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移动式箱涵模板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214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体移动式箱涵模板及其施工方法,其中,箱涵模板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升降机构伸展使第一可移动架上移远离地面,将内顶板上移至预定高度,同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两内侧板向外扩展至预定位置,外模板围设在内模板外,以便于浇筑混凝土形成箱涵;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两内侧板向内收缩至预定位置,升降机构收缩使第一可移动架下移至地面,以便通过第一台车整体移动内模板,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外侧板脱离箱涵的侧面,以便通过第二台车整体移动所述外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箱涵模板在组装、拆卸和移动过程中均可快速完成,能够极大的减小人工劳动强度,缩短箱涵的制作周期,降低箱涵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移动式箱涵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体移动式箱涵模板及其施工方法,属于箱涵施工

技术介绍
箱涵指的是洞身以钢筋混凝土箱形管节修建的涵洞,箱涵由一个或多个方形或矩形断面组成,一般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箱涵施工一般采用现浇,在开挖好的沟槽内设置底层,浇筑一层混凝土垫层,再将加工好的钢筋现场绑扎,支内模和外模,较大的箱涵一般先浇筑底板和侧壁的下半部分,再绑扎侧壁上部和顶板钢筋,支好内外模,浇筑侧壁上半部分和顶板。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拆模,在箱涵两侧同时回填土。传统箱涵的制作方式,是将内模板、外模板等组件运至现场后,在按施工要求在涵洞内组装形成预定浇筑型腔,然后将混凝土浇入型腔,养护成型后再拆模,然后将各组件移动到下一节段位置后再继续组装浇筑。该种方式存在模板拆卸、运输和组装时工序较为繁琐复杂,极大的降低了箱涵的制作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整体移动式箱涵模板及其施工方法,可以实现内模板和外模板的快速拆卸、移动和组装,能够极大的缩短箱涵的制作周期,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体移动式箱涵模板,其中,所述箱涵模板包括:第一台车,包括第一可移动架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可移动架上,所述升降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一可移动架靠近或远离地面;内模板,包括内顶板和两内侧板,所述内顶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可移动架的顶端,两所述内侧板分别铰接在所述内顶板的两侧;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台车与所述内模板之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内模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台车;外模板,围设在所述内模板外,所述外模板包括两外侧板和拉杆,所述拉杆的两端与所述两外侧板的顶部可拆卸连接;第二台车,设置在每个所述外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台车包括第二可移动架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可移动架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外侧板左右移动;其中,所述箱涵模板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升降机构伸展使所述第一可移动架上移远离地面,将所述内顶板上移至预定高度,同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两内侧板向外扩展至预定位置,所述外模板围设在所述内模板外,以便于浇筑混凝土形成箱涵;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两内侧板向内收缩至预定位置,所述升降机构收缩使所述第一可移动架下移至地面,以便通过所述第一台车整体移动所述内模板,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外侧板脱离箱涵的侧面,以便通过所述第二台车整体移动所述外模板。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箱涵模板还包括:牵引设备,设置在箱涵的一端,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由所述牵引设备牵引所述第一台车和/或所述第二台车向前移动至下一箱涵浇筑位置。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升降机构为支撑液压油缸,所述支撑液压油缸设置在所述第一可移动架的底部,所述第一可移动架的底部还设有承托台,在所述液压油缸将所述第一可移动架上移至脱离地面后,由所述承托台通过垫块与地面接触。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第一液压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底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可移动架上,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伸缩杆的自由端与所述内侧板的壁面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液压油缸设置在远离所述内侧板与内顶板铰接的那侧。在其中一个例子中,在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上方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内侧板的壁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可移动架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由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共同支撑所述内侧板,以保证浇筑稳定。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第二液压油缸,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底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可移动架上,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伸缩杆的自由端与所述外侧板的壁面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液压油缸设置为在水平方向上伸缩。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状态下和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外侧板的顶端连接在所述拉杆的位置不同,其中,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外侧板与所述拉杆的连接位置远离箱涵的侧面,以使所述外侧板向外脱离箱涵的外侧面。