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叶轮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928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超导叶轮热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换热器、换热器铜管组和多叶片泵轮,所述多叶片泵轮的一侧设有动轮,所述多叶片泵轮的另一侧设有静轮,所述换热器铜管组为空心圆柱形结构,所述换热器铜管组套接在多叶片泵轮的外侧,所述换热器铜管组与换热器连接,所述换热器一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和进水口的另一侧均延伸至泵体的外部,所述泵体的内部设有超导液,所述动轮和静轮之间设有配合超导液使用的出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导叶轮热泵
本技术涉及热泵
,具体是指超导叶轮热泵。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对热水的需要越来越大,需要大量用到热水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例如恒温游泳池、宾馆、酒店、以及家庭冬季供暖都需要大量的热水,因此需要用到热泵。现有技术中的热泵热效率不高,水分子的在高速离心运动中的水分产生损耗,供热水在供热循环系统中的管道、暖气片中有大量杂质,导致叶片的损坏严重,不仅影响热泵的制热效率,而且还影响热泵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超导叶轮热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超导叶轮热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换热器、换热器铜管组和多叶片泵轮,所述多叶片泵轮的一侧设有动轮,所述多叶片泵轮的另一侧设有静轮,所述换热器铜管组为空心圆柱形结构,所述换热器铜管组套接在多叶片泵轮的外侧,所述换热器铜管组与换热器连接,所述换热器一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和进水口的另一侧均延伸至泵体的外部,所述泵体的内部设有超导液,所述动轮和静轮之间设有配合超导液使用的出液口。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超导叶轮热泵利用超导液代替水,具有很好的摩擦发热功能,提高了热泵的效率;利用热传导换热方式,由换热器铜管和换热器进行供热循环,由多叶片泵轮和超导液进行制热,从而进行独立工作,防止大量杂质进入多叶片泵轮中,不会导致叶片的严重损坏,不仅提高了热泵的制热效率,而且延长了热泵的使用寿命。作为改进,所述换热器铜管组由若干均匀分布的环形换热铜管组成,所述环形换热铜管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泵体内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一端连接,这样可同时使所有的环形换热铜管中的水快速加热,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改进,所述多叶片泵轮的一侧中间设有配合超导液使用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另一侧延伸至泵体外部,这样便于将超导液加入泵体中。作为改进,所述多叶片泵轮的另一侧中间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另一侧延伸至泵体外部,这样便于使多叶片泵轮进行工作。作为改进,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泵体的同一侧,这样便于配合环形换热铜管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超导叶轮热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超导叶轮热泵左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泵体,2、动轮,3、传动轴,4、换热器铜管组,5、超导液,6、进液管,7、静轮,8、进水口,9、换热器,10、形换热铜管,11、出液口,12、出水口,13、多叶片泵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超导叶轮热泵,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换热器9、换热器铜管组4和多叶片泵轮13,所述多叶片泵轮13的一侧设有动轮2,所述多叶片泵轮13的另一侧设有静轮7,所述换热器铜管组4为空心圆柱形结构,所述换热器铜管组4套接在多叶片泵轮13的外侧,所述换热器铜管组4与换热器9连接,所述换热器9一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出水口12和进水口8,所述出水口12和进水口8的另一侧均延伸至泵体1的外部,所述泵体1的内部设有超导液5,所述动轮2和静轮7之间设有配合超导液5使用的出液口11。所述换热器铜管组4由若干均匀分布的环形换热铜管10组成,所述环形换热铜管10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泵体1内部的进水口8和出水口12一端连接。所述多叶片泵轮13的一侧中间设有配合超导液5使用的进液管6,所述进液管6的另一侧延伸至泵体1外部。所述多叶片泵轮13的另一侧中间设有传动轴3,所述传动轴3的另一侧延伸至泵体1外部。所述进水口8和出水口12位于泵体1的同一侧。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结合附图1超导叶轮热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附图2超导叶轮热泵左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可知,本技术的超导叶轮热泵在使用时,首先将水通过进水口8注入换热器9中,此时注入的水会流入换热器铜管组4中,然后将需要的超导液5通过进液管6倒入静轮7中,使传动轴3与电机连接,电机启动后可带动传动轴3高速旋转,从而带动多叶片泵轮13进行高速旋转。随着多叶片泵轮13的高速旋转,可使多叶片泵轮13的叶片带动超导液5产生离心运动,超导液分子高速运动,相互撞击、摩擦产生热能,可使超导液5的温度快速升高,用超导液代替水,具有很好的摩擦发热功能,提高了热泵的效率。在超导液5进行离心运动的过程中,部分超导液5会通过出液口11流出动轮2,部分流出多叶片泵轮13的超导液5可通过静轮7再次进入多叶片泵轮13内部,从而实现一直供热,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换热器铜管组4套接在多叶片泵轮13的外侧,在多叶片泵轮13内部和外部超导液5的配合下,可使环形换热铜管10中的水快速变热并将热能传递,从而将换热器9中的水加热。换热器9中的热水通过出水口12流出供人们使用,在换热器9和换热器铜管组4的配合下,实现了循环供热。由换热器铜管组4和换热器9进行供热循环,由多叶片泵轮13和超导液5进行制热,从而进行独立工作,防止大量杂质进入多叶片泵轮13中,不会导致叶片的严重损坏,不仅提高了热泵的制热效率,而且延长了热泵的使用寿命。所以说本技术的超导叶轮热泵不仅热效率高,而且使用寿命长。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超导叶轮热泵,包括泵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换热器(9)、换热器铜管组(4)和多叶片泵轮(13),所述多叶片泵轮(13)的一侧设有动轮(2),所述多叶片泵轮(13)的另一侧设有静轮(7),所述换热器铜管组(4)为空心圆柱形结构,所述换热器铜管组(4)套接在多叶片泵轮(13)的外侧,所述换热器铜管组(4)与换热器(9)连接,所述换热器(9)一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出水口(12)和进水口(8),所述出水口(12)和进水口(8)的另一侧均延伸至泵体(1)的外部,所述泵体(1)的内部设有超导液(5),所述动轮(2)和静轮(7)之间设有配合超导液(5)使用的出液口(11)。/n

【技术特征摘要】
1.超导叶轮热泵,包括泵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换热器(9)、换热器铜管组(4)和多叶片泵轮(13),所述多叶片泵轮(13)的一侧设有动轮(2),所述多叶片泵轮(13)的另一侧设有静轮(7),所述换热器铜管组(4)为空心圆柱形结构,所述换热器铜管组(4)套接在多叶片泵轮(13)的外侧,所述换热器铜管组(4)与换热器(9)连接,所述换热器(9)一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出水口(12)和进水口(8),所述出水口(12)和进水口(8)的另一侧均延伸至泵体(1)的外部,所述泵体(1)的内部设有超导液(5),所述动轮(2)和静轮(7)之间设有配合超导液(5)使用的出液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叶轮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建民袁云金玉玺马宁李胜祥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鑫瑞特电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