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庭院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56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庭院锁,其包括有前锁体、后锁体及锁舌;所述前锁体包括有锁芯和锁销;所述后锁体包括有后锁壳体、卡盘、卡圈、旋钮、旋钮轴、伞状齿轮、电机、驱动电源和控制板,所述旋钮轴的前端依次穿过卡盘和卡圈,其后端与旋钮固定连接;在所述锁舌后端固定连接有一横向布置的连杆,所述锁销穿过连杆并卡接连杆后与旋钮轴的前端卡接固定;在所述卡圈的前侧或后侧设置有啮合齿,所述伞状齿轮竖直朝下设置与卡圈的啮合齿啮合,其轴心与其设置于其上方的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单锁舌结构的电子化控制,且无论是电子控制、旋钮控制还是锁芯控制,均可实现锁舌一步到位解锁或落锁,无门把设置,快捷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庭院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体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庭院锁。
技术介绍
单锁舌在锁体结构中,占据很大一部分比重,尤其是在庭院锁中就大部分采用单锁舌的锁体结构。现在的单锁舌结构都较为复杂,其开启方式是需要先解锁锁体,然后再转动门把手,才能将门打开,无法实现一步到位的操作,尤其是应用到电子锁之后,在输入开锁密钥后(密码、指纹等),还需要转动门把手,麻烦繁琐,且电子化自动化程度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庭院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庭院锁,其包括有前锁体、后锁体及锁舌;所述前锁体包括有锁芯和电子秘钥输入装置,在锁芯的后端连接有锁销;所述后锁体包括有后锁壳体、卡盘、卡圈、旋钮、旋钮轴、伞状齿轮、电机、驱动电源和控制板,所述后锁壳体包括后锁底板和后锁面盖,所述卡盘限制于后锁底板上,所述卡圈限位固定于卡盘的前端,所述旋钮轴的前端依次穿过卡盘和卡圈,其后端与旋钮固定连接;在所述锁舌后端固定连接有一横向布置的连杆,所述锁销穿过连杆并卡接连杆后与旋钮轴的前端卡接固定;所述旋钮轴、锁销均与连杆垂直设置,其可带动连杆作一定角度的圆周正反旋转,以驱使锁舌后退解锁或正进落锁;所述电机与控制板、驱动电源连接控制,在所述卡圈的前侧或后侧设置有至少一段弧形啮合齿,且该弧形啮合齿设置于卡圈上部,所述伞状齿轮竖直朝下设置与卡圈的啮合齿啮合,其轴心与其设置于其上方的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卡圈的前侧或后侧圆周设置有啮合齿。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啮合齿为锥度齿。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前锁体还包括有外接临时充电触点。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电子秘钥输入装置包括有密码按键、点触屏、指纹识别装置和脸部识别装置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前锁体的锁销、后锁体的旋钮轴与连杆垂直固定,从而带动连杆转动控制锁舌,而且通过伞状齿轮和卡圈上啮合齿的配合实现输出方向的调整,以使卡圈带动旋钮轴转动,实现了单锁舌结构的电子化控制,无论是电子控制、旋钮控制还是锁芯控制,均可实现锁舌一步到位解锁或落锁,无门把设置,快捷方便。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四;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五;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六;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七;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八;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附图所显示的方位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仅供较佳实施例的参考理解,可以图中所示的产品部件进行位置的变化或数量增加或结构简化。说明书中所述的“连接”及附图中所示出的部件相互“连接”关系,可以理解为固定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形成一体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媒介相连,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连接关系而可以得出螺接或铆接或焊接或卡接或嵌接等方式以适宜的方式进行不同实施方式替用。说明书中所述的上、下、左、右、顶、底等方位词及附图中所示出方位,各部件可直接接触或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如在上方可以为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它仅表示高于其他物;其他方位也可作类推理解。