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导油筋的减速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73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减速器因润滑不佳而工作失效,进而致使装配有该减速器的车辆无法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提供了带导油筋的减速器及车辆,该带导油筋的减速器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腔体,腔体内容纳有润滑油;壳体上开设的面向腔体且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齿轮,其可旋转地布置于壳体内;若干导油筋,其设置于腔体的内表面上,齿轮旋转以驱使润滑油经过各导油筋的引导而流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带导油筋的减速器和车辆具有润滑效果优良、工作可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导油筋的减速器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带导油筋的减速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减速器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是一种相对精密的机械。使用减速器的目的是降低转速,增加转矩。它的种类繁多,型号各异,不同种类有不同的用途,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现有技术中,减速器常采用相对于强制润滑来说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的飞溅润滑方式,但是,对于差速器内置的减速器,由于差速器为锥形,导致壳体内设置差速器的位置一般设有较深的腔体,而在进行飞溅润滑时,位于腔体中的润滑油由于受到其自身重力影响,在对润滑油的甩油过程中,很难有润滑油进入差速器的轴承及油封位置以进行润滑,从而导致现有减速器因润滑不佳而工作失效,进而致使装配有该减速器的车辆无法正常工作。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润滑效果好、工作可靠性高的带导油筋的减速器及车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本技术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带导油筋的减速器,其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腔体,腔体内容纳有润滑油;壳体上开设的面向腔体且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齿轮,其可旋转地布置于壳体内;若干导油筋,其设置于腔体的内表面上,齿轮旋转以驱使润滑油经过各导油筋的引导而流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一步的,各导油筋为弧形,导油筋由与第一通孔的边缘的相接点向着远离第一通孔的中心的方向延伸,导油筋的延伸方向与齿轮的旋转方向相交。进一步的,弧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齿轮的旋转方向的夹角成锐角。进一步的,导油筋的横截面为V形槽。进一步的,各个导油筋等间距地绕第一通孔的边缘布置。进一步的,腔体内设有凹孔,凹孔由内表面凹陷并与第一通孔相连通。进一步的,齿轮是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的主减速齿轮。进一步的,减速器还包括差速器,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分别布置轴承和油封,差速器插接于轴承和油封之中。进一步的,腔体内的润滑油在齿轮的旋转和各导油筋的引导下以涡流形式经过各导油筋而流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分别对轴承和油封进行润滑。为实现本技术另一个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以上任一的带导油筋的减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带导油筋的减速器将齿轮旋转所驱动的腔体中的润滑油经各导油筋引导进入可用于布置差速器的轴承及油封的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从而减速器获得了优良润滑效果,保证了减速器及装配有该减速器的车辆均良好且可靠地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减速器一视角的主视图(省略了齿轮的部分结构);图2为本技术减速器另一视角的主视图(省略了齿轮);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A向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壳体;11、腔体;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导油筋;15、凹孔;20、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机构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机构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机构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技术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参考图1至4,作为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带导油筋的减速器,其包括壳体10及位于壳体10内的腔体11,壳体10上开设有面向腔体11且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为同心的即各自中心线重合,该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作可以作为例如差速器的轴承位和油封位(以下将作进一步说明)以被润滑,腔体11内容纳有润滑油(未图示),在壳体10内布置有可旋转的齿轮20,并且,在腔体1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导油筋14,齿轮20旋转以驱使润滑油经过各导油筋14的引导而流入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因此,腔体11中的润滑油在齿轮20的旋转作用下经各导油筋14的引导进入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中,从而保证有足够的润滑油对布置于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中的部件进行润滑,减速器获得了优良润滑效果、能够高可靠地工作。另外,由于上述若干导油筋14直接设置于腔体11的内表面上就起到了引导润滑油的作用,而无需设置其他单独部件,从而简化了结构并降低了成本。重点参考图2和3,进一步来说,各导油筋14为弧形,导油筋14由与第一通孔12的边缘的相接点向着远离第一通孔12的中心的方向延伸,该第一通孔12的边缘为圆边,导油筋14的延伸方向与齿轮20的旋转方向相交,相交角为锐角至直角,这样的话,各导油筋14对齿轮20旋转所搅动的润滑油的运动方向产生阻碍作用,尤其是,弧形导油筋14远离第一通孔12的自由端增加了阻碍效果,从而增强了对润滑油的引导作用,而导油筋14与第一通孔12的边缘相连接的一端能够加速导油筋14对润滑油的导流流速,因此,运动的润滑油借助其自身的动能沿导向筋流动,可以理解的是,润滑油沿各导向筋的流动方向与齿轮20的旋转方向尤其是与齿轮作用于润滑油使得润滑油所具有的涡流方向基本相同。更进一步来说,弧形的延伸方向与齿轮20的旋转方向的夹角成锐角,可以理解的是,齿轮20的旋转方向为与齿轮20轴心同心的圆周方向,如此的话,弧形的各导油筋14既对润滑油产生足够相对作用力以导油,又通过延伸方向大致与齿轮20对润滑油旋转所产生的涡流旋转方向相重合,进一步提升了各导油筋14的导油效果。重点参考图2,具体来说,导油筋14的横截面为V形槽,也就是说,各导油筋14形状类似于扇形凹槽,因此,V形槽形式的导油筋14既能够容纳润滑油且能够减少对润滑油自身流动的动能的阻力,从而有利于润滑油在导油筋14中的流动。重点参考图3,进一步来说,各个导油筋14等间距地绕第一通孔12的边缘布置,因此,各个导油筋14能够向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均匀地引导润滑油。进一步来说,腔体11内设有凹孔15,凹孔15由内表面凹陷并设为方形盲孔,凹孔15与第一通孔12相连通,需知的是,上述各导油筋14绕第一通孔12与凹孔15相连通部分之外的边缘布置,该凹孔15可以允许进入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的润滑油回流至腔体11,从而使得腔体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第一通孔12及凹孔15依次形成润滑油回路,提升了润滑效果。重点参考图1和3,具体来说,齿轮20是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的主减速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导油筋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容纳有润滑油;/n壳体上开设的面向所述腔体且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n齿轮,其可旋转地布置于所述壳体内;/n若干导油筋,其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内表面上,所述齿轮旋转以驱使所述润滑油经过各所述导油筋的引导而流入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导油筋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容纳有润滑油;
壳体上开设的面向所述腔体且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齿轮,其可旋转地布置于所述壳体内;
若干导油筋,其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内表面上,所述齿轮旋转以驱使所述润滑油经过各所述导油筋的引导而流入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导油筋为弧形,所述导油筋由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的相接点向着远离第一通孔的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导油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齿轮的旋转方向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齿轮的旋转方向的夹角成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油筋的横截面为V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亚卓
申请(专利权)人:御传上海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