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主动进气格栅前端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128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集成主动进气格栅前端框架,包括前端框架本体、叶片和叶片驱动装置;各叶片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卡接柱,进气通道内壁具有多个与卡接柱一一对应的弹性卡接片,卡接柱配置为可转动地卡接在弹性卡接片上;叶片驱动装置安装在前端框架本体,各叶片配置为在叶片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集成化程度高,减少了零件数量及安装工序,确保安装精度,较大程度减重、集成,降低成本。而且,改进了叶片的安装结构,不仅安装结构更简单,还更易于安装,可提高叶片安装效率。进一步地,可在安装叶片时定位叶片的初始位置,使得各叶片安装时具有一致的角度,不需要额外工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主动进气格栅前端框架
本技术涉及车辆进气
,具体是集成主动进气格栅前端框架。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主动进气格栅被应用到车辆的进气结构中,主动进气格栅可通过测量发动机水温、机油温度、空调系统状态、进气温度等信息,依靠控制电机实现进气格栅的叶片开启一定角度或关闭的装置,进而在车辆启动状态下自动调节进气量,主动进气格栅也逐渐被各汽车制造商应用。但现有的主动进气格栅还存在缺陷,一方面是零件数量多,各自以单独部件安装,且与前端框架由不同厂家提供,导致成本高,工装程序多。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由于叶片数量多且需要一定联动,在安装叶片时需要借助专门的工装结构使各叶片的初始安装方位的一致性,由此导致成本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集成主动进气格栅前端框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一种集成主动进气格栅前端框架,包括前端框架本体、叶片和叶片驱动装置,所述前端框架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通道,各所述进气通道内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叶片;各所述叶片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卡接柱,所述进气通道内壁具有多个与所述卡接柱一一对应的弹性卡接片,所述卡接柱配置为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弹性卡接片上;所述叶片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前端框架本体,各所述叶片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叶片驱动装置并配置为在所述叶片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接片上设置有顺次连通的安装孔、导向孔和第一让位孔,所述卡接柱包括连为一体的颈部段和头部段,所述颈部段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让位孔用于供所述头部段穿过,所述头部段配置为在轴向上被所述弹性卡接片的背离所述叶片的一侧表面止挡;所述导向孔沿从所述第一让位孔至所述安装孔的方向缩窄,所述颈部段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导向孔配合的导向结构,使所述叶片以预设的方向安装到所述弹性卡接片上;优选地,所述导向结构为一对基本平行的导向平面,所述导向孔的孔壁具有与所述一对导向平面配合的平面。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接片的背离所述叶片的一侧表面具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头部段配合,用于止挡所述头部段以防止所述颈部段从所述安装孔脱出,以及用于在所述叶片转动到预设角度时所述限位凸起止挡所述头部段;优选地,所述预设角度为所述叶片的最大开启角度。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柱还包括肩部段,所述肩部段位于所述颈部段和所述叶片之间,在沿所述叶片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弹性卡接片与所述肩部段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头部段重合区域的长度。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头部段之间的止挡面相对于轴向具有预设的倾斜角。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接片与所述进气通道内壁一体成型,所述弹性卡接片的外周具有空隙,所述空隙使所述弹性卡接片能相对于所述进气通道内壁产生轴向变形;优选地,所述空隙为所述进气通道内壁的在各所述弹性卡接片之间形成的连为一片的缺口。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接片与所述进气通道内壁一体成型,所述进气通道内壁上沿所述弹性卡接片的外周开设有第二让位孔所述第二让位孔使所述弹性卡接片能相对于所述进气通道内壁产生轴向变形。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让位孔在所述前端框架本体上从所述进气通道内壁延伸至超过所述进气通道内壁。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头部段为在所述颈部段的端部的一部分外周沿径向凸出的块状结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结构与所述限位凸起设置方位相匹配,使所述颈部段在沿着所述导向结构与所述导向孔配合的方向进入所述安装孔时,所述限位凸起正好止挡所述头部段使所述叶片具有所述预设角度。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叶片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连杆,各所述叶片的另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前端框架本体,各所述叶片的另一端还分别具有连接臂,各所述连接臂分别与所述连杆铰接形成连杆机构,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叶片的另一端并带动其转动,所述连杆和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前端框架本体的中部,各所述进气通道分布在所述连杆的两侧,所述连杆的两侧表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叶片的连接臂铰接。