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48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其包括竖直设置的墙板本体,墙板本体一侧开有操作槽,操作槽靠近墙板本体下端面的内侧壁沿墙板本体高度方向贯穿有通孔,通孔内滑动连接有顶杆,顶杆一端凸出通孔并伸入操作槽内,操作槽内设置有驱使顶杆凸出墙板本体下端面的抵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墙板本体的稳固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
本技术涉及预制建筑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
技术介绍
目前,混凝土预制墙板是由预制厂(场)或建筑工地加工制成供建筑装配用的加筋混凝土板型构件,相对于传统砌筑墙体,具有减少现场湿作业、节约现场用工、克服季节影响、缩短建筑施工周期等优点。现有的混凝土预制墙板包括隔断板,隔断板为非承重墙,一般采用单一材料(普通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或轻集料混凝土)制成。对预制墙板进行安装时,先用清水刷洗预制墙板两侧,并用粘合剂抹在相邻墙板相互抵接的一侧,然后将上好粘合剂的墙板搬到装拼位置立起,使专用工具使板与板之间相互靠紧,让砂浆聚合物从接缝处自然挤出,并在用木楔插进预制墙板下端面与地面的缝隙中,从而将预制墙板抵紧固定,以保证砂浆聚合物的成型,从而提高预制墙板的稳固性,最后在七天后将木楔取出,并用砂浆填补插入木楔时留下的缝隙。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木楔插入预制墙板与地面之间的缝隙后大部分还暴露在外,容易在受到碰撞或其他外力因素影响而脱落,从而不利于预制墙板的稳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提高墙板本体的稳固性的混凝土预制墙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包括竖直设置的墙板本体,所述墙板本体一侧开有操作槽,所述操作槽靠近墙板本体下端面的内侧壁沿墙板本体竖直方向贯穿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一端凸出通孔并伸入操作槽内,所述操作槽内设置有驱使所述顶杆凸出墙板本体下端面的抵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操作槽内设置抵紧件,进而可通过在墙板本体内部驱使抵紧件对顶杆进行抵紧,同时驱使顶杆伸出通孔抵紧地面,从而使得墙板本体稳固在拼装位置上,减少了抵紧件暴露在墙板本体外的情况,降低了抵紧件脱离的概率,有利于墙板本体的稳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杆上端面开有连接孔,所述抵紧件包括设置在操作槽内的转盘以及沿所述转盘轴线方向螺纹贯通所述转盘的螺杆,所述螺杆一端伸入连接孔设置,所述螺杆远连接孔的一端固定在操作槽靠近墙板本体上端面的侧壁,所述顶杆伸入操作槽的一端朝向转盘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杆与转盘的螺纹连接,进而可通过转动转盘驱使转盘沿螺杆轴线方向移动,并将顶杆位于操作槽的一端抵紧,同时顶杆沿通孔轴线方向靠近墙板本体方向移动并将与地面抵紧,从而到达了稳固墙板本体的目的,且安装操作易实施,代替了用木楔固定墙板本体的方式,从而简化了预制墙板的安装步骤,便于安装人员对墙板本体的安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杆远离操作槽的一端设置有垫块,所述垫块背离顶杆的一侧横截面积大于顶杆横截面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顶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顶杆抵紧地面时的稳定,进而有利于墙板本体的稳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孔内壁开有长度方向与连接孔轴线平行的直槽,所述直槽朝向操作槽的一端呈开口设置,所述连接孔内壁沿环绕连接孔轴线方向开有与直槽连通的弧形槽,所述螺杆位于连接孔的一端外周面设置有与所述直槽以及所述弧形槽滑动连接的滑块,当滑块滑入弧形槽时,所述顶杆收纳在通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直槽与弧形槽的开设,对墙板本体进行安装时,可将顶杆朝操作槽方向向上移动,与此同时,滑块沿直槽延伸方向滑入连接孔底壁处,并通过转动顶杆驱使滑块滑入弧形槽内,从而使得顶杆收纳在通孔内,从而减少在安装墙板本体过程中顶杆凸出墙板本体下端面的情况,有利于墙板本体的正常安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直槽靠近连接孔底壁的一侧与弧形槽靠近连接孔底壁的一侧平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滑块移至直槽与弧形槽的拐点处,直槽底部对滑块进行限位,从而便于安装人员对滑块移至直槽与弧形槽的拐点处位置的判断,有利于滑块顺利滑入弧形槽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盘外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增大转盘外周面与安装人员手掌之间的摩擦,降低转动过程手掌打滑的概率,有利于转盘的正常转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墙板本体下端面开有容纳所述垫块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通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顶杆收纳在通孔时,垫块收纳在容纳槽内,有利于减少垫块对墙板本体安装的影响。