝土块不易从护壁砼上脱落。进一步的,每一节护壁上的预制混凝土块均沿护壁砼周向设置有至少两圈,每两圈上下相邻的混凝土块之间交错设置。这样,混凝土块分布均匀,能够在护壁外形成多层固定,固定效果好。进一步的,所述夯锤呈圆柱状,在夯锤上预埋有至少一个呈倒U形的吊环,所述吊环上端伸出夯锤外,吊环的两支腿预埋在夯锤内,并向外水平折弯。这样,夯锤四周均呈弧形,能够很好地对回填土层形成挤压,其挤压后较为平整。夯锤上的吊环能够便于起吊设置起吊,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护壁完成后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预制混凝土块在护壁砼上的分布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预制混凝土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护壁1、护壁钢筋笼11、泄水孔12、预制混凝土块2、连接杆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需穿越废弃隧道的工人挖孔桩护壁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开挖桩孔,由上至下,每开挖一节桩孔,即在该节桩孔开挖完成后浇筑护壁,然后进行下一节桩孔开挖;在桩孔开挖过程中,若遇到隧道结构后将隧道混凝土和隧道支护构件去除;S2,隧道回填处理,在桩孔开挖孔洞四周位置向隧道内回填土层,并用夯锤将隧道回填土层向四周夯实,然后在夯实后的回填土层上涂抹一层砂浆;S3,在砂浆层初凝后,向桩孔四周钉入多个预制混凝土块2,每个预制混凝土块2的一端均穿过砂浆层后置于回填土层内,另一端伸出砂浆层外,且端部具有一水平设置的连接杆3;S4,在桩孔内绑扎护壁钢筋笼11,并将护壁钢筋笼11与预制混凝土块2上的连接杆3固定连接;S5,在护壁钢筋笼内侧设置护壁模板,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拆下护壁模板,形成护壁1(如图1所示);S6,重复S1-S5的施工步骤,直至穿过隧道以下土层。在桩孔开挖中,若桩孔位置在隧道拱顶范围内,需采用植筋方式将桩孔以外的隧道拱顶上的钢筋与上一节护壁钢筋笼连接;若桩位在隧道侧壁范围内,对于桩孔位置与隧道侧壁重合且有型钢拱架的桩,开挖采用半幅交替开挖,将隧道结构露出一截割除一截。如图3所示,所述预制混凝土块2为一个混凝土圆锥体或混凝土三棱体,预制混凝土块的标号与护壁混凝土标号相同。所述连接杆3由钢筋制成,一端预埋在混凝土块2内,另一端伸出预制混凝土块2外并与护壁钢筋笼11上的钢筋通过焊接或绑扎固定。如图1所示,为确保预制混凝土块2与护壁砼形成整体,每个预制混凝土块面向桩孔的一端均置于护壁钢筋笼内至少1cm。如图2所示,每一节护壁上的预制混凝土块2均沿护壁砼周向设置有至少两圈,每两圈上下相邻的混凝土块之间交错设置。在护壁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需穿越废弃隧道的工人挖孔桩护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S1,开挖桩孔,由上至下,每开挖一节桩孔,即在该节桩孔开挖完成后浇筑护壁,然后进行下一节桩孔开挖;在桩孔开挖过程中,若遇到隧道结构后将隧道混凝土和隧道支护构件去除;S2,隧道回填处理,在桩孔开挖孔洞四周位置向隧道内回填土层,并用夯锤将隧道回填土层向四周夯实,然后在夯实后的回填土层上涂抹一层砂浆;S3,在砂浆层初凝后,向桩孔四周钉入多个预制混凝土块(2),每个预制混凝土块(2)的一端均穿过砂浆层后置于回填土层内,另一端伸出砂浆层外,且端部具有一水平设置的连接杆(3);S4,在桩孔内绑扎护壁钢筋笼(11),并将护壁钢筋笼(11)与预制混凝土块(2)上的连接杆(3)固定连接;S5,在护壁钢筋笼(11)内侧设置护壁模板,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拆下护壁模板,形成护壁(1);S6,重复S1-S5的施工步骤,直至穿过隧道以下土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需穿越废弃隧道的工人挖孔桩护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S1,开挖桩孔,由上至下,每开挖一节桩孔,即在该节桩孔开挖完成后浇筑护壁,然后进行下一节桩孔开挖;在桩孔开挖过程中,若遇到隧道结构后将隧道混凝土和隧道支护构件去除;S2,隧道回填处理,在桩孔开挖孔洞四周位置向隧道内回填土层,并用夯锤将隧道回填土层向四周夯实,然后在夯实后的回填土层上涂抹一层砂浆;S3,在砂浆层初凝后,向桩孔四周钉入多个预制混凝土块(2),每个预制混凝土块(2)的一端均穿过砂浆层后置于回填土层内,另一端伸出砂浆层外,且端部具有一水平设置的连接杆(3);S4,在桩孔内绑扎护壁钢筋笼(11),并将护壁钢筋笼(11)与预制混凝土块(2)上的连接杆(3)固定连接;S5,在护壁钢筋笼(11)内侧设置护壁模板,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拆下护壁模板,形成护壁(1);S6,重复S1-S5的施工步骤,直至穿过隧道以下土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需穿越废弃隧道的工人挖孔桩护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桩孔开挖中,若桩孔位置在隧道拱顶范围内,需采用植筋方式将桩孔以外的隧道拱顶上的钢筋与上一节护壁钢筋笼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需穿越废弃隧道的工人挖孔桩护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桩孔开挖中,若桩位在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俨宗尚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