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52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28
一种轨道检测设备,涉及轨道交通检测技术领域,包括车体、磨损检测装置、焊点检测装置、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磨损检测装置、焊点检测装置、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分别安装在车体上;磨损检测装置、焊点检测装置和显示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磨损检测装置和焊点检测装置分别用于采集供电轨轨面的图像信息并发送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磨损检测装置和焊点检测装置分别采集的图像信息,并对应输出显示信号至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用于接收显示信号并对应显示图像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检测设备,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维护人员直接观察供电轨的轨面,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耗费人力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检测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道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供电轨,又称第三轨,是指安装在如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线路旁边的、单独用来供电的一条轨道。供电轨与受流器、集电靴等配套工作,为轨道交通列车上面所有设备提供电力支持。轨道交通列车与供电轨的接触是物理接触,且轨道交通列车处于高速运行状态;具体而言,轨道交通列车的集电装置在供电轨上接触和滑行,把电力传输到列车上。但是在集电装置滑行过程中会产生高压电弧,从而在供电轨的轨面上形成焊点,同时产生不规则划痕,造成供电轨的轨面磨损。这些损伤会影响供电轨和集电装置的工作性能,因此在日常维护过程中需要对供电轨的轨面情况进行检测。目前对于供电轨轨面的检测是靠维护人员直接观察供电轨的轨面,其工作效率低下、耗费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检测设备,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维护人员直接观察供电轨的轨面,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耗费人力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检测设备,用于供电轨轨面的检测,包括车体、磨损检测装置、焊点检测装置、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车体能够沿所述供电轨行走;所述磨损检测装置、所述焊点检测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磨损检测装置、所述焊点检测装置和所述显示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磨损检测装置和所述焊点检测装置分别用于采集所述供电轨轨面的图像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磨损检测装置和所述焊点检测装置分别采集的图像信息,并对应输出显示信号至所述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显示信号并对应显示图像信息。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车体包括第一车体连接件、第二车体连接件和第三车体连接件;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车体连接件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车体连接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三车体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车体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行走轨配合;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车体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第二行走轨配合;所述磨损检测装置和所述焊点检测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车体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车体连接件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车体还包括车体连接纵梁和车体连接横梁;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车体连接纵梁连接所述第三车体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车体连接横梁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磨损检测装置和/或所述焊点检测装置,所述车体连接横梁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三车体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车体连接横梁的中部与所述车体连接纵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车体连接件、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车体连接件采用U形槽型材;和/或,所述第一车体连接件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行走轨的轨面配合的行走轮;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件的端部和所述第三车体连接件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行走轨的轨面配合的行走轮;所述第一车体连接件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行走轨的内侧面配合的辅助轮,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件的下方和所述第三车体连接件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行走轨的内侧面配合的辅助轮;所述行走轮采用绝缘材质的轮子;所述辅助轮采用绝缘材质的轮子。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磨损检测装置与所述焊点检测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车体与所述焊点检测装置通过压紧配合装置连接,所述压紧配合装置具有令所述焊点检测装置抵接所述供电轨的运动趋势。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压紧配合装置包括压紧壳体、压紧弹性部和与所述焊点检测装置固定连接的压紧升降连接部;所述压紧壳体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压紧弹性部始终具有令所述焊点检测装置随所述压紧升降连接部抵接所述供电轨的运动趋势。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压紧壳体内固定设置有升降滑动部和导向部;所述压紧升降连接部和所述压紧弹性部分别外套在所述导向部上;所述压紧升降连接部与所述升降滑动部滑动连接,且所述压紧升降连接部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导向部的轴向。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焊点检测装置包括焊点壳体、焊点图像采集装置、焊点光源和焊点导向轮;所述焊点壳体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焊点图像采集装置和所述焊点光源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焊点壳体的外部设置有焊点导向轮;所述焊点壳体的靠近所述焊点导向轮的一面设置有焊点窗口;所述焊点光源发射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焊点窗口照射在所述供电轨轨面上,所述焊点图像采集装置能够通过所述焊点窗口采集所述供电轨轨面的图像信息。