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9877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9
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换热装置先将烟气温度由接近90℃降低至30℃以下,然后通过供热母管提供的少量热介质,将烟气温度提升至50℃以上,消除烟气中的白雾。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能够在上述过程中增设气液分离装置,将烟气中液化的细小水滴分离、收集,降低烟气中的含水量,便于后续烟气处理设备直接对烟气进行吸收和无害化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
本技术涉及烟气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锅炉设备实现热能供应和城市热力管网介质输出时会产生大量烟气,烟气内聚集有水汽,掺杂有白雾,影响环境,并且不利于对烟气进行回收和无害化处理。现有的白雾消除方法,通常需要增加额外的热能消耗,通过额外的热能提升烟气温度,将其中凝结的水滴加热气化,以消除白雾。但是,这种方式能源消耗大,并且并没有降低烟气内水汽的含量,不利于后续烟气处理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本技术采用两段式间壁式换热器。本技术先利用热泵将烟气温度从90℃降至30℃,吸收潜热用于加热锅炉回水,然后利用一小部分锅炉供水将烟气再热至50℃排放,彻底消除白雾。本技术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首先,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其包括:换热装置,其输入端接收烟气,其冷量供应端接收冷介质,将冷介质的冷量传递至所述烟气,降低烟气温度,由所述输出端排出降温至30℃以下的烟气;间壁式换热器,其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装置的输出端,其热量供应端连接锅炉的供热母管,将供热母管中介质的热量传递至降温至30℃以下的烟气,将所述烟气的温度提升至50℃以上,由输出端输出升温至50℃以上的烟气;排烟装置,其输入端连接所述间壁式换热器的输出端,其输出端排出烟气。可选的,上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其中,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热泵;所述热泵的冷量供应端连接至锅炉,形成锅炉回水加热回路,所述锅炉回水加热回路内具有介质,所述介质将所述烟气降温产生的废热由所述热泵的热量输出端传输至锅炉,加热锅炉回水,将加热锅炉回水后降温的介质供应至所述热泵的冷量供应端,降低烟气温度。可选的,上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其中,所述间壁式换热器为两段式壁式换热器,所述两段式壁式换热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排烟装置。可选的,上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其中,所述两段式间壁式换热器具有并联的两段,每一段分别包括有如下的结构:外壁,其内部形成有密封腔体;挡块,其均匀的沿第一方向排布在所述外壁所形成的密封腔体内,各挡块之间相互平行,所述挡块的一侧与所述密封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挡块的另侧与所述密封腔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喷淋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挡块与所述密封腔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之中,所述喷淋装置连接所述热量供应端,所述喷淋装置向所述挡块的两侧喷淋50℃以上的介质;传热管,其沿第二方向铺设在所述密封腔体内的各挡块之间,所述传热管穿过各挡块,连接所述间壁式换热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可选的,上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其中,所述间壁式换热器的热量供应端与锅炉的供热母管之间还连接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调节输入至所述间壁式换热器的介质的流速和/或流量。可选的,上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其中,所述间壁式换热器的外壁还设置有排水阀,所述排水阀连接至所述密封腔体内,排出所述密封腔体内由喷淋装置喷淋的介质。可选的,上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挡块设置为平行于所述喷淋装置的喷淋方向,所述挡块中设置有多个供传热管穿过的安装孔;所述传热管设置有多出弯折,所述传热管往复的按照所述挡块的排布顺序由各所述安装孔贯穿各挡块。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换热装置先将烟气温度由接近90℃降低至30℃以下,然后通过供热母管提供的少量热介质,将烟气温度提升至50℃以上,消除烟气中的白雾。在此基础上,本技术还能够在上述过程中增设气液分离装置,将烟气中液化的细小水滴分离、收集,降低烟气中的含水量,便于后续烟气处理设备直接对烟气进行吸收和无害化处理。其中,由于本技术首先将烟气通过换热装置从90℃降低至30℃,本技术能够利用水汽从气相转变至液相的潜热进一步的提高对锅炉回水的加热效率。因此,能够有效提高锅炉回水温度,降低锅炉热量消耗,节约能源。本技术中具体可通过两段式间壁式换热器实现对烟气温度的提升,而后通过现有的气液分离器对烟气内残存的水汽进行凝结和回收。两段式间壁式换热器通过供热母管内介质对传输烟气的传热管进行喷淋的方式,能够增加介质与烟气的接触面积,高效的进行热交换。喷淋过程包含有介质在传热管表面蒸发的过程,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热交换的效率。两段之间并联相互独立,不同于串联结构,并联方式不会因为介质的余热而影响两级分别进行热交换的效率。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系统中间壁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表示换热装置;2表示间壁式换热器;21表示传热管;22表示外壁;23表示挡块;24表示喷淋头;25表示气液分离装置;3表示排烟装置;4表示调节阀;5表示锅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本技术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本技术中所述的“内、外”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间壁式换热器本身而言,由外壁表面指向传热管内部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而非对本技术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本技术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其包括:换热装置1,其输入端接收烟气,其冷量供应端接收冷介质,将冷介质的冷量传递至所述烟气,降低烟气温度,由所述输出端排出降温至30℃以下的烟气;间壁式换热器2,其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装置1的输出端,其热量供应端连接锅炉的供热母管,将供热母管中介质的热量传递至降温至30℃以下的烟气,将所述烟气的温度提升至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换热装置(1),其输入端接收烟气,其冷量供应端接收冷介质,将冷介质的冷量传递至所述烟气,降低烟气温度,由输出端排出降温至30℃以下的烟气;间壁式换热器(2),其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装置(1)的输出端,其热量供应端连接锅炉的供热母管,将供热母管中介质的热量传递至降温至30℃以下的烟气,将所述烟气的温度提升至50℃以上,由输出端输出升温至50℃以上的烟气;/n排烟装置(3),其输入端连接所述间壁式换热器(2)的输出端,其输出端排出烟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装置(1),其输入端接收烟气,其冷量供应端接收冷介质,将冷介质的冷量传递至所述烟气,降低烟气温度,由输出端排出降温至30℃以下的烟气;间壁式换热器(2),其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装置(1)的输出端,其热量供应端连接锅炉的供热母管,将供热母管中介质的热量传递至降温至30℃以下的烟气,将所述烟气的温度提升至50℃以上,由输出端输出升温至50℃以上的烟气;
排烟装置(3),其输入端连接所述间壁式换热器(2)的输出端,其输出端排出烟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1)包括热泵;
所述热泵的冷量供应端连接至锅炉,形成锅炉回水加热回路,所述锅炉回水加热回路内具有介质,所述介质将所述烟气降温产生的废热由所述热泵的热量输出端传输至锅炉,加热锅炉回水,将加热锅炉回水后降温的介质供应至所述热泵的冷量供应端,降低烟气温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壁式换热器(2)为两段式壁式换热器,所述两段式壁式换热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气液分离装置(25),所述气液分离装置(25)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排烟装置(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消除白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式间壁式换热器具有并联的两段,每一段分别包括有如下的结构:
外壁(22),其内部形成有密封腔体;
挡块(23),其均匀的沿第一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申王海鸿孙鹏李仲博荀志国汉京晓陈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