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控集成恒温槽
本技术属于实验仪器
,具体涉及一种温控集成恒温槽。
技术介绍
恒温槽是工作空间以液体为介质,温度可以调节并能恒定在某一设定温度的试验备。恒温槽的作用是通过控制槽体内液体介质的温度,使得工作区内温度稳定、均匀,用于在工作区内检定温度计等温度计量器具。现有技术中的恒温槽,需要使用搅拌装置使恒温槽内液体介质温度均衡,并且加热装置及制冷装置都单独设置,分别单独对恒温槽进行加热及制冷,后期在对恒温槽进行维修时,需要将机头及机柜进行全部拆卸,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控集成恒温槽,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控集成恒温槽,包括槽体、槽腔、检测机头、循环管道及恒温装置,其中:所述槽体内部设置有槽腔、循环管道及恒温装置且所述槽腔内部设置有油槽;所述循环管道出水端贯穿槽腔及油槽设置于油槽底部左侧位置,所述循环管道进水端贯穿恒温槽体及油槽设置于油槽内部右侧位置且所述循环管道进水端设置有洒头;所述循环管道与恒温装置固定连接且所述恒温装置内部包括即热式管状加热器及制冷循环装置;所述循环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流量检测器及干燥过滤器;所述即热式管状加热器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且所述电加热丝呈螺旋管状盘绕所述循环管道外壁均匀设置;所述检测机头底部设置有电导率测量仪、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且所述电导率测量仪、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穿透槽体、槽腔及油槽设置于油槽内部;r>所述检测机头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盘且所述固定盘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检测机头可通过连接孔固定设置于槽体顶部。优选的,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包括换能管,所述换能管一端与制冷压缩机输出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换能管另一端与冷凝器固定连接,所述冷凝器另一端与制冷压缩机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换能管、制冷压缩机及冷凝器之间焊接形成冷却回路。优选的,所述换能管呈螺旋管状包覆循环管道外壁设置且所述冷凝器后端设置有用于散热凝结的散热风扇。优选的,所述槽体上设置有散热孔及盖板且所述槽体上设置有进液口及出液口,所述槽体后方设置有通信接口、保险、电源接口及开关。优选的,所述检测机头上设置有显示屏且所述显示屏、电导率测量仪、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即热式管状加热器、制冷循环装置、流量检测器及循环泵之间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槽腔及油槽夹缝处内部填充有保温材质,所述循环管道外部包覆设置有保温层。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温控集成恒温槽:1、通过在恒温槽内部设置即热式管状加热器及制冷循环装置,使得恒温槽可控制温度范围大,可以快速到达目标温度并且可以提供一个热冷受控的场源,使恒温槽内的液体介质可以维持恒定的温度。2、通过循环管道的设置,可以使恒温槽内的液体介质循环流动,可以达到均温的目的,并且恒温槽内的液体介质循环流动具有搅拌的效果,不需要加装搅拌装置,并且将加热装置及制冷装置集成至一起,使结构简单,拆装方便。3、通过设置电导率测量仪,可测量液体介质中所含的无机酸、碱、盐的浓度,防止产生温度波动及对固体或金属样品产生污染,使实验人员可以直观得知道液体介质适不适合与样品反应并且可以及时提醒实验人员及时对油槽进行清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检测机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恒温装置的内部具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槽体,2-槽腔,3-检测机头,4-循环管道,5-恒温装置,11-散热孔,12-盖板,13-进液口,14-出液口,21-油槽,31-电导率测量仪,32-第一温度传感器,33-第二温度传感器,34-固定盘,35-显示屏,341-连接孔,41-循环泵,42-流量检测器,43-干燥过滤器,44-洒头,51-即热式管状加热器,52-制冷循环装置,511-电加热丝,521-换能管,522-制冷压缩机,523-冷凝器,524-散热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1-5,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中1-5所示的一种温控集成恒温槽,包括槽体1、槽腔2、检测机头3、循环管道4及恒温装置5,其中:所述槽体1内部设置有槽腔2、循环管道4及恒温装置5且所述槽腔2内部设置有油槽21;所述循环管道4出水端贯穿槽腔2及油槽21设置于油槽21底部左侧位置,所述循环管道4进水端贯穿恒温槽体1及油槽21设置于油槽21内部右侧位置且所述循环管道4进水端设置有洒