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瘫、脑损伤后遗症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1065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脑瘫、脑损伤后遗症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主体机构以及往复驱动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壳体、驱动轴一、驱动轴二、转动轮盘、链条机构一、滑块、限位块、电机、链条机构二、蓄电池、电动伸缩杆、支撑杆和底板,所述壳体底部的两端分别贯穿设置有驱动轴一与驱动轴二。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运动过程中,在驱动盘一转动时,通过固定柱一可带动滑动杆一一端做圆周运动,由于滑动杆一手滑块的限制,始终保持竖直状态,故在驱动盘一转动时,滑块在滑动槽内部前后进行移动,滑动杆一上下进行移动,从而L型固定板带动患者手部模拟人爬行动作,同理驱动盘二转动时,带动弧形固定板带动患者腿部模拟人爬行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瘫、脑损伤后遗症康复训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训练装置
,具体为一种脑瘫、脑损伤后遗症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脑瘫(cerebralpalsy),全称脑性瘫痪。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还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脑损伤后遗症,是颅脑损伤后最多见的一种后遗症。约有20%的病人伤后有此症。病人的多种多样,主要的有、多梦、注意力不能集中、健忘、不能耐受噪声、耳鸣、眼花、步伐不稳、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人格改变、消极悲观、郁抑寡欢、颈项酸痛等,往往1人身兼症状十数种之多。对于脑瘫、脑损伤后遗症造成运动障碍的人的来说,需要恢复正常运动的话,1、由家属辅助运动训练,2、送至康复中心由专门的医护人员配合医疗器械来辅导运动训练,但是由家属辅助患者进行运动,会造成训练不专业,导致康复效果差,且劳动强度高,而送至康复中心由专门的医护人员配合医疗器械来辅导其进行运动训练,虽然康复效果好,但是费用高,所以对于这些情况,设计一种脑瘫、脑损伤后遗症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瘫、脑损伤后遗症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脑瘫、脑损伤后遗症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主体机构以及往复驱动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壳体、驱动轴一、驱动轴二、转动轮盘、链条机构一、滑块、限位块、电机、链条机构二、蓄电池、电动伸缩杆、支撑杆和底板,所述壳体底部的两端分别贯穿设置有驱动轴一与驱动轴二,且驱动轴一与驱动轴二的两端皆设置有转动轮盘,所述壳体一侧的驱动轴一与驱动轴二之间通过链条机构一连接,所述驱动轴一与驱动轴二两端正上方的壳体顶部皆贯穿滑动槽,且所述滑动槽两侧皆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两侧皆设置有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卡设在限位槽内部,所述壳体远离链条机构一一侧靠近驱动轴二的一端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链条机构二与驱动轴二连接,所述驱动轴一与驱动轴二之间的壳体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壳体内部顶端的四个拐角位置处皆垂直设置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四个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延伸至壳体底端固定连接底板;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包括往复驱动件一与往复驱动件二,所述往复驱动件一包括半齿轮一、半齿轮二、转动轴一、驱动盘一、齿轮一、固定柱一、滑动杆一、L型固定板和固定带一,所述壳体内部的驱动轴一两端分别设置有半齿轮一与半齿轮二,且半齿轮一与半齿轮二相互对立,所述半齿轮一与半齿轮二正上方的壳体内侧壁皆通过轴承垂直设置有转动轴一,所述转动轴一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盘一,所述半齿轮一与半齿轮二上方的转动轴一外侧皆设置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与半齿轮一、半齿轮二相互匹配,两个所述驱动盘一远离转动轴一侧边缘处交错垂直设置有固定柱一,且固定柱一上铰接有一垂直水平面的滑动杆一,所述固定柱一位于半齿轮二齿与其圆心延长面上,所述滑动杆一的顶端贯穿其上方对应的滑块固定连接有L型固定板,所述L型固定板侧壁设置有固定带一;所述往复驱动件二包括半齿轮三、半齿轮四、转动轴二、驱动盘二、齿轮二、固定柱二、滑动杆二、弧形固定板和固定带二,所述壳体内部的驱动轴二两端分别设置有半齿轮三与半齿轮四,且半齿轮三与半齿轮四相互对立,所述半齿轮三与半齿轮一的齿相互对应,所述半齿轮四与半齿轮二相互对应,所述半齿轮三与半齿轮四正上方的壳体内侧壁皆通过轴承垂直设置有转动轴二,所述转动轴二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盘二,所述半齿轮三与半齿轮四上方的转动轴二外侧皆设置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与半齿轮三与半齿轮四相互匹配,两个所述驱动盘二远离转动轴二侧边缘处交错垂直设置有固定柱二,所述固定柱二位于半齿轮三齿与其圆心延长面上,且固定柱二上铰接有一垂直水平面的滑动杆二,所述滑动杆二的顶端贯穿其上方对应的滑块固定连接有弧形固定板,所述弧形固定板顶部两端皆设置有固定带二。