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线塔横担用驱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840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线塔横担用驱鸟装置,包括有壳体、位于壳体上方的承重杆、风叶组件、位于壳体内部的支撑杆组件及滚筒组件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适用于输电线路杆塔横担处相对高度较高的设备的驱鸟防护作业,当鸟类滞留于承重杆处时,承重杆带动支撑杆组件下移,进而带动“L”型直角板及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内滚筒发生顺时针转动,内滚筒内的驱鸟剂随弧形通气管道、支撑杆组件、承重杆逸散,同时“L”型直角板下移后与垂直杆相分离,驱鸟剂从垂直杆一侧溢出,同时进行驱鸟作业,效果显著,本发明专利技术内滚筒内盛放的固体驱鸟剂,在内滚筒滚动过程中可实现打散、击碎操作,更有利于驱鸟剂的释放,装置结构合理,适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线塔横担用驱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驱鸟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线塔横担用驱鸟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大自然中生活的鸟类种群、数量及活动范围也逐渐增大。由于我国输电架空线路大多运行在野外,不容易及时受到人力的监控,因此受鸟类活动的影响比较大。鸟儿通常把巢筑在高压线架上,风一吹,做巢用的树枝与导线易形成短路,一旦遇到阴雨天气,湿树枝形成导体发生接地事故,继而引起跳闸断电,半个区都有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鸟窝而停电,不仅给千家万户带来不便,还会给工厂带来损失。而鸟窝的材料中出现了不少铁丝钢丝,更是危险,住在铁塔上的鸟儿们的排泄物也会对电力系统造成威胁,鸟类在高压铁塔上排粪,容易污染绝缘瓷瓶而导电,据国家电网有关部门统计,受鸟类在铁塔上筑巢、栖息引起的短路、跳闸等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鸟害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使运行维护单位在人力、物力上蒙受较大的损失,重要的是电网的安全运行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目前使用的驱鸟器主要包括风车式、声音、超声波、驱鸟剂等驱鸟器,其中驱鸟剂驱鸟器的结构相对较为单一,作用范围小,尚缺乏有效的驱鸟剂释放机构来实现驱鸟剂的排放,且缺乏有效的对其内驱鸟剂,尤其是固体块状、颗粒状驱鸟剂的打散击碎结构,不利于固体驱鸟剂的释放,因此急需一种结构合理的驱鸟剂释放机构来辅助驱鸟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线塔横担用驱鸟装置,其结构合理,能很好的实现驱鸟剂的排放,节省驱鸟剂用量的同时对驱鸟剂进行有效打散、击碎,能够有效的避免鸟类在输电线路上筑巢或滞留,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避免输电线路发生鸟害事故。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高压线塔横担用驱鸟装置,包括有壳体、位于壳体上方的承重杆、风叶组件、位于壳体内部的支撑杆组件及滚筒组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杆为中空杆状结构,其下方固设有支撑杆组件,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伸缩弹簧,所述支撑杆组件还包括有固设于第一支撑杆中部的“L”型直角板,所述“L”型直角板的底部设有齿条,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均为中空结构,第一支撑杆套设于第二支撑杆外圆周,其中第一支撑杆底部设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顶部与“L”型直角板固定连接,所述风叶组件包括有风叶及垂直杆,所述风叶组件可旋转设置于壳体上方,其中垂直杆底部与“L”型直角板相配合,所述滚筒组件包括有内滚筒、外滚筒及位于滚筒及“L”型直角板之间的齿轮组成,其中内滚筒与外滚筒均为中空桶状结构,包括有筒体,其中外滚筒一侧设有开口,内滚筒在开口处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用以与齿轮相互配合,借以通过齿轮带动第二齿条移动,所述内滚筒的筒体处沿轴线方向处设有第一滚轮,其中第一滚轮分别与盒体两侧可旋转配合连接,其中内筒体筒体上方还设有弧形通气管道,所述第一滚轮设于弧形通气管道内部,所述弧形通气管道的末端延伸至第二支撑杆底部,其中内滚筒及外滚筒处设有第一出气口及第二出气口,其中第一出气口与弧形通气管道相通,第二出气口设于弧形通气管道末端,与第二支撑杆相通,当装置静止时,所述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分设于第一滚轮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杆为中空杆结构,其垂直杆上方设有通气孔,所述内滚筒上设有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三出气口设于外滚筒开口处之内。进一步地,所述内滚筒的内壁上设有半圆形凸起。进一步地,所述外滚筒与壳体一侧固定连接,其中壳体处设有进料口。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上方设有驱鸟刺。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杆的底部设有排气孔。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杆底部设有橡胶垫圈。进一步地,所述驱鸟装置还包括有安装于盒体下方的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用于与横担相互配合。