头44,可通过循环管道4使油槽21内部的液体介质均匀循环流动,从而保证油槽21内部的液体介质温度均匀;所述循环管道4与恒温装置5固定连接且所述恒温装置5内部包括即热式管状加热器51及制冷循环装置52,即热式管状加热器51可对循环管道4内部的液体介质进行升温,制冷循环装置52可对循环管道4内部的液体介质进行降温,通过即热式管状加热器51及制冷循环装置52的混合使用,可以提供一个热冷受控的场源;所述循环管道4上设置有循环泵41、流量检测器42及干燥过滤器43,循环泵41可使油槽21内部的液体介质均匀循环流动并且流量检测器42可对循环管道4内的液体介质流量进行检测,防止循环管道4发生堵塞,烧毁即热式管状加热器51及制冷循环装置52,干燥过滤器43可去除液体介质中的酸和水份并且可以对液体介质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所述即热式管状加热器51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511且所述电加热丝511呈螺旋管状盘绕所述循环管道4外壁均匀设置,通过电加热丝511呈螺旋管状盘绕循环管道4外壁均匀设置,使得即热式管状加热器51的温度控制精度高,可以在极小的范围内集中产生大量热能,因而可以快速使液体介质达到预定的温度。所述检测机头3底部设置有电导率测量仪31、第一温度传感器32及第二传感器33且所述电导率测量仪31、第一温度传感器32及第二传感器33穿透槽体1、槽腔2及油槽21设置于油槽21内部,电导率测量仪31可测量液体介质中所含的无机酸、碱、盐的浓度,防止产生温度波动及对固体或金属样品产生污染,使实验人员可以直观得知道液体介质适不适合与样品反应,并且电导率测量仪31可对液体介质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提醒实验人员及时对油槽21进行清洗,第一温度传感器32及第二传感器33可对油槽21内液体介质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所述检测机头3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盘34且所述固定盘34上设置有连接孔341,所述检测机头3可通过连接孔341固定设置于槽体1顶部,只需将螺丝或者螺钉通过固定底盘34上设置的连接孔341就可以将检测机头3与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控集成恒温槽,包括槽体(1)、槽腔(2)、检测机头(3)、循环管道(4)及恒温装置(5),其特征在于:/n所述槽体(1)内部设置有槽腔(2)、循环管道(4)及恒温装置(5)且所述槽腔(2)内部设置有油槽(21);/n所述循环管道(4)出水端贯穿槽腔(2)及油槽(21)设置于油槽(21)底部左侧位置,所述循环管道(4)进水端贯穿恒温槽体(1)及油槽(21)设置于油槽(21)内部右侧位置且所述循环管道(4)进水端设置有洒头(44);/n所述循环管道(4)与恒温装置(5)固定连接且所述恒温装置(5)内部包括即热式管状加热器(51)及制冷循环装置(52);/n所述循环管道(4)上设置有循环泵(41)、流量检测器(42)及干燥过滤器(43);/n所述即热式管状加热器(51)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511)且所述电加热丝(511)呈螺旋管状盘绕所述循环管道(4)外壁均匀设置;/n所述检测机头(3)底部设置有电导率测量仪(31)、第一温度传感器(32)及第二传感器(33)且所述电导率测量仪(31)、第一温度传感器(32)及第二传感器(33)穿透槽体(1)、槽腔(2)及油槽(21)设置于油槽(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集成恒温槽,包括槽体(1)、槽腔(2)、检测机头(3)、循环管道(4)及恒温装置(5),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体(1)内部设置有槽腔(2)、循环管道(4)及恒温装置(5)且所述槽腔(2)内部设置有油槽(21);
所述循环管道(4)出水端贯穿槽腔(2)及油槽(21)设置于油槽(21)底部左侧位置,所述循环管道(4)进水端贯穿恒温槽体(1)及油槽(21)设置于油槽(21)内部右侧位置且所述循环管道(4)进水端设置有洒头(44);
所述循环管道(4)与恒温装置(5)固定连接且所述恒温装置(5)内部包括即热式管状加热器(51)及制冷循环装置(52);
所述循环管道(4)上设置有循环泵(41)、流量检测器(42)及干燥过滤器(43);
所述即热式管状加热器(51)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511)且所述电加热丝(511)呈螺旋管状盘绕所述循环管道(4)外壁均匀设置;
所述检测机头(3)底部设置有电导率测量仪(31)、第一温度传感器(32)及第二传感器(33)且所述电导率测量仪(31)、第一温度传感器(32)及第二传感器(33)穿透槽体(1)、槽腔(2)及油槽(21)设置于油槽(21)内部;
所述检测机头(3)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盘(34)且所述固定盘(34)上设置有连接孔(341),所述检测机头(3)可通过连接孔(341)固定设置于槽体(1)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于海,殷强,陈兆芹,方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雪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