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板材的折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301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板材的折弯机构,包括模具组件和压紧组件,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上模部、下模部和脱料部,所述脱料部用于与板材抵接,从而将所述板材限位在所述脱料部和所述下模部之间,所述上模部能够朝向所述下模部运动以冲压所述板材;所述压紧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上模部上的第一成型部、设置在下模部上的限位部,所述第一成型部在冲压过程中能够分别与所述板材和限位部抵接,且再与所述限位部抵接后能够相对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板材的折弯部方向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采用压紧组件的设置,在满足折弯的冲压力的基础上,能够在垂直于冲压力的方向上给与板材预设的挤压力,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板材在冲压后回弹现象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板材的折弯机构
本技术涉及了冲压板材
,具体的是一种用于板材的折弯机构。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技术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板材是现有工业中,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的一种料件,其能够根据需求能够被折弯成不同的角度和形状。对于板材的折弯工序,可以采用浇注成型、冲压成型等多种方式,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冲压技术将板材折弯成所需角度。在冲压过程中,冲压装置通常是仅在冲压方向上对板材施加冲压力,该冲压力能够实现板材的折弯动作,但是在冲压力消失后,板材会出现小角度的回弹现象,从而导致产品的折弯合格率下降。对于上述出现的问题,现有技术增加以一道整形工艺,这样造成了板材整形周期长的弊端。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板材的折弯机构,其采用压紧组件的设置,在满足折弯的冲压力的基础上,能够在垂直于冲压力的方向上给与板材预设的挤压力,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板材在冲压后回弹现象的产生。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板材的折弯机构,包括模具组件和压紧组件,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上模部、下模部和脱料部,所述脱料部用于与板材抵接,从而将所述板材限位在所述脱料部和所述下模部之间,所述上模部能够朝向所述下模部运动以冲压所述板材;所述压紧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模部上的第一成型部、设置在所述下模部上的限位部,所述第一成型部在冲压过程中能够分别与所述板材和限位部抵接,且再与所述限位部抵接后能够相对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板材的折弯部方向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成型部具有第一倾斜面,所述限位部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抵接且朝向所述板材方向的第二倾斜面。进一步地,所述下模部上开设有冲压槽体,所述冲压槽体内容置有用于承载所述板材的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二成型部的侧壁在冲压过程中能够与所述板材的折弯部抵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成型部的承载表面与所述冲压槽体的开口端面齐平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成型部能够将位于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外部的所述板材的折弯部冲压至所述冲压槽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成型部的下方设置有冲压垫板。进一步地,所述上模部包括上模座、位于所述上模座上且朝向所述下模部延伸的冲压杆,所述第一成型部滑动设置在所述冲压杆的游离端。进一步地,所述冲压杆的游离端开设有燕尾槽,所述第一成型部上形成有能够嵌设在所述燕尾槽内的连接部。进一步地,所述脱料部与所述上模部之间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成型部穿设的通孔。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的第一成型部和限位部,所述第一成型部在冲压的过程中,还能够通过自身的第一倾斜面与所述限位部的第二成型部抵接,由于所述限位部在调整到预设位置时相对所述下模部是固定设置的,所述第一成型部在向下冲压的过程中,由于挤压作用,能够相对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板材的折弯部方向运动,进而能够在垂直于冲压力的方向上给与板材预设的挤压力,有效地防止板材在冲压后回弹现象的产生。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成型部与所述冲压杆的连接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下模部;2、脱料部;3、板材;4、第一成型部;5、限位部;6、冲压槽体;7、第二成型部;8、冲压垫板;9、上模座;10、冲压杆;11、燕尾槽;12、连接部;13、止挡部;41、第一倾斜面;42、第二倾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板材3的折弯机构,包括模具组件和压紧组件。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上模部、下模部1和脱料部2;其中,所述脱料部2用于与板材3抵接,从而将所述板材3限位在所述脱料部2和所述下模部1之间;所述上模部能够朝向所述下模部1运动以冲压所述板材3。具体地,所述上模部位于所述下模部1的上方,所述脱料板位于所述上模部和下模部1之间。所述板材3放置在所述下模部1上,所述脱料部2直接放置在所述板材3的上表面上,进而能够在冲压过程中,能够对板材3起到限位作用,保证板材3在冲压过程中冲压位置的稳定性。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紧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模部上的第一成型部4、设置在所述下模部1上的限位部5。具体地,所述第一成型部4具有第一倾斜面41,所述限位部5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倾斜面41抵接且朝向所述板材3方向的第二倾斜面42。优选地,所述第一成型部4的上表面低于所述下模部1的上表面或与所述下模部1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一成型部4在冲压过程中能够与所述板材3的折弯部抵接,从而能够将所述板材3的折弯部冲压折弯,本方式中,折弯的角度为90°。所述第一成型部4在冲压的过程中,还能够通过自身的第一倾斜面41与所述限位部5的第二成型部7抵接,由于所述限位部5在调整到预设位置时相对所述下模部1是固定设置的,所述第一成型部4在向下冲压的过程中,由于挤压作用,能够相对所述限位部5朝向所述板材3的折弯部方向运动,进而能够在垂直于冲压力的方向上给与板材3预设的挤压力,有效地防止板材3在冲压后回弹现象的产生。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部包括上模座9、位于所述上模座9上且朝向所述下模部1延伸的冲压杆10。具体地,所述冲压杆10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冲压杆10的游离端开设有燕尾槽11,所述第一成型部4上形成有能够嵌设在所述燕尾槽11内的连接部12。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能够较好地将所述第一成型部4滑动设置在所述冲压杆10的游离端,结构优化。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部1上开设有自其上表面向下延伸的冲压槽体6,所述冲压槽体6内容置有用于承载所述板材3的第二成型部7。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板材的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组件和压紧组件,/n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上模部、下模部和脱料部,所述脱料部用于与板材抵接,从而将所述板材限位在所述脱料部和所述下模部之间,所述上模部能够朝向所述下模部运动以冲压所述板材;/n所述压紧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模部上的第一成型部、设置在所述下模部上的限位部,所述第一成型部在冲压过程中能够分别与所述板材和限位部抵接,且再与所述限位部抵接后能够相对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板材的折弯部方向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板材的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组件和压紧组件,
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上模部、下模部和脱料部,所述脱料部用于与板材抵接,从而将所述板材限位在所述脱料部和所述下模部之间,所述上模部能够朝向所述下模部运动以冲压所述板材;
所述压紧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模部上的第一成型部、设置在所述下模部上的限位部,所述第一成型部在冲压过程中能够分别与所述板材和限位部抵接,且再与所述限位部抵接后能够相对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板材的折弯部方向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板材的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部具有第一倾斜面,所述限位部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抵接且朝向所述板材方向的第二倾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板材的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部上开设有冲压槽体,所述冲压槽体内容置有用于承载所述板材的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二成型部的侧壁在冲压过程中能够与所述板材的折弯部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升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晨中旭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