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子液回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207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再生子液回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再生子液和盐酸溶液;检测蚀刻线上工作液的比重,根据所述工作液的比重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再生子液;检测所述工作液的酸度,根据所述工作液的酸度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盐酸溶液。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避免了再生子液中氯化铵析出,保证所加入再生子液的蚀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再生子液回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再生子液回用
,特别涉及一种再生子液回用方法。
技术介绍
酸性蚀刻废液在电解回收铜的过程中会形成低铜电解液,低铜电解液又称之为再生液,由于再生液含有酸性蚀刻液的组成成分,为了充分利用再生液,减少原料浪费,通常要将再生液回用到蚀刻线,以此实现再生液的循环利用。目前,再生液的回用方式是向再生液中加入氯化铵等,以此配置成再生子液。这样,再生子液与盐酸溶液混合后就可以回用到蚀刻线,然而,在盐酸与再生子液混合的过程中,受盐酸中氯离子的同离子效应的影响,再生子液中溶解的氯化铵会析出,以此影响蚀刻线对铜箔的蚀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再生子液回用方法,旨在避免再生子液中氯化铵析出,保证蚀刻线对铜箔的蚀刻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再生子液回用方法,包括:获取再生子液和盐酸溶液;检测蚀刻线上工作液的比重,根据所述工作液的比重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再生子液;检测所述工作液的酸度,根据所述工作液的酸度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盐酸溶液。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工作液的比重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再生子液”的步骤包括:当所述工作液的比重不低于1.2时,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再生子液。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工作液的酸度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盐酸溶液”的步骤包括:当所述工作液的酸度不高于0.5mol/L时,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盐酸溶液。可选地,所述“获取再生子液和盐酸溶液”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向再生液中加入氯化盐和铵盐,并搅拌加入有氯化盐和铵盐的再生液,得到再生子液。可选地,所述“向再生液中加入氯化盐和铵盐”的步骤中,所述氯化盐为氯化铵,所述铵盐为碳酸氢铵。可选地,所述“向再生液中加入氯化盐和铵盐”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将氯气通入含铜废液,以使含铜废液中的亚铜离子氧化成铜离子,制备得到再生液。可选地,所述“将氯气通入含铜废液”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检测含铜废液的氧化还原电位,当含铜废液的氧化还原电位为520mV~550mV时,停止向含铜废液中通入氯气。可选地,所述“将氯气通入含铜废液”的步骤之前包括:电解蚀刻废液,以使所述蚀刻废液中的铜离子转化成铜单质并沉积,得到含铜废液。可选地,所述“获取再生子液和盐酸溶液”的步骤中,所述再生子液包括18g/L~25g/L的铜离子、3mol/L~3.5mol/L的氢离子、200mol/L~220mol/L的氯离子及35g/L~45g/L的铵根离子。可选地,所述“获取再生子液和盐酸溶液”的步骤中,所述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6%~3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根据工作液的比重向工作液中加入再生子液,根据工作液的酸度向工作液中加入盐酸溶液,由于再生子液与盐酸溶液是分别加入到蚀刻线的工作液中,再生子液不再与盐酸溶液直接混合,以此避免了盐酸溶液加入再生子液中由于同离子效应所引起的再生子液中氯化铵析出的问题,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避免了再生子液中氯化铵析出,保证了蚀刻线对铜箔的蚀刻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再生子液回用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图1中步骤20之前的细化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再生子液回用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再生子液回用方法,旨在避免再生子液中氯化铵析出,保证所加入再生子液对铜箔的蚀刻效果。参见图1所示,在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再生子液回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0,获取再生子液和盐酸溶液;步骤S30,检测蚀刻线上工作液的比重,根据所述工作液的比重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再生子液;步骤S40,检测所述工作液的酸度,根据所述工作液的酸度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盐酸溶液。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根据工作液的比重向工作液中加入再生子液,根据工作液的酸度向工作液中加入盐酸溶液,由于再生子液与盐酸溶液是分别加入到蚀刻线的工作液中,再生子液不再与盐酸溶液直接混合,以此避免了盐酸溶液加入再生子液中由于同离子效应所引起的再生子液中氯化铵析出的问题,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避免了再生子液中氯化铵析出,保证了蚀刻线对铜箔的蚀刻效果。需要说明的是,随着电解过程的进行,铜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使得工作液的比重逐渐增大,工作液中的盐酸不断消耗,工作液的酸度逐渐减小。当铜离子的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即工作液的比重达到特定比重值,工作液中的盐酸达到特定酸度值,蚀刻液的蚀刻效果达到最佳。这时,为了保证工作液的蚀刻效果,就需要向工作液中加入再生子液和盐酸溶液。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根据检测到的工作液的比重和酸度向工作液中加入再生子液和盐酸溶液,从而保证工作液对铜箔的蚀刻效果。具体来说,当工作液的比重不小于特定比重值,就向工作液中加入再生子液;否则,不加入再生子液;同理,当工作液的酸度不大于特定酸度值,就向工作液中加入盐酸溶液,否则,不加入盐酸溶液。本专利技术根据检测到的工作液的比重和酸度控制再生子液和盐酸溶液是否加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受限于再生子液和盐酸溶液的加入顺序,以上均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工作液的比重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再生子液”的步骤包括:当所述工作液的比重不低于1.2时,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再生子液。需要说明的是,蚀刻线上的工作液以氯化铜(CuCl2)为蚀刻剂,氯化铜(CuCl2)将铜箔表面的铜离子氧化成氯化亚铜(Cu2Cl2),在铵根离子的催化下,氯化亚铜(Cu2Cl2)与盐酸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被氧化成具有蚀刻能力的氯化铜(CuCl2)。这样,随着蚀刻过程的进行,铜离子的浓度会不断增大,工作液的比重也会随之增大。当铜离子的浓度达到最佳蚀刻浓度时,工作液的比重达到1.2,此时向工作液中加入再生子液,通过再生子液的加入使得工作液中铜离子浓度始终保持在最佳蚀刻浓度,从而保证了工作液对铜箔的高效蚀刻,提高了工作液对铜箔的蚀刻效率。在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子液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再生子液和盐酸溶液;/n检测蚀刻线上工作液的比重,根据所述工作液的比重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再生子液;/n检测所述工作液的酸度,根据所述工作液的酸度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盐酸溶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子液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再生子液和盐酸溶液;
检测蚀刻线上工作液的比重,根据所述工作液的比重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再生子液;
检测所述工作液的酸度,根据所述工作液的酸度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盐酸溶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子液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工作液的比重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再生子液”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工作液的比重不低于1.2时,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再生子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子液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工作液的酸度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盐酸溶液”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工作液的酸度不高于0.5mol/L时,向所述工作液中加入所述盐酸溶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子液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再生子液和盐酸溶液”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向再生液中加入氯化盐和铵盐,并搅拌加入有氯化盐和铵盐的再生液,得到再生子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再生子液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再生液中加入氯化盐和铵盐”的步骤中,所述氯化盐为氯化铵,所述铵盐为碳酸氢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再强张伟奇黄文涛曹玉萍梁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祺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