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凿岩机的取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961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5
一种凿岩机的取杆装置,包括用于取放钻杆的机械手,还包括液压马达,该液压马达通过减速机构与转轴相接,转轴转动的设置在连接座上,连接座与大梁相接,机械手穿套在转轴上,机械手包括间隔设置在转轴上的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减速机构相接,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编码器;减速机构为蜗轮蜗杆传动减速机构或齿轮传动减速机构,第一编码器与凿岩机的中控器电连接。所述减速机构为蜗轮蜗杆传动减速机构,液压马达与蜗杆的一端相接,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与转轴的一端相接,第二编码器与蜗杆的另一端相接,第二编码器与凿岩机的中控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易操作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凿岩机的取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凿岩机的取杆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5955670U于2017年02月15日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换取凿岩机钻杆的第一机械手,属凿岩机部件领域,包括机架板、侧摆部件、夹紧部件,侧摆部件铰接在机架板上,夹紧部件铰接在侧摆部件上;侧摆部件上设有固定夹头,夹紧部件上设有活动夹头;所述侧摆部件包括侧摆油缸、摆动臂板;所述夹紧部件包括伸缩油缸、活动夹头;侧摆油缸、摆动臂板分别铰接在机架板上两个不同的铰接点,侧摆油缸、摆动臂板两者活动铰接;活动夹头铰接在固定夹头上,伸缩油缸一端铰接在摆动臂板上,伸缩油缸另一端铰接在活动夹头上。这种第一机械手的结构复杂,换取钻杆时的准确度不高,影响换杆的效率,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易操作的凿岩机的取杆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凿岩机的取杆装置,包括用于取放钻杆的机械手,其结构特征是还包括液压马达,该液压马达通过减速机构与转轴相接,转轴转动的设置在连接座上,连接座与大梁相接,机械手穿套在转轴上,机械手包括间隔设置在转轴上的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进一步,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减速机构相接,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编码器;减速机构为蜗轮蜗杆传动减速机构或齿轮传动减速机构,第一编码器与凿岩机的中控器电连接。进一步,所述减速机构为蜗轮蜗杆传动减速机构,液压马达与蜗杆的一端相接,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与转轴的一端相接,第二编码器与蜗杆的另一端相接,第二编码器与凿岩机的中控器电连接;或者,所述减速机构为蜗轮蜗杆传动减速机构,液压马达与蜗杆的一端相接,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与转轴的一端相接,第三编码器与蜗轮相接,第三编码器与凿岩机的中控器电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机械手包括与转轴相接的第一铰接座,该第一铰接座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固定夹头和活动夹头,其中,固定夹头位于活动夹头的对侧,活动夹头的一端与第一铰接座的朝上一端相铰接,活动夹头的另一端与第一油缸的伸缩杆相铰接,第一油缸的缸体铰接在第一铰接座的朝下一端。进一步,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固定座,第一铰接座的一侧通过连接板与固定座相接。进一步,所述大梁上设置有朝外突出的定位座,该定位座位于固定座的旁边,定位座上设置有用于调整固定座转动角度的限位器。进一步,所述第一油缸设置在第一铰接座与连接板共同围成的空腔中;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第一油缸运动的弧形槽。进一步,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该第一连接座的一端和第二连接座的一端分别与大梁相接,转轴依次穿套在第一连接座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座的另一端,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设置在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之间;接近开关设置在第二连接座与第一机械手之间,接近开关与凿岩机的中控器电连接。进一步,所述接近开关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导槽,底板穿套在转轴上且与第一连接座相接,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导槽中。进一步,所述的凿岩机的取杆装置,还包括挡板,该挡板夹设在第一机械手的第一铰接座与接近开关之间,第一铰接座的一侧设置有朝外横向突出的定位板,挡板的朝上一端穿过定位板后伸至活动夹头的一侧,挡板的朝下一端通过第二铰接座与底板铰接在一起。本技术中的液压马达通过减速机构与转轴相接,转轴转动的设置在连接座上,连接座与大梁相接,机械手穿套在转轴上,机械手包括间隔设置在转轴上的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通过液压马达及减速机构可以平稳的为转轴提供驱动动力,从而提高了本产品工作时的稳定性。本技术中的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同时设置在同一件转轴上,能够提高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工作时的协调性,能够更容易的取放钻杆,提高了本产品的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能。