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沿所述焊点检测装置的移动方向,所述焊点图像采集装置在所述焊点壳体内的位置能够调节;所述焊点光源能够转动;所述焊点壳体内设置有焊点加热装置和焊点温度传感器;所述焊点加热装置用于所述焊点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对应加热所述焊点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焊点窗口采用透光材质;所述焊点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工业相机;所述焊点导向轮采用绝缘材质的轮子;所述焊点壳体与所述焊点窗口之间设置有密封条。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磨损检测装置包括磨损壳体、磨损图像采集装置和磨损光源;所述磨损壳体与所述焊点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磨损图像采集装置和所述磨损光源均设置在所述磨损壳体内;所述磨损壳体的靠近所述焊点导向轮的一面设置有磨损透光窗口;所述焊点导向轮远离所述焊点窗口的一侧凸出于所述焊点窗口和所述磨损透光窗口;所述磨损光源发射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磨损透光窗口照射在所述供电轨轨面上,所述磨损图像采集装置能够通过所述磨损透光窗口采集所述供电轨轨面的图像信息。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沿所述磨损检测装置的移动方向,所述磨损图像采集装置在所述磨损壳体内的位置能够调节;所述磨损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工业相机;所述磨损光源为红外光源;所述磨损光源能够转动,以改变所述磨损光源发射的光线;所述磨损壳体内设置有磨损加热装置和磨损温度传感器;所述磨损加热装置用于所述磨损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对应加热所述磨损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磨损透光窗口采用透光材质;所述磨损壳体与所述磨损透光窗口之间设置有密封条。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车体上可转动连接有显示连接件,所述显示连接件远离所述车体的一端设置有手柄和固定连接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支撑件;和/或,所述车体上连接有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轨道检测设备,集成磨损检测装置和焊点检测装置,实时采集供电轨轨面的图像信息,经控制装置由显示装置显示相关图像,极大提高了供电轨轨面检测的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可高效解决供电轨轨面检测难的问题。附图说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磨损检测装置、焊点检测装置、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n所述磨损检测装置、所述焊点检测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车体上;/n所述磨损检测装置、所述焊点检测装置和所述显示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磨损检测装置、焊点检测装置、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磨损检测装置、所述焊点检测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车体上;
所述磨损检测装置、所述焊点检测装置和所述显示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第一车体连接件、第二车体连接件和第三车体连接件;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车体连接件呈夹角设置;
所述第一车体连接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三车体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车体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行走轨配合;
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车体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第二行走轨配合;
所述磨损检测装置和所述焊点检测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车体连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车体连接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还包括车体连接纵梁和车体连接横梁;
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车体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车体连接纵梁;
所述车体连接横梁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磨损检测装置和/或所述焊点检测装置,所述车体连接横梁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三车体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车体连接横梁的中部与所述车体连接纵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连接件、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车体连接件采用U形槽型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连接件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行走轨的轨面配合的行走轮;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件的端部和所述第三车体连接件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行走轨的轨面配合的行走轮;所述第一车体连接件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行走轨的内侧面配合的辅助轮,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件的下方和所述第三车体连接件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行走轨的内侧面配合的辅助轮;所述行走轮采用绝缘材质的轮子;所述辅助轮采用绝缘材质的轮子。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轨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检测装置与所述焊点检测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车体与所述焊点检测装置通过压紧配合装置连接,所述压紧配合装置具有令所述焊点检测装置抵接供电轨的运动趋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配合装置包括压紧壳体、压紧弹性部和与所述焊点检测装置固定连接的压紧升降连接部;
所述压紧壳体与所述车体连接;
所述压紧弹性部始终具有令所述焊点检测装置随所述压紧升降连接部抵接所述供电轨的运动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壳体内固定设置有升降滑动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祯翟佳佳周方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徐州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