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视镜方片、成型模具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174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后视镜加工领域,具体涉及汽车后视镜方片,沿纵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第一区域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区域的曲率半径;第三区域的曲率半径大于第四区域的曲率半径。汽车后视镜方片成型模具,包括砖体、模槽和底座凸起;在砖体的顶部设置模槽,沿纵向方向,在模槽内设置依次连接的模槽第二区域、模槽第一区域、模槽第三区域和模槽第四区域,模槽第二区域的曲率半径小于模槽第一区域的曲率半径,模槽第四区域的曲率半径小于模槽第三区域的曲率半径;在砖体的底部设置底座凸起。汽车后视镜方片加工方法,将玻璃片放置在所述模槽的上方,并经过400‑800℃热弯后冷却成型。提升玻璃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后视镜方片、成型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后视镜加工领域,具体涉及汽车后视镜方片成型模具的结构

技术介绍
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后视镜需要为驾驶室座位上的驾驶员提供一定的视野范围,因此,通常会将后视镜设置为具有一定曲率的凸面镜,以实现后视镜的“宽视角”的效果。在汽车后车镜加工或其他加工行业中,需要对平面玻璃片进行烤弯成型成具有一定曲率的玻璃片,以实现后视镜的“宽视角”的效果;通常通过对玻璃片进行高温烘烤,使其变形并形成曲片形状,再对曲片进行切割出相应尺寸的后视镜片。而目前,由于受成型模具及成型工艺的限制,大部分的后视镜片的制备为在一块成型后的玻璃片上,切割出单个或单排后视镜片,而由于切割规格尺寸的不同,需要设置足够的切割预留区域,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切割后的废料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后视镜方片成型模具,实现在一块玻璃片中可以切割双排、多个后视镜片,有效提升了单块玻璃块的有效利用面积,减少废料的提升,节约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汽车后视镜方片,沿纵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第一区域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区域的曲率半径;第三区域的曲率半径大于第四区域的曲率半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镜像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区域为变曲率区域,沿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方向,第二区域的曲率半径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域的曲率半径为600-200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均为单曲率区域。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区域与第四区域镜像对称设置。汽车后视镜方片成型模具,包括砖体、模槽和底座凸起;在砖体的顶部设置模槽,沿纵向方向,在模槽内设置依次连接的模槽第二区域、模槽第一区域、模槽第三区域和模槽第四区域,模槽第二区域的曲率半径小于模槽第一区域的曲率半径,模槽第四区域的曲率半径小于模槽第三区域的曲率半径;在砖体的底部设置底座凸起。进一步地,所述模槽第一区域与模槽第三区域镜像对称设置。进一步地,在所述砖体的顶部、模槽边缘设置多个定位标。进一步地,在所述砖体的侧边分别设置多个侧部凹槽。进一步地,在所述砖体上均匀设置多个通气孔,通气孔贯穿砖体的上、下面。进一步地,沿远离所述模槽第一区域的方向,所述模槽第二区域的曲率半径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沿横向方向,所述模槽第一区域的两端贯穿砖体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模槽第二区域远离模槽第一区域的一侧为弧形部,弧形部的凹面指向模槽第一区域。汽车后视镜方片加工方法,将玻璃片放置在所述模槽(302)的上方,并经过400-800℃热弯后冷却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1、通过本模具制备的后视镜方片,在一块玻璃片中可以切割双排、多个后视镜片,有效提升了单块玻璃块的有效利用面积,减少废料的提升,节约成本,提升经济效益。2、设置曲率相同的中心区域,便于镜片的加工成型作业。3、设置变曲区域,可以提升所切割处后视镜片的最大视角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汽车后视镜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汽车后视镜方片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沿竖直面的截面图。图7为图4的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沿竖直面的截面图。图中:20-后视镜方片;201-第一区域;202-第二区域;203-第三区域;204-第四区域;205-后视镜片;30-模砖;301-砖体;302-模槽;3021-模槽第一区域;3022-模槽第二区域;30221-弧形部;3023-模槽第三区域;3024-模槽第四区域;303-底座凸起;304-侧部凹槽;305-定位标;306-通气孔;箭头指示方向为纵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汽车后视镜方片,沿纵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区域202、第一区域201、第三区域203和第四区域204;第一区域201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区域202的曲率半径;第三区域203的曲率半径大于第四区域204的曲率半径。如图1中所示,在成型后的后视镜方片20(球面镜)中的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内沿横向方向切割多个后视镜片205;同样的,在第三区域203和第四区域204内沿横向方向切割多个后视镜片205,在单块玻璃块上尽可能多的切割后视镜片,以尽量减少必要切割预留区的面积,从而减少废料的产生,节约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相对于单片后视镜切割,本方块进行多片切割,可以节约成本约10%-20%)。且在单块后视镜方片20上可以实现两种规格(不同视角范围)后视镜片205的制备,提升了使用场景范围。实施例2:如图1-图3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方片结构。本汽车后视镜方片中第一区域201与第三区域203镜像对称设置。第一区域201与第三区域203沿两者的连接线镜像对称设置,此时第一区域201和第三区域203内的曲率半径相同,便于后视镜方片20的成型(相应的,成型模具的此区域为其中心区域,设置为相同的曲率,便于成型模具的加工,也便于玻璃在此区域内的热弯成形,减少连接区的不平滑而导致此区域处玻璃成型质量的不可控因素)。实施例3:如图1-图3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方片结构。本汽车后视镜方片中第二区域202为变曲率区域,沿远离第一区域201的方向,第二区域202的曲率半径逐渐减小。第二区域202为变曲率区域(即区域内非单一的曲率半径),将单曲区域(第一区域201)与变曲区域(202)相结合,可以提升后视镜片205的可视范围;且,可以根据所切割尺寸的大小(第二区域202的面积)来控制所制备的后视镜片205的最大视角范围。实施例4:如图1-图3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方片的结构。本汽车后视镜方片中第一区域201的曲率半径为600-2000mm。第一区域201典型但非限制性的曲率半径例如为:600mm、800mm、1000mm、1200mm、1400mm、1600mm、1800mm或2000mm。实施例5:如图1-图3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方片结构。本汽车后视镜方片中第一区域202和第三区域203均为单曲率区域。单曲率区域(即此区域内的曲率半径均相同),便于成型模具的加工,且便于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后视镜方片,其特征在于:沿纵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区域(202)、第一区域(201)、第三区域(203)和第四区域(204);第一区域(202)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区域(202)的曲率半径;第三区域(203)的曲率半径大于第四区域(204)的曲率半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后视镜方片,其特征在于:沿纵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区域(202)、第一区域(201)、第三区域(203)和第四区域(204);第一区域(202)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区域(202)的曲率半径;第三区域(203)的曲率半径大于第四区域(204)的曲率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201)与第三区域(203)镜像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202)为变曲率区域,沿远离所述第一区域(201)的方向,第二区域(202)的曲率半径逐渐减小。


4.汽车后视镜方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砖体(301)、模槽(302)和底座凸起(303);在砖体(301)的顶部设置模槽(302),沿纵向方向,在模槽(302)内设置依次连接的模槽第二区域(3022)、模槽第一区域(3021)、模槽第三区域(3023)和模槽第四区域(3024),模槽第二区域(3022)的曲率半径小于模槽第一区域(3021)的曲率半径,模槽第四区域(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明奎崔原豪崔乘豪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金瑜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