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覆丝机的上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926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覆丝机的上油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顶部设有储油箱,储油箱的顶部设有存油槽,存油槽的一端设有溢流口,该溢流口与储油箱连通;存油槽的另一端设有螺杆泵,该螺杆泵插至储油箱的底部,螺杆泵的驱动轴顶端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配有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转轴的一端连接,转轴跨越存油槽,转轴的另一端设有驱动电机,转轴上还设有多个上油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包覆丝机的上油装置,其能使包覆丝覆上润滑油,且能在上油轮转动的时候自动向存油槽中补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覆丝机的上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包覆丝机的上油装置。
技术介绍
包覆丝(又名包覆纱、包缠纱),是一种新型结构的纱线,它是以长丝或短纤维为纱芯,外包另一种长丝或短纤维纱条,外包纱按照螺旋的方式对芯纱进行包覆。为了提高包覆丝的性能,需要对包覆丝进行上油处理,使包覆丝覆上润滑油,这就需要用到上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覆丝机的上油装置,其能使包覆丝覆上润滑油,且能在上油轮转动的时候自动向存油槽中补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包覆丝机的上油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顶部设有储油箱,储油箱的顶部设有存油槽;存油槽的一端设有溢流口,该溢流口与储油箱连通;所述存油槽的另一端设有竖置螺杆泵,该