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07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湿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车载加湿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外螺纹管,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内螺纹管,且内螺纹管延伸至下壳体的内部,所述上壳体通过外螺纹管与下壳体上的内螺纹管螺纹连接,所述上壳体内设置有电源、微控制器、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固定管。该车载加湿器,抽水泵将下壳体内的水抽入固定管中,并通过连接管导入凹槽内,而雾化片利用电子高频震荡将液态水分子结构打散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从而改善空气湿度,且不会提高周边温度,配合控制阀控制固定管中的流速,从而防止水流在凹槽内溢满,相比电加热式加湿器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加湿器
本技术涉及加湿器
,具体为一种车载加湿器。
技术介绍
加湿器是一种增加房间湿度的家用电器,加湿器可以给指定房间加湿,也可以与锅炉或中央空调系统相连给整栋建筑加湿,加湿器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有近20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空气质量概念普及、产品研发、市场培育,加湿器这一相对陌生的小家电产品的功能和作用逐渐被接受,且随着市场的扩张,加湿器广泛运用在各种场所,而车载加湿器便是专为改善车内空气环境而设计的一款加湿器。现有公开号为CN205871688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加湿器,包括支架、容器和加湿器。该车载加湿器,方便、美观、安全,通过加湿电极对容器内部的水进行加热蒸发,可以改善车内的湿度,该车载加湿器是将水在加热体中加热到100℃,产生蒸汽,用电机将蒸汽送出,电加热式加湿器是技术最简单的加湿方式,然而该加湿器会提高汽车内温度,影响舒适度,为此我们提出了车载加湿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加湿器。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加湿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外螺纹管,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内螺纹管,且内螺纹管延伸至下壳体的内部,所述上壳体通过外螺纹管与下壳体上的内螺纹管螺纹连接;所述上壳体内设置有电源、微控制器、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另一端通过外螺纹管延伸至下壳体的内部,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连接管,所述上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雾化片,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凹槽的底部连通。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侧面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电源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控制阀和雾化片通讯连接。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关,所述电源通过开关分别于微控制器、抽水泵、雾化片和控制阀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且加水口上设置有密封塞。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侧面开设有液位口,且液位口的内侧镶嵌有透明塑料。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车载加湿器,抽水泵将下壳体内的水抽入固定管中,并通过连接管导入凹槽内,而雾化片利用电子高频震荡将液态水分子结构打散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从而改善空气湿度,且不会提高周边温度,配合控制阀控制固定管中的流速,从而防止水流在凹槽内溢满,相比电加热式加湿器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框图。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外螺纹管;4、内螺纹管;5、电源;6、微控制器;7、抽水泵;8、固定管;9、连接管;10、凹槽;11、雾化片;12、充电接口;13、控制阀;14、开关;15、加水口;16、透明塑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请参阅图1-3,一种车载加湿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外螺纹管3,下壳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内螺纹管4,且内螺纹管4延伸至下壳体2的内部,上壳体1通过外螺纹管3与下壳体2上的内螺纹管4螺纹连接,利用外螺纹管3与内螺纹管4连接,使得上壳体1和下壳体2相互连接,且通过旋转上壳体1,可实现上壳体1和下壳体2分离,方便添加水。上壳体1内设置有电源5、微控制器6、抽水泵7,微控制器6型号为STM32F103C8T6,抽水泵7型号为WNY180,抽水泵7的进水口连通有固定管8,固定管8的另一端通过外螺纹管3延伸至下壳体2的内部,抽水泵7的出水口连通有连接管9,上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10,凹槽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雾化片11,雾化片11的型号为ATC16-0110SDW,连接管9的另一端与凹槽10的底部连通,抽水泵7将下壳体2内的水抽入固定管8中,并通过连接管9导入凹槽10内,而雾化片11利用电子高频震荡将液态水分子结构打散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从而改善空气湿度,且不会提高周边温度,相比电加热式加湿器效果更好。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壳体1的侧面设置有充电接口12,充电接口12为USB接口充电接口12与电源5电性连接,通过充电接口12对电源5进行充电,使得利用电源5保持加湿器内部运行。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固定管8上设置有控制阀13,控制阀13型号为HK400X,微控制器6分别与控制阀13和雾化片11通讯连接,控制阀13控制固定管8中的流速,从而防止水流在凹槽10内溢满,通过微控制器6控制雾化片11雾化效率,从而改变雾化的速率。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开关14,电源5通过开关14分别于微控制器6、抽水泵7、雾化片11和控制阀13电性连接,通过开关14控制微控制器6、抽水泵7、雾化片11和控制阀13与电源5的连接,实现对电源5的控制。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下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15,且加水口15上设置有密封塞,通过加水口15对下壳体2添加水流,之后利用密封塞进行密封,放置且泄露。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下壳体2的侧面开设有液位口,且液位口的内侧镶嵌有透明塑料16,通过透明塑料16方便查看下壳体2内的液位,以方便添加水。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加湿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上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外螺纹管(3),所述下壳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内螺纹管(4),且内螺纹管(4)延伸至下壳体(2)的内部,所述上壳体(1)通过外螺纹管(3)与下壳体(2)上的内螺纹管(4)螺纹连接;/n所述上壳体(1)内设置有电源(5)、微控制器(6)、抽水泵(7),所述抽水泵(7)的进水口连通有固定管(8),所述固定管(8)的另一端通过外螺纹管(3)延伸至下壳体(2)的内部,所述抽水泵(7)的出水口连通有连接管(9),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雾化片(11),所述连接管(9)的另一端与凹槽(10)的底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加湿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上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外螺纹管(3),所述下壳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内螺纹管(4),且内螺纹管(4)延伸至下壳体(2)的内部,所述上壳体(1)通过外螺纹管(3)与下壳体(2)上的内螺纹管(4)螺纹连接;
所述上壳体(1)内设置有电源(5)、微控制器(6)、抽水泵(7),所述抽水泵(7)的进水口连通有固定管(8),所述固定管(8)的另一端通过外螺纹管(3)延伸至下壳体(2)的内部,所述抽水泵(7)的出水口连通有连接管(9),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雾化片(11),所述连接管(9)的另一端与凹槽(10)的底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侧面设置有充电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陈卓严钟仇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晓庄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