优选的,所述壳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辅托部件,所述辅托部件包括设置在壳体顶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的一对支撑板以及通过弹性布片设置在一对支撑板之间的弧形托板。优选的,所述壳体靠近电机一端设置有U型推杆。优选的,所述L型固定板与弧形固定板的内侧皆设置有防护垫。优选的,所述转动轮盘上设置有负重调节组件,所述负重调节组件包括沿转动轮盘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在转动轮盘远离壳体一侧的挂钩以及挂设在挂钩上的砝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内部顶端的四个拐角位置处皆垂直设置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支撑杆,四个支撑杆的自由端延伸至壳体底端固定连接底板,且驱动轴一与驱动轴二之间通过链条机构一连接,壳体的侧壁固定的电机输出端通过链条机构二与驱动轴二连接,壳体内部的驱动轴一两端分别设置半齿轮一与半齿轮二,半齿轮一与半齿轮二相互对立,转动轴一的自由端固定连接驱动盘一,半齿轮一与半齿轮二上方的转动轴一外侧皆设置齿轮一,齿轮一与半齿轮一、半齿轮二相互匹配,两个驱动盘一远离转动轴一侧边缘处交错垂直设置固定柱一,且固定柱一上铰接一垂直水平面的滑动杆一,固定柱一位于半齿轮二齿与其圆心延长面上,滑动杆一的顶端贯穿其上方对应的滑块固定连接L型固定板,壳体内部的驱动轴二两端分别设置半齿轮三与半齿轮四,且半齿轮三与半齿轮四相互对立,半齿轮三与半齿轮一的齿相互对应,半齿轮四与半齿轮二相互对应,转动轴二的自由端固定连接驱动盘二,半齿轮三与半齿轮四上方的转动轴二外侧皆设置齿轮二,齿轮二与半齿轮三与半齿轮四相互匹配,两个驱动盘二远离转动轴二侧边缘处交错垂直设置固定柱二,固定柱二位于半齿轮三齿与其圆心延长面上,且固定柱二上铰接一垂直水平面的滑动杆二,滑动杆二的顶端贯穿其上方对应的滑块固定连接弧形固定板,并在转动轮盘上设置负重调节组件,所述负重调节组件包括沿转动轮盘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在转动轮盘远离壳体一侧的挂钩以及挂设在挂钩上的砝码,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在应用前,电动伸缩杆输出端运行通过支撑杆带动底板向下移动,当底板接触地面后,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继续运行,从而使得壳体的滚动轮盘离开地面,患者可放置在L型固定板上,通过固定带一进行固定,双脚跪在弧形固定板通过固定带二进行固定,应用时,电机的输出端转动通过链条机构二带动驱动轴二转动,由于驱动轴二与驱动一之间通过链条机构一连接,进而也带动驱动轴一进行同步转动,而驱动轴一与驱动轴二发生同步转动时,由于驱动轴一两端的半齿轮一与半齿轮二相互对立,驱动轴二半齿轮三与半齿轮四相互对立,且半齿轮三与半齿轮一相互对应,半齿轮四与半齿轮二相互对应,故在驱动轴一与驱动轴二发生同步转动时,当半齿轮一与转动轴一的齿轮一刚啮合时,半齿轮二与转动轴一的齿轮一刚脱离,半齿轮三与转动轴二的齿轮二刚啮合,半齿轮四与转动轴二的齿轮二刚脱离,当半齿轮一与转动轴一的齿轮一刚脱离时,半齿轮二与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脑瘫、脑损伤后遗症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主体机构以及往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壳体(1)、驱动轴一(2)、驱动轴二(3)、转动轮盘(4)、链条机构一(5)、滑块(8)、限位块(9)、电机(10)、链条机构二(11)、蓄电池(12)、电动伸缩杆(13)、支撑杆(14)和底板(15),所述壳体(1)底部的两端分别贯穿设置有驱动轴一(2)与驱动轴二(3),且驱动轴一(2)与驱动轴二(3)的两端皆设置有转动轮盘(4),所述壳体(1)一侧的驱动轴一(2)与驱动轴二(3)之间通过链条机构一(5)连接,所述驱动轴一(2)与驱动轴二(3)两端正上方的壳体(1)顶部皆贯穿滑动槽(6),且所述滑动槽(6)两侧皆设置有限位槽(7),所述滑动槽(6)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8),所述滑块(8)的两侧皆设置有限位块(9),且所述限位块(9)卡设在限位槽(7)内部,所述壳体(1)远离链条机构一(5)一侧靠近驱动轴二(3)的一端固定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端通过链条机构二(11)与驱动轴二(3)连接,所述驱动轴一(2)与驱动轴二(3)之间的壳体(1)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蓄电池(12),所述壳体(1)内部顶端的四个拐角位置处皆垂直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3),且电动伸缩杆(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4),四个所述支撑杆(14)的自由端延伸至壳体(1)底端固定连接底板(15);/n