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墙板本体其中正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出部和与所述凸出部相适配的凹陷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凹陷部均沿墙板本体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凸出部、所述凹陷部与操作槽异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可通过相邻墙板本体之间的凸出部与凹陷部插接配合将相邻的墙板本体对齐,有利于墙板本体的定位。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在墙板本体一侧开设操作槽,并在操作槽内设置抵紧件,并使抵紧件将顶杆通过通孔与地面抵紧,有利于墙板本体的稳固,同时将抵紧件藏于操作槽内,减少墙板本体外部的外力因素对抵紧件的影响,有利于顶杆对地面的正常抵紧;2.通过在墙板本体两侧分别设置凸出部和凹陷部,使得相邻的墙板本体的凸出部与凹陷部插接,有利于墙板本体的定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墙板本体以及顶杆竖直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隐去抵紧件后的墙板本体以及顶杆竖直方向的剖视图。图中,1、墙板本体;11、凹陷部;12、凸出部;13、操作槽;14、容纳槽;2、抵紧件;21、螺杆;211、滑块;22、转盘;221、防滑纹路;3、顶杆;31、垫块;32、连接孔;33、直槽;34、弧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包括竖直设置的墙板本体1,墙板本体1与墙板本体1长度方向平行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开有操作槽13,墙板本体1与墙板本体1长度垂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出部12和与凸出部12相适配的凹陷部11,凸出部12与凹陷部11均沿墙板本体1高度方向延伸,凸出部12长度、凹陷部11长度均与墙板本体1高度相等。凸出部12、凹陷部11与操作槽13异面设置。操作槽13靠近墙板本体1下端面设置。操作槽13靠近墙板本体1下端面的内侧壁的中部沿墙板本体1高度方向贯穿有通孔(图中未标出),通孔内滑动连接有顶杆3,通孔内周面与顶杆3外周面抵接。顶杆3一端凸出通孔并伸入操作槽13内,顶杆3远离操作槽13的一端固定有圆台状的垫块31,顶杆3轴线与垫块31轴线重合,垫块31背离顶杆3的一侧横截面积大于顶杆3横截面积。墙板本体1下端面沿顶杆3轴线方向开有容纳垫块31的容纳槽14,容纳槽14开口呈圆形,容纳槽14孔径大于通孔孔径,容纳槽14与通孔连通。当顶杆3收纳入通孔时,垫块31完全收纳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包括竖直设置的墙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本体(1)一侧开有操作槽(13),所述操作槽(13)靠近墙板本体(1)下端面的内侧壁沿墙板本体(1)高度方向贯穿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连接有顶杆(3),所述顶杆(3)一端凸出通孔并伸入操作槽(13)内,所述操作槽(13)内设置有驱使所述顶杆(3)凸出墙板本体(1)下端面的抵紧件(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包括竖直设置的墙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本体(1)一侧开有操作槽(13),所述操作槽(13)靠近墙板本体(1)下端面的内侧壁沿墙板本体(1)高度方向贯穿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连接有顶杆(3),所述顶杆(3)一端凸出通孔并伸入操作槽(13)内,所述操作槽(13)内设置有驱使所述顶杆(3)凸出墙板本体(1)下端面的抵紧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3)上端面开有连接孔(32),所述抵紧件(2)包括设置在操作槽(13)内的转盘(22)以及沿所述转盘(22)轴线方向螺纹贯通所述转盘(22)的螺杆(21),所述螺杆(21)一端伸入连接孔(32)设置,所述螺杆(21)远离连接孔(32)的一端固定在操作槽(13)靠近墙板本体(1)上端面的侧壁,所述顶杆(3)伸入操作槽(13)的一端朝向转盘(2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3)远离操作槽(13)的一端设置有垫块(31),所述垫块(31)背离顶杆(3)的一侧横截面积大于顶杆(3)横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32)内壁开有长度方向与连接孔(32)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鉴钊李金应洪国芹陈明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众粤市政园林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