一种高压输电线路杆塔横担,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担本体,所述横担本体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驱鸟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适用于输电线路杆塔横担处相对高度较高的设备的驱鸟防护作业,专利技术的总体构思是提供一种高压线塔横担用驱鸟装置,当鸟类滞留于承重杆处时,承重杆带动支撑杆组件下移,进而带动“L”型直角板及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内滚筒发生顺时针转动,第一滚轮从弧形通气管道中心处向第一出气口出移动,直至第一滚筒移动至第一出气口左侧,第一出气口与第二出气口连通,内滚筒内的驱鸟剂随弧形通气管道、支撑杆组件、承重杆逸散,同时“L”型直角板下移后与垂直杆相分离,壳体内的驱鸟剂也可以从垂直杆一侧溢出,同时进行驱鸟作业,效果显著,本专利技术内滚筒内盛放的固体驱鸟剂,在内滚筒滚动过程中可实现打散、击碎操作,更有利于驱鸟剂的释放,装置结构合理,适于推广。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滚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滚筒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1、盒体,2、承重杆,3、风叶组件,31、垂直杆,4、支撑杆组件,41、第一支撑杆,42、第二支撑杆,43、伸缩弹簧,44、“L”型直角板,5、滚筒组件,51、内滚筒,511、第二齿条,512、弧形通气管道,513、第一出气口,514、第三出气口,52、外滚筒,521、开口,522、第二出气口,53、齿轮,54、第一滚轮。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压线塔横担用驱鸟装置,包括有壳体1、位于壳体1上方的承重杆2、风叶组件3、位于壳体内部的支撑杆组件4及滚筒组件5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杆2为中空杆状结构,其下方固设有支撑杆组件4,所述支撑杆组件4包括有第一支撑杆41、第二支撑杆42及伸缩弹簧43,所述支撑杆组件4还包括有固设于第一支撑杆41中部的“L”型直角板44,所述“L”型直角板44的底部设有齿条,所述第一支撑杆41及第二支撑杆42均为中空结构,第一支撑杆41套设于第二支撑杆42外圆周,其中第一支撑杆41底部设有伸缩弹簧43,所述伸缩弹簧43顶部与“L”型直角板44固定连接,所述风叶组件3包括有风叶及垂直杆31,所述风叶组件3可旋转设置于壳体1上方,其中垂直杆31底部与“L”型直角板44相配合,所述滚筒组件5包括有内滚筒51、外滚筒52及位于滚筒及“L”型直角板之间的齿轮53组成,其中内滚筒51与外滚筒52均为中空桶状结构,包括有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线塔横担用驱鸟装置,包括有壳体、位于壳体上方的承重杆、风叶组件、位于壳体内部的支撑杆组件及滚筒组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杆为中空杆状结构,其下方固设有支撑杆组件,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伸缩弹簧,所述支撑杆组件还包括有固设于第一支撑杆中部的“L”型直角板,所述“L”型直角板的底部设有齿条,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均为中空结构,第一支撑杆套设于第二支撑杆外圆周,其中第一支撑杆底部设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顶部与“L”型直角板固定连接,所述风叶组件包括有风叶及垂直杆,所述风叶组件可旋转设置于壳体上方,其中垂直杆底部与“L”型直角板相配合,所述滚筒组件包括有内滚筒、外滚筒及位于滚筒及“L”型直角板之间的齿轮组成,其中内滚筒与外滚筒均为中空桶装结构,包括有筒体,其中外滚筒一侧设有开口,内滚筒在开口处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用以与齿轮相互配合,借以通过齿轮带动第二齿条移动,所述内滚筒的筒体处沿轴线方向处设有第一滚轮,其中第一滚轮分别与盒体两侧可旋转配合连接,其中内筒体筒体上方还设有弧形通气管道,所述第一滚轮设于弧形通气管道内部,所述弧形通气管道的末端延伸至第二支撑杆底部,其中内滚筒及外滚筒处设有第一出气口及第二出气口,其中第一出气口与弧形通气管道相通,第二出气口设于弧形通气管道末端,与第二支撑杆相通,当装置静止时,所述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分设于第一滚轮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线塔横担用驱鸟装置,包括有壳体、位于壳体上方的承重杆、风叶组件、位于壳体内部的支撑杆组件及滚筒组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杆为中空杆状结构,其下方固设有支撑杆组件,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伸缩弹簧,所述支撑杆组件还包括有固设于第一支撑杆中部的“L”型直角板,所述“L”型直角板的底部设有齿条,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均为中空结构,第一支撑杆套设于第二支撑杆外圆周,其中第一支撑杆底部设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顶部与“L”型直角板固定连接,所述风叶组件包括有风叶及垂直杆,所述风叶组件可旋转设置于壳体上方,其中垂直杆底部与“L”型直角板相配合,所述滚筒组件包括有内滚筒、外滚筒及位于滚筒及“L”型直角板之间的齿轮组成,其中内滚筒与外滚筒均为中空桶装结构,包括有筒体,其中外滚筒一侧设有开口,内滚筒在开口处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用以与齿轮相互配合,借以通过齿轮带动第二齿条移动,所述内滚筒的筒体处沿轴线方向处设有第一滚轮,其中第一滚轮分别与盒体两侧可旋转配合连接,其中内筒体筒体上方还设有弧形通气管道,所述第一滚轮设于弧形通气管道内部,所述弧形通气管道的末端延伸至第二支撑杆底部,其中内滚筒及外滚筒处设有第一出气口及第二出气口,其中第一出气口与弧形通气管道相通,第二出气口设于弧形通气管道末端,与第二支撑杆相通,当装置静止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桂珍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智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