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包括往复驱动件一与往复驱动件二,所述往复驱动件一包括半齿轮一(16)、半齿轮二(17)、转动轴一(18)、驱动盘一(19)、齿轮一(20)、固定柱一(21)、滑动杆一(22)、L型固定板(23)和固定带一(24),所述壳体(1)内部的驱动轴一(2)两端分别设置有半齿轮一(16)与半齿轮二(17),且半齿轮一(16)与半齿轮二(17)相互对立,所述半齿轮一(16)与半齿轮二(17)正上方的壳体(1)内侧壁皆通过轴承垂直设置有转动轴一(18),所述转动轴一(18)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盘一(19),所述半齿轮一(16)与半齿轮二(17)上方的转动轴一(18)外侧皆设置有齿轮一(20),所述齿轮一(20)与半齿轮一(16)、半齿轮二(17)相互匹配,两个所述驱动盘一(19)远离转动轴一(18)侧边缘处交错垂直设置有固定柱一(21),且固定柱一(21)上铰接有一垂直水平面的滑动杆一(22),所述固定柱一(21)位于半齿轮二(17)齿与其圆心延长面上,所述滑动杆一(22)的顶端贯穿其上方对应的滑块(8)固定连接有L型固定板(23),所述L型固定板(23)侧壁设置有固定带一(24);/n所述往复驱动件二包括半齿轮三(25)、半齿轮四(26)、转动轴二(27)、驱动盘二(28)、齿轮二(29)、固定柱二(30)、滑动杆二(31)、弧形固定板(32)和固定带二(33),所述壳体(1)内部的驱动轴二(3)两端分别设置有半齿轮三(25)与半齿轮四(26),且半齿轮三(25)与半齿轮四(26)相互对立,所述半齿轮三(25)与半齿轮一(16)的齿相互对应,所述半齿轮四(26)与半齿轮二(17)相互对应,所述半齿轮三(25)与半齿轮四(26)正上方的壳体(1)内侧壁皆通过轴承垂直设置有转动轴二(27),所述转动轴二(27)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盘二(28),所述半齿轮三(25)与半齿轮四(26)上方的转动轴二(27)外侧皆设置有齿轮二(29),所述齿轮二(29)与半齿轮三(25)与半齿轮四(26)相互匹配,两个所述驱动盘二(28)远离转动轴二(27)侧边缘处交错垂直设置有固定柱二(30),所述固定柱二(30)位于半齿轮三(25)齿与其圆心延长面上,且固定柱二(30)上铰接有一垂直水平面的滑动杆二(31),所述滑动杆二(31)的顶端贯穿其上方对应的滑块(8)固定连接有弧形固定板(32),所述弧形固定板(32)顶部两端皆设置有固定带二(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瘫、脑损伤后遗症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主体机构以及往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壳体(1)、驱动轴一(2)、驱动轴二(3)、转动轮盘(4)、链条机构一(5)、滑块(8)、限位块(9)、电机(10)、链条机构二(11)、蓄电池(12)、电动伸缩杆(13)、支撑杆(14)和底板(15),所述壳体(1)底部的两端分别贯穿设置有驱动轴一(2)与驱动轴二(3),且驱动轴一(2)与驱动轴二(3)的两端皆设置有转动轮盘(4),所述壳体(1)一侧的驱动轴一(2)与驱动轴二(3)之间通过链条机构一(5)连接,所述驱动轴一(2)与驱动轴二(3)两端正上方的壳体(1)顶部皆贯穿滑动槽(6),且所述滑动槽(6)两侧皆设置有限位槽(7),所述滑动槽(6)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8),所述滑块(8)的两侧皆设置有限位块(9),且所述限位块(9)卡设在限位槽(7)内部,所述壳体(1)远离链条机构一(5)一侧靠近驱动轴二(3)的一端固定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端通过链条机构二(11)与驱动轴二(3)连接,所述驱动轴一(2)与驱动轴二(3)之间的壳体(1)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蓄电池(12),所述壳体(1)内部顶端的四个拐角位置处皆垂直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3),且电动伸缩杆(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4),四个所述支撑杆(14)的自由端延伸至壳体(1)底端固定连接底板(15);
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包括往复驱动件一与往复驱动件二,所述往复驱动件一包括半齿轮一(16)、半齿轮二(17)、转动轴一(18)、驱动盘一(19)、齿轮一(20)、固定柱一(21)、滑动杆一(22)、L型固定板(23)和固定带一(24),所述壳体(1)内部的驱动轴一(2)两端分别设置有半齿轮一(16)与半齿轮二(17),且半齿轮一(16)与半齿轮二(17)相互对立,所述半齿轮一(16)与半齿轮二(17)正上方的壳体(1)内侧壁皆通过轴承垂直设置有转动轴一(18),所述转动轴一(18)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盘一(19),所述半齿轮一(16)与半齿轮二(17)上方的转动轴一(18)外侧皆设置有齿轮一(20),所述齿轮一(20)与半齿轮一(16)、半齿轮二(17)相互匹配,两个所述驱动盘一(19)远离转动轴一(18)侧边缘处交错垂直设置有固定柱一(21),且固定柱一(21)上铰接有一垂直水平面的滑动杆一(22),所述固定柱一(21)位于半齿轮二(17)齿与其圆心延长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胜春陈春花怀智悦
申请(专利权)人:滕州市信诚阳光康复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