本技术中的转轴的一端与减速机构相接,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编码器;减速机构为蜗轮蜗杆传动减速机构或齿轮传动减速机构,第一编码器与凿岩机的中控器电连接;或者,所述减速机构为蜗轮蜗杆传动减速机构,液压马达与蜗杆的一端相接,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与转轴的一端相接,第二编码器与蜗杆的另一端相接,第二编码器与凿岩机的中控器电连接;或者,所述减速机构为蜗轮蜗杆传动减速机构,液压马达与蜗杆的一端相接,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与转轴的一端相接,第三编码器与蜗轮相接,第三编码器与凿岩机的中控器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编码器或第二编码器、第三编码器能够提高机械手工作时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并且,还能提高本产品的工作效率。本技术中的第一机械手包括与转轴相接的第一铰接座,该第一铰接座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固定夹头和活动夹头,其中,固定夹头位于活动夹头的对侧,活动夹头的一端与第一铰接座的朝上一端相铰接,活动夹头的另一端与第一油缸的伸缩杆相铰接,第一油缸的缸体铰接在第一铰接座的朝下一端;转轴上设置有固定座,第一铰接座的一侧通过连接板与固定座相接;通过在转轴上设置固定座,能够提高转轴与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本产品的安全性能。本技术中的挡板夹设在第一机械手的第一铰接座与接近开关之间,第一铰接座的一侧设置有朝外横向突出的定位板,挡板的朝上一端穿过定位板后伸至活动夹头的一侧,挡板的朝下一端通过第二铰接座与底板铰接在一起;当活动夹头张开的角度过大时,此时钻杆容易松开并掉落,由于挡板的阻挡作用,松开的钻杆会卡接在挡板与固定夹头之间,避免了钻杆的掉落对凿岩机以及在凿岩机附近的人员产生危险,从而提高了本产品的安全性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易操作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移除减速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大梁,2为转轴,3为第一机械手,31为第一铰接座,32为固定夹头,32.1为第一耐磨块,33为活动夹头,33.1为第二耐磨块,34为第一油缸,4为第一编码器,14为第二编码器,5为接近开关,5.1为底板,5.2为导槽,5.3为第二铰接座,6为第一连接座,7为挡板,8为定位板,9为固定座,10为连接板,11为定位座,11.1为限位器,14为第二编码器,15为液压马达,16为减速机构,17为第二连接座,18为第二机械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图4,本凿岩机的取杆装置,包括用于取放钻杆的机械手,还包括液压马达15,该液压马达15通过减速机构16与转轴2相接,转轴2转动的设置在连接座上,连接座与大梁1相接,机械手穿套在转轴2上,机械手包括间隔设置在转轴2上的第一机械手3和第二机械手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2的一端与减速机构16相接,转轴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编码器4;减速机构16为蜗轮蜗杆传动减速机构或齿轮传动减速机构,第一编码器4与凿岩机的中控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机械手3包括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凿岩机的取杆装置,包括用于取放钻杆的机械手,其特征是还包括液压马达(15),该液压马达(15)通过减速机构(16)与转轴(2)相接,转轴(2)转动的设置在连接座上,连接座与大梁(1)相接,机械手穿套在转轴(2)上,机械手包括间隔设置在转轴(2)上的第一机械手(3)和第二机械手(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凿岩机的取杆装置,包括用于取放钻杆的机械手,其特征是还包括液压马达(15),该液压马达(15)通过减速机构(16)与转轴(2)相接,转轴(2)转动的设置在连接座上,连接座与大梁(1)相接,机械手穿套在转轴(2)上,机械手包括间隔设置在转轴(2)上的第一机械手(3)和第二机械手(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凿岩机的取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轴(2)的一端与减速机构(16)相接,转轴(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编码器(4);减速机构(16)为蜗轮蜗杆传动减速机构或齿轮传动减速机构,第一编码器(4)与凿岩机的中控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凿岩机的取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减速机构(16)为蜗轮蜗杆传动减速机构,液压马达(15)与蜗杆的一端相接,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与转轴(2)的一端相接,第二编码器(14)与蜗杆的另一端相接,第二编码器(14)与凿岩机的中控器电连接;
或者,所述减速机构(16)为蜗轮蜗杆传动减速机构,液压马达(15)与蜗杆的一端相接,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与转轴(2)的一端相接,第三编码器与蜗轮相接,第三编码器与凿岩机的中控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凿岩机的取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机械手(3)包括与转轴(2)相接的第一铰接座(31),该第一铰接座(3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固定夹头(32)和活动夹头(33),其中,固定夹头(32)位于活动夹头(33)的对侧,活动夹头(33)的一端与第一铰接座(31)的朝上一端相铰接,活动夹头(33)的另一端与第一油缸(34)的伸缩杆相铰接,第一油缸(34)的缸体铰接在第一铰接座(31)的朝下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凿岩机的取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轴(2)上设置有固定座(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宝林杨能春朱劲恩刘桂凤黄嘉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慧山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