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埋件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9455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埋件定位装置,用于固定于模板上并对预埋件进行定位,定位装置包括:固定于模板上的定位板;以及穿过定位板且螺合连接于定位板的调节杆,位于定位板上方的端部形成供支撑预埋件的定位面;位于定位板下方的端部穿过模板并形成操作端;旋拧调节杆的操作端以调节调节杆位于定位板之上的部分的长度。调节杆位于定位板之上的部分套设有弹性套管和保护管;弹性套管一端固定连接于保护管,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定位板;保护管固定连接于预埋件。此种方式固定的预埋件可能够精准定位且固定效果更加牢固,并保证预埋件的位移在允许范围内,提高了预埋件成型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埋件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指一种预埋件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预埋件的安装方式通常是在钢筋绑扎完成之后通过点焊将预埋件固定在钢筋上。但是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踩踏,施工机械振动等原因,往往容易造成预埋件的位移较大,致使部分预埋件在后期无法使用,预埋件成型率较低。因此,亟待需要提供一种能够精准地对预埋件进行定位,并保证预埋件的位移在允许范围内的预埋件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埋件定位装置,以解决现有预埋件固定后位移较大、预埋件成型率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埋件定位装置,用于固定于模板上并对预埋件进行定位,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模板上的定位板;以及穿过所述定位板且螺合连接于定位板的调节杆,位于所述定位板上方的端部形成供支撑所述预埋件的定位面;位于所述定位板下方的端部穿过所述模板并形成操作端;旋拧所述调节杆的所述操作端以调节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定位板之上的部分的长度。本技术采用定位板与模板固定连接,并通过穿过且螺合连接于定位板上的调节杆来支撑预埋件,对预埋件进行定位并很好的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预埋件通过点焊固定到钢筋上的方式,此种方式固定的预埋件可能够精准定位且固定效果更加牢固,不会因为钢筋的窜动而发生较大位移,并保证预埋件的位移在允许范围内,提高了预埋件成型率。本技术预埋件定位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定位板之上的部分套设有弹性套管和保护管;所述弹性套管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管,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板;所述保护管固定连接于所述预埋件。本技术预埋件定位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操作端为把手,所述把手呈倒U型。本技术预埋件定位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定位板的底部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模板且一端螺合连接有锁紧件。本技术预埋件定位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垫圈,所述垫圈垫设于所述模板与所述锁紧件之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预埋件定位装置安装预埋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预埋件定位装置的定位板固定在模板上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埋件定位装置,用于固定于模板上并对预埋件进行定位。本技术预埋件定位装置采用定位板与模板固定连接,并通过穿过且螺合连接于定位板上的调节杆来支撑预埋件,对预埋件进行定位并很好的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预埋件通过点焊固定到钢筋上的方式,此种方式固定的预埋件可能够精准定位且固定效果更加牢固,不会因为钢筋的窜动而发生较大位移,并保证预埋件的位移在允许范围内,提高了预埋件成型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预埋件定位装置进行说明。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预埋件定位装置用于固定于模板1上并用于对预埋件2进行定位,该定位装置包括固定于模板1上的定位板3以及穿过定位板3且螺合连接于定位板3的调节杆4。其中的调节杆4位于定位板3上方的端部形成供支撑预埋件2的定位面,位于定位板3下方的端部穿过模板1并形成操作端41。旋拧调节杆4的操作端41以调节调节杆4位于定位板3之上的部分的长度,进而调节预埋件2到定位板3之间的距离以实现对预埋件2高度位置的调节。参见图1,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调节杆4位于定位板3之上的部分套设有弹性套管6和保护管5,弹性套管6一端固定连接于保护管5,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定位板3,保护管5固定连接于预埋件2。操作端41为把手,把手呈倒U型。正向旋拧操作端41使得调节杆4上支撑预埋件2的定位面上升进而预埋件的位置升高,反向旋拧操作端41使得调节杆4上支撑预埋件2的定位面下降进而预埋件的位置降低。具体的,调节杆4为螺杆可旋拧于定位板3。此处弹性套管6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包裹调节杆4,使得浇筑混凝土后可将调节杆4旋拧取出以重复利用,节约施工成本。另一方面是当旋拧调节杆4在定位板3中上下移动时,弹性套管6可同时配合位于其中的调节杆4撑开或压缩。具体的,弹性套管6为伸缩塑料软管。进一步的,在定位板3上开设有供调节杆4穿过且螺合连接的定位穿孔。模板1上对应定位穿孔的位置开设有供调节杆4穿过的第一模板孔,调节杆4依次穿过第一模板孔、定位穿孔、弹性套管6以及保护管5将定位面支撑预埋件2。参阅图1和图2,定位板3的底部设有固定件7,固定件7穿过模板1且一端螺合连接有锁紧件8。模板1上对应该固定件7开设有第二模板孔以供固定件7穿过。锁紧件8是为了将定位板3固定于模板1上。通过将定位板3和模板1设置在预埋件2的标高位置的下方,使得定位板3的中心与预埋件2的中心重合,以实现在水平位置上对预埋件2进行定位和固定。具体的,锁紧件8为螺母。较佳地,该定位装置还包括垫圈9,垫圈9垫设于模板1与锁紧件8之间。较佳地,垫圈9呈环形,且截面积大于所述锁紧件。垫圈9是为了增大接触面,避免锁紧件8对模板1表面的压力过大而造成的磨损。下面对使用本技术预埋件定位装置对预埋件进行定位的操作流程进行说明。根据预埋件1的标高位置,先确定定位板3在模板上的水平位置,保证定位板3的中心与预埋件2的中心重合,然后在模板1上对应定位穿孔和固定件7的位置分别开设第一模板孔和第二模板孔,将固定件5穿设于第二模板孔中并将定位板3安装在模板1上,并通过垫圈9和锁紧件8将定位板3固定于模板1上,最后通过转动操作端41将调节杆4依次穿过第一模板孔、定位穿孔、弹性套管6以及保护管5,使得调节杆4的定位面支撑预埋件2,进一步将预埋件3调整至标高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定位板与模板固定连接,并通过穿过且螺合连接于定位板上的调节杆来支撑预埋件,对预埋件进行定位并很好的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预埋件通过点焊固定到钢筋上的方式,此种方式固定的预埋件可能够精准定位且固定效果更加牢固,不会因为钢筋的窜动而发生较大位移,并保证预埋件的位移在允许范围内,提高了预埋件成型率,降低了施工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埋件定位装置,用于固定于模板上并对预埋件进行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n固定于所述模板上的定位板;以及/n穿过所述定位板且螺合连接于定位板的调节杆,位于所述定位板上方的端部形成供支撑所述预埋件的定位面;位于所述定位板下方的端部穿过所述模板并形成操作端;旋拧所述调节杆的所述操作端以调节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定位板之上的部分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埋件定位装置,用于固定于模板上并对预埋件进行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固定于所述模板上的定位板;以及
穿过所述定位板且螺合连接于定位板的调节杆,位于所述定位板上方的端部形成供支撑所述预埋件的定位面;位于所述定位板下方的端部穿过所述模板并形成操作端;旋拧所述调节杆的所述操作端以调节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定位板之上的部分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定位板之上的部分套设有弹性套管和保护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忠贵郭思壮王凤然谭海娜韩世芳吴淑宇刘辉郑辉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