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螺纹连接丝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73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螺纹连接丝杆,涉及机械零件领域。该双螺纹连接丝杆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设有螺纹杆,所述杆体的另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远离杆体的一端焊接固定有基座,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环形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且位于凹槽的一侧固定套接有连接套,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切面,所述第一圆盘的一侧与第二圆盘固定连接。该双螺纹连接丝杆,杆体的一端设置螺纹杆,杆体的另一端设置连接部,杆体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件进行连接,相比现有的丝杆的螺帽连接,此结构的连接方式更加灵活,更具有创造性,应用场景更加广泛,丰富现有的丝杆结构,适用面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螺纹连接丝杆
本技术涉及机械零件
,具体为一种双螺纹连接丝杆。
技术介绍
丝杆已普遍运用在机械行业的各个领域中,其主要功能是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丝杆通常由本体、螺母和滚珠组成,其通常与驱动部件(例如电动机)相连,并将驱动部件所提供的枢转动力传递至与丝杆相连的执行元件。目前现有的丝杆主体结构过于单一,丝杆的两端通常采用螺母进行固定,螺母的固定方式过于单一,相对与传统的丝杆没有创新,针对现有装置的不足,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双螺纹连接丝杆。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螺纹连接丝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螺纹连接丝杆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设有螺纹杆,所述杆体的另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远离杆体的一端焊接固定有基座。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环形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且位于凹槽的一侧固定套接有连接套。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切面,所述第一圆盘的一侧与第二圆盘固定连接,所述基座的外表面且沿着螺纹杆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切面。优选的,所述杆体的外表面开设有螺旋线,相邻所述螺旋线之间形成的牙型角为60°。优选的,所述螺旋线所对应的滚珠直径为0.35mm。优选的,所述杆体、螺纹杆和连接部为一体铸造合成。优选的,所述螺旋线所对应的轴线长度为57.3mm,所述螺纹杆的轴线长度为3.5mm。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宽度为0.6mm。优选的,所述杆体与螺纹杆同轴设置。优选地,所述丝杆的螺纹部分三针径为3.06mm,底径为2.95mm,顶径2.3mm。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螺纹连接丝杆,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该双螺纹连接丝杆,杆体的一端设置螺纹杆,杆体的另一端设置连接部,杆体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件进行连接,相比现有的丝杆的螺帽连接,此结构的连接方式更加灵活,更具有创造性,应用场景更加广泛,丰富现有的丝杆结构,适用面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螺旋线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杆体、101螺旋线、2螺纹杆、3连接部、301凹槽、302连接套、4基座、401第一圆盘、402第二圆盘、403切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双螺纹连接丝杆,如图1-4所示,包括杆体1,所述杆体1的一端设有螺纹杆2,所述杆体1的另一端设有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远离杆体1的一端焊接固定有基座4。所述连接部3的外表面环形开设有凹槽301,具体为,凹槽301的宽度为0.6mm,所述连接部3的外表面且位于凹槽301的一侧固定套接有连接套302。另外,所述基座4包括第一圆盘401、第二圆盘402和切面403,所述第一圆盘401的一侧与第二圆盘402固定连接,所述基座4的外表面且沿着螺纹杆2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切面403,杆体1的端部穿过连接件,使其杆体1的两端分别露出,杆体1的一端连接的螺纹杆2余对应的螺帽进行螺纹连接,然后,杆体1的另一端设有的连接部3,连接部3的外表面设有凹槽301与连接套302,对杆体1的端部进行固定,两者的连接方式更加的灵活,最后,进行拆卸时,反向转动,实现拆卸的过程。杆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螺旋线101,螺旋线101所对应的滚珠直径为0.35mm,相邻所述螺旋线101之间形成的牙型角为60°。进一步的,杆体1、螺纹杆2和连接部3为一体铸造合成,杆体1与螺纹杆2同轴设置。进一步的,螺旋线101所对应的轴线长度为57.3mm,所述螺纹杆2的轴线长度为3.5mm。进一步地,所述丝杆的螺纹部分三针径为3.06mm,底径为2.95mm,顶径2.3mm。双螺纹连接丝杆,杆体1的一端设置螺纹杆2,杆体1的另一端设置连接部3,杆体1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件进行连接,相比现有的丝杆的螺帽连接,此结构的连接方式更加灵活,更具有创造性,应用场景更加广泛,丰富现有的丝杆结构,适用面更广。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针对与使用场景,杆体1的端部穿过连接件,使其杆体1的两端分别露出,杆体1的一端连接的螺纹杆2余对应的螺帽进行螺纹连接,然后,杆体1的另一端设有的连接部3,连接部3的外表面设有凹槽301与连接套302,对杆体1的端部进行固定,两者的连接方式更加的灵活,最后,进行拆卸时,反向转动,实现拆卸的过程。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螺纹连接丝杆,包括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的一端设有螺纹杆(2),所述杆体(1)的另一端设有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远离杆体(1)的一端焊接固定有基座(4);/n所述连接部(3)的外表面环形开设有凹槽(301),所述连接部(3)的外表面且位于凹槽(301)的一侧固定套接有连接套(302);/n所述基座(4)包括第一圆盘(401)、第二圆盘(402)和切面(403),所述第一圆盘(401)的一侧与第二圆盘(402)固定连接,所述基座(4)的外表面且沿着螺纹杆(2)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切面(4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螺纹连接丝杆,包括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的一端设有螺纹杆(2),所述杆体(1)的另一端设有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远离杆体(1)的一端焊接固定有基座(4);
所述连接部(3)的外表面环形开设有凹槽(301),所述连接部(3)的外表面且位于凹槽(301)的一侧固定套接有连接套(302);
所述基座(4)包括第一圆盘(401)、第二圆盘(402)和切面(403),所述第一圆盘(401)的一侧与第二圆盘(402)固定连接,所述基座(4)的外表面且沿着螺纹杆(2)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切面(4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纹连接丝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螺旋线(101),相邻所述螺旋线(101)之间形成的牙型角为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螺纹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政朱大根钟林潘其春陈兵元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金思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