在其中一个例子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内侧板与所述外侧板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构件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内模板还包括内底模板,所述内底模板铰接在所述内侧板的底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整体移动式箱涵模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所述第一台车和所述第二台车移动至涵洞内预定浇筑位置处;S2按模板要求,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伸展使所述第一可移动架上移远离地面,使所述内顶板上移至预定高度,同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两内侧板向外扩展至预定位置;S3按模板要求,将所述外模板围设在内模板外,并按要求将所述外模板与所述内模板固定,形成浇筑型腔;S4从上方将混凝土浇入浇筑型腔中;S5浇筑混凝土养护达到要求后,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两内侧板向内收缩至预定位置,通过所述升降机构收缩使所述第一可移动架下移至地面;S6在将所述拉杆的两端与所述两外侧板的顶部拆开后,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外侧板脱离箱涵的侧面,然后再将所述拉杆的两端与所述两外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以使两边的所述第二台车构成整体;S7将所述第一台车和所述第二台车移动至涵洞内下一节段的浇筑位置处,再按步骤S2至S6施工,如此重复,直至箱涵浇筑完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箱涵模板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升降机构伸展使第一可移动架上移远离地面,将内顶板上移至预定高度,同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两内侧板向外扩展至预定位置,第二驱动机构可将两外侧板移动至预定位置,进而外模板与内模板构成浇筑型腔,以便于快速浇筑混凝土形成箱涵;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两内侧板向内收缩至预定位置,升降机构收缩使第一可移动架下移至地面,以便通过第一台车整体移动内模板,同时,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外侧板脱离箱涵的侧面,以便通过第二台车整体移动外模板。由以上过程可知本专利技术箱涵模板在组装、拆卸和移动过程中均可快速完成,能够极大的减小人工劳动强度,缩短箱涵的制作周期,降低箱涵的制作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移动式箱涵模板结构示意图(组装状态);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移动式箱涵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升降机构处于伸出状态);图3为第一台车的侧视图;图4为第一台车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台车,11第一可移动架,12升降机构,13承托台,14垫块;20内模板,21内顶板,22内侧板,23内底模板;30第一驱动机构,31支撑件;40外模板,41外侧板,42拉杆,43连接构件;50第二台车,51第二可移动架,52第二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体移动式箱涵模板,其中,所述箱涵模板包括:/n第一台车(10),包括第一可移动架(11)和升降机构(12),所述升降机构(12)设置在所述第一可移动架(11)上,所述升降机构(12)可驱动所述第一可移动架(11)靠近或远离地面;/n内模板(20),包括内顶板(21)和两内侧板(22),所述内顶板(21)设置在所述第一可移动架(11)的顶端,两所述内侧板(22)分别铰接在所述内顶板(21)的两侧;/n第一驱动机构(30),设置在所述第一台车(10)与所述内模板(20)之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可驱动所述内模板(20)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台车(10);/n外模板(40),围设在所述内模板(20)外,所述外模板(40)包括两外侧板(41)和拉杆(42),所述拉杆(42)的两端与所述两外侧板(4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n第二台车(50),设置在每个所述外侧板(41)的外侧,所述第二台车(50)包括第二可移动架(51)和第二驱动机构(52),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2)设置在所述第二可移动架(51)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2)可驱动所述外侧板(41)左右移动;/n其中,所述箱涵模板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升降机构(12)伸展使所述第一可移动架(11)上移远离地面,将所述内顶板(21)上移至预定高度,同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所述两内侧板(22)向外扩展至预定位置,所述外模板(40)围设在所述内模板(20)外,以便于浇筑混凝土形成箱涵;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所述两内侧板(22)向内收缩至预定位置,所述升降机构(12)收缩使所述第一可移动架(11)下移至地面,以便通过所述第一台车(10)整体移动所述内模板(2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2)驱动所述外侧板(41)脱离箱涵的侧面,以便通过所述第二台车(50)整体移动所述外模板(4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移动式箱涵模板,其中,所述箱涵模板包括:
第一台车(10),包括第一可移动架(11)和升降机构(12),所述升降机构(12)设置在所述第一可移动架(11)上,所述升降机构(12)可驱动所述第一可移动架(11)靠近或远离地面;
内模板(20),包括内顶板(21)和两内侧板(22),所述内顶板(21)设置在所述第一可移动架(11)的顶端,两所述内侧板(22)分别铰接在所述内顶板(21)的两侧;
第一驱动机构(30),设置在所述第一台车(10)与所述内模板(20)之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可驱动所述内模板(20)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台车(10);
外模板(40),围设在所述内模板(20)外,所述外模板(40)包括两外侧板(41)和拉杆(42),所述拉杆(42)的两端与所述两外侧板(4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
第二台车(50),设置在每个所述外侧板(41)的外侧,所述第二台车(50)包括第二可移动架(51)和第二驱动机构(52),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2)设置在所述第二可移动架(51)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2)可驱动所述外侧板(41)左右移动;
其中,所述箱涵模板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升降机构(12)伸展使所述第一可移动架(11)上移远离地面,将所述内顶板(21)上移至预定高度,同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所述两内侧板(22)向外扩展至预定位置,所述外模板(40)围设在所述内模板(20)外,以便于浇筑混凝土形成箱涵;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所述两内侧板(22)向内收缩至预定位置,所述升降机构(12)收缩使所述第一可移动架(11)下移至地面,以便通过所述第一台车(10)整体移动所述内模板(2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2)驱动所述外侧板(41)脱离箱涵的侧面,以便通过所述第二台车(50)整体移动所述外模板(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移动式箱涵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牵引设备,设置在箱涵的一端,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由所述牵引设备牵引所述第一台车(10)和/或所述第二台车(50)向前移动至下一箱涵浇筑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移动式箱涵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2)为支撑液压油缸,所述支撑液压油缸设置在所述第一可移动架(11)的底部,所述第一可移动架(11)的底部还设有承托台(13),在所述液压油缸将所述第一可移动架(11)上移至脱离地面后,由所述承托台(13)通过垫块(14)与地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移动式箱涵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为第一液压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底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可移动架(11)上,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伸缩杆的自由端与所述内侧板(22)的壁面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液压油缸设置在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之洋田茂勇刘洋程尔玉敖凌宇罗成曲忠杰罗聪王松涛陈坤周君佑吴隆开石磊周辉尚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