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集成主动进气格栅前端框架,包括前端框架本体、叶片和叶片驱动装置,前端框架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通道,各进气通道内分别设置有多个叶片;各叶片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卡接柱,进气通道内壁具有多个与卡接柱一一对应的弹性卡接片,卡接柱配置为可转动地卡接在弹性卡接片上;叶片驱动装置安装在前端框架本体,各叶片的另一端传动连接叶片驱动装置并配置为在叶片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以改变对应的进气通道的开启程度。由此,本技术中将叶片与前端框架集成为一体结构,省去了单独的进气格珊框架等部件,减少了零件数量及安装工序,确保安装精度,较大程度减重、集成,降低成本。而且,改进了叶片的安装结构,利用进气通道内壁的弹性卡接片安装卡紧叶片,省去了压片结构,不仅安装结构更简单,而且叶片更易于安装,可提高叶片安装效率。进一步地,通过限位凸起与头部段在止挡面位置配合,确定各叶片初始安装方位且一致,并防止叶片在各工况下不脱出安装孔。即可在安装叶片时通过限位凸起定位叶片的初始位置,使得各叶片安装时具有一致的角度,确保各叶片安装后,开启角度完全一致,此结构使得叶片安装不需要额外工装。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实施例1中集成主动进气格栅前端框架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例1中前端框架本体的立体;图3是图2中的B处区域的放大图;图4是实施例1中叶片的立体图;图5是图4中的C处区域的放大图;图6是实施例中弹性卡接片与卡接柱的连接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2中的B处区域的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前端框架本体;2-叶片;3-连杆;5-连接臂;6-通孔;8-进气通道;9-安装孔;10-导向孔;11-第一让位孔;12-第二让位孔;13-弹性卡接片;14-进气通道的内壁;15-中心轴;16-颈部段;17-头部段;18-止挡面;19-导向结构;20-肩部段;21-限位凸起。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主动进气格栅前端框架,包括前端框架本体1、叶片2和叶片驱动装置。其中,前端框架本体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通道8,各进气通道8内分别设置有多个叶片2。本实施例中,前端框架本体1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当叶片2和叶片驱动装置安装到前端框架上后,可将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主动进气格栅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框架本体、叶片和叶片驱动装置,所述前端框架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通道,各所述进气通道内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叶片;/n各所述叶片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卡接柱,所述进气通道内壁具有多个与所述卡接柱一一对应的弹性卡接片,所述卡接柱配置为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弹性卡接片上;/n所述叶片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前端框架本体,各所述叶片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叶片驱动装置并配置为在所述叶片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主动进气格栅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框架本体、叶片和叶片驱动装置,所述前端框架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通道,各所述进气通道内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叶片;
各所述叶片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卡接柱,所述进气通道内壁具有多个与所述卡接柱一一对应的弹性卡接片,所述卡接柱配置为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弹性卡接片上;
所述叶片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前端框架本体,各所述叶片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叶片驱动装置并配置为在所述叶片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主动进气格栅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接片上设置有顺次连通的安装孔、导向孔和第一让位孔,所述卡接柱包括连为一体的颈部段和头部段,所述颈部段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让位孔用于供所述头部段穿过,所述头部段配置为在轴向上被所述弹性卡接片的背离所述叶片的一侧表面止挡;
所述导向孔沿从所述第一让位孔至所述安装孔的方向缩窄,所述颈部段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导向孔配合的导向结构,使所述叶片以预设的方向安装到所述弹性卡接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主动进气格栅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为一对基本平行的导向平面,所述导向孔的孔壁具有与所述一对导向平面配合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主动进气格栅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接片的背离所述叶片的一侧表面具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头部段配合,用于止挡所述头部段以防止所述颈部段从所述安装孔脱出,以及用于在所述叶片转动到预设角度时所述限位凸起止挡所述头部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主动进气格栅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为所述叶片的最大开启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主动进气格栅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柱还包括肩部段,所述肩部段位于所述颈部段和所述叶片之间,在沿所述叶片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弹性卡接片与所述肩部段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头部段重合区域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琴平张云青严卫卫黄佳佳欧相麟杨良波谢文辉孙长周王大中罗忠富丁正亚叶南飚黄险波彭忠泉
申请(专利权)人: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