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状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90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杯状注塑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顶部设置有进料部,所述上模内设置有模芯,所述模芯内设置有灌料腔以及与灌料腔连通的注塑腔,所述下模内设置有型芯,所述型芯设置有与注塑腔匹配工作的定型体,所述注塑腔与定型体均呈锥形结构,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与定型体之间设置有顶出杆,所述下模设置有轴套,所述上模设置有与轴套滑动连接的导向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注塑材料充分填补注塑腔与定型体之间的隙缝,保证产品一次成型的一致性与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杯状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杯状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传统的注塑模具在用作杯子注塑成型加工时,注塑模具对杯壁无法有效契合,导致热塑成型过程中杯子局部结构一致性较差,影响杯壁表面平滑的同时,其杯子的结构强度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产品不良率高,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与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杯状注塑模具,将注塑材料充分填补注塑腔与定型体之间的隙缝,保证产品一次成型的一致性与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杯状注塑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顶部设置有进料部,所述上模内设置有模芯,所述模芯内设置有灌料腔以及与灌料腔连通的注塑腔,所述下模内设置有型芯,所述型芯设置有与注塑腔匹配工作的定型体,所述注塑腔与定型体均呈锥形结构,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与定型体之间设置有顶出杆,所述下模设置有轴套,所述上模设置有与轴套滑动连接的导向柱。作为优选,所述进料部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上模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螺栓,所述安装座的中部设置有进料通道,所述安装座连接有用于安装固定进料通道的安装盘,所述进料通道内设置有进料孔,所述进料通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头。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进料通道的外侧设置电加热圈,所述电加热圈与接线端子电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下模与底座之间并排设置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移动座穿过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均连接有若干个导杆。作为优选,所述下模与底座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螺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杯状注塑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顶部设置有进料部,所述上模内设置有模芯,所述模芯内设置有灌料腔以及与灌料腔连通的注塑腔,所述下模内设置有型芯,所述型芯设置有与注塑腔匹配工作的定型体,所述注塑腔与定型体均呈锥形结构,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与定型体之间设置有顶出杆,所述下模设置有轴套,所述上模设置有与轴套滑动连接的导向柱。工作时,上模和下模上下层叠连接,此时的注塑腔与定型体密封闭合且两者之间留有大小合适的隙缝,将受热融化的注塑材料由进料部进入到上模的模芯,通过灌料腔沿着注塑腔逐渐填补注塑腔与定型体之间的隙缝,直到充分填满注塑腔的整体外形结构,经冷却固化后即可得到成品,接着上模向上移动并脱离下模,外置的驱动机构驱动移动座往定型体的方向移动,最终移动座通过顶出杆将成品推顶出料。本技术将注塑材料充分填补注塑腔与定型体之间的隙缝,保证产品一次成型的一致性与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进料通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分别为:底座--1,上模--2,模芯--21,灌料腔--22,注塑腔--23,导向柱--24,下模--3,型芯--32,定型体--32,轴套--33,进料部--4,安装座--41,第一连接螺栓--42,进料通道--43,安装盘--44,进料孔--45,出料头--46,接线端--47,电加热圈--48,移动座--5,顶出杆--6,第一支撑柱--7,第二支撑柱--8,导杆--9,第二连接螺栓--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杯状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上模2和下模3,所述上模2的顶部设置有进料部4,所述上模2内设置有模芯21,所述模芯21内设置有灌料腔22以及与灌料腔22连通的注塑腔23,所述下模3内设置有型芯31,所述型芯31设置有与注塑腔23匹配工作的定型体32,所述注塑腔23与定型体32均呈锥形结构,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移动座5,所述移动座5与定型体32之间设置有顶出杆6,所述下模3设置有轴套33,所述上模2设置有与轴套33滑动连接的导向柱24。工作时,上模2和下模3上下层叠连接,此时的注塑腔23与定型体32密封闭合且两者之间留有大小合适的隙缝,将受热融化的注塑材料由进料部4进入到上模2的模芯21,通过灌料腔22沿着注塑腔23逐渐填补注塑腔23与定型体32之间的隙缝,直到充分填满注塑腔23的整体外形结构,经冷却固化后即可得到成品,接着上模2向上移动并脱离下模3,外置的驱动机构驱动移动座5往定型体32的方向移动,最终移动座5通过顶出杆6将成品推顶出料。本技术将注塑材料充分填补注塑腔23与定型体32之间的隙缝,保证产品一次成型的一致性与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进料部4包括安装座41,所述安装座41与上模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螺栓42,所述安装座41的中部设置有进料通道43,所述安装座41连接有用于安装固定进料通道43的安装盘44,所述进料通道43内设置有进料孔45,所述进料通道43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头46。具体地,安装座41通过多个第一连接螺栓42与上模2固定连接成整体,进料通道43通过安装盘44与安装座41固定连接,注塑材料由进料孔45进入到进料通道43的内部,再通过出料头46完成出料,实现快速均匀送料,结构简单紧凑,送料效率高。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安装座41的一侧设置有接线端子47,所述进料通道43的外侧设置电加热圈48,所述电加热圈48与接线端子47电连接。具体地,电加热圈48与接线端子47电连接,电加热圈48通过进料通道43对注塑材料充分加热至融化,使注塑材料移动运送顺畅,不易堵塞。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下模3与底座1之间并排设置有第一支撑柱7和第二支撑柱8,所述移动座5穿过第一支撑柱7和第二支撑柱8均连接有若干个导杆9。具体地,作为优选,导杆9设置有四个,四个导杆9分别设置在移动座5的四个角落处,第一支撑柱7和第二支撑柱8并排设置于下模3与底座1之间,支撑牢固可靠,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驱动机构安装在底座1的底部并驱动移动座5移动,移动座5通过四个导杆9穿过下模3做上下移动,导向性好,移动平稳迅速。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下模3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螺栓10。具体地,底座1通过第二连接螺栓10与下模3固定连接成整体,保持下模3固定不动,连接牢固稳定。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杯状注塑模具,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顶部设置有进料部,所述上模内设置有模芯,所述模芯内设置有灌料腔以及与灌料腔连通的注塑腔,所述下模内设置有型芯,所述型芯设置有与注塑腔匹配工作的定型体,所述注塑腔与定型体均呈锥形结构,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与定型体之间设置有顶出杆,所述下模设置有轴套,所述上模设置有与轴套滑动连接的导向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杯状注塑模具,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顶部设置有进料部,所述上模内设置有模芯,所述模芯内设置有灌料腔以及与灌料腔连通的注塑腔,所述下模内设置有型芯,所述型芯设置有与注塑腔匹配工作的定型体,所述注塑腔与定型体均呈锥形结构,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与定型体之间设置有顶出杆,所述下模设置有轴套,所述上模设置有与轴套滑动连接的导向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杯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部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上模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螺栓,所述安装座的中部设置有进料通道,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功军陈建东关松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联维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