说明书及附图中所表示出的具有实体形状部件的制作材料,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或其他合成材料;凡涉及具有实体形状的部件所采用的机械加工工艺可以是冲压、锻压、铸造、线切割、激光切割、铸造、注塑、数铣、三维打印、机加工等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条件、成本、精度进行适应性地选用或组合选用,但不限于上述材料和制作工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庭院锁,如图1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其包括有前锁体10、后锁体20及锁舌30;所述前锁体10包括有锁芯11和电子秘钥输入装置,在锁芯11的后端连接有锁销14;所述后锁体20包括有后锁壳体、卡盘21、卡圈22、旋钮23、旋钮轴24、伞状齿轮25、电机26、驱动电源27和控制板,所述后锁壳体包括后锁底板28和后锁面盖29,所述卡盘21限制于后锁底板28上,所述卡圈22限位固定于卡盘21的前端,所述旋钮轴24的前端依次穿过卡盘21和卡圈22,其后端与旋钮23固定连接;在所述锁舌30后端固定连接有一横向布置的连杆40,所述锁销14穿过连杆40并卡接连杆40后与旋钮轴24的前端卡接固定;所述旋钮轴24、锁销14均与连杆40垂直设置,其可带动连杆40作一定角度的圆周正反旋转,以驱使锁舌30后退解锁或正进落锁;所述电机26与控制板、驱动电源27连接控制,在所述卡圈22的前侧或后侧设置有至少一段弧形啮合齿50,且该弧形啮合齿50设置于卡圈22上部,所述伞状齿轮25竖直朝下设置与卡圈22的啮合齿50啮合,其轴心与其设置于其上方的电机26的输出轴连接。在使用时,先通过电子开锁密钥进行解锁/落锁操作,电机26在控制板的控制下工作正/反旋转,带动伞状齿轮25在竖直方向上正/反转动,伞状齿轮25与啮合齿50啮合进而带动卡圈22、卡盘21正/反转动,这样就带动旋钮轴24在轴向方向上正/反转动,旋钮轴24在转动时同步带动锁销14实现正/反转动,锁销14在转动时带动连杆40同步转动,从而控制锁舌30后退解锁或正进落锁;此外,设置于后锁体20上的旋钮23也可直接带动旋钮轴24、锁销14转动,从而带动连杆40转动控制锁舌30,设置于前锁体10上的锁芯11也可以直接带动锁销14转动,从而带动连杆40转动控制锁舌30。本技术通过前锁体10的锁销14、后锁体20的旋钮轴24与连杆40垂直固定,从而带动连杆40转动控制锁舌30,而且通过伞状齿轮25和卡圈22上啮合齿50的配合实现输出方向的调整,以使卡圈22带动旋钮轴24转动,实现了单锁舌结构的电子化控制,且无论是电子控制、旋钮控制还是锁芯控制,均可实现锁舌10一步到位解锁或落锁,无门把设置,快捷方便。在如图6、7、8、9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啮合齿50沿卡圈22的前侧圆周设置,所述啮合齿50为锥度齿。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前锁体10还包括有外接临时充电触点13,在当驱动电源处于无电状态时,可以通过外接临时充电触点13在前锁体10处进行临时充电,以便电机26工作。在如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子秘钥输入装置为点触屏12,当然也可以包括密码按键、指纹识别装置和脸部识别装置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庭院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前锁体、后锁体及锁舌;所述前锁体包括有锁芯和电子秘钥输入装置,在锁芯的后端连接有锁销;所述后锁体包括有后锁壳体、卡盘、卡圈、旋钮、旋钮轴、伞状齿轮、电机、驱动电源和控制板,所述后锁壳体包括后锁底板和后锁面盖,所述卡盘限制于后锁底板上,所述卡圈限位固定于卡盘的前端,所述旋钮轴的前端依次穿过卡盘和卡圈,其后端与旋钮固定连接;在所述锁舌后端固定连接有一横向布置的连杆,所述锁销穿过连杆并卡接连杆后与旋钮轴的前端卡接固定;所述旋钮轴、锁销均与连杆垂直设置;所述电机与控制板、驱动电源连接控制,在所述卡圈的前侧或后侧设置有至少一段弧形啮合齿,且该弧形啮合齿设置于卡圈上部,所述伞状齿轮竖直朝下设置与卡圈的啮合齿啮合,其轴心与其设置于其上方的电机的输出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庭院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前锁体、后锁体及锁舌;所述前锁体包括有锁芯和电子秘钥输入装置,在锁芯的后端连接有锁销;所述后锁体包括有后锁壳体、卡盘、卡圈、旋钮、旋钮轴、伞状齿轮、电机、驱动电源和控制板,所述后锁壳体包括后锁底板和后锁面盖,所述卡盘限制于后锁底板上,所述卡圈限位固定于卡盘的前端,所述旋钮轴的前端依次穿过卡盘和卡圈,其后端与旋钮固定连接;在所述锁舌后端固定连接有一横向布置的连杆,所述锁销穿过连杆并卡接连杆后与旋钮轴的前端卡接固定;所述旋钮轴、锁销均与连杆垂直设置;所述电机与控制板、驱动电源连接控制,在所述卡圈的前侧或后侧设置有至少一段弧形啮合齿,且该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定张林明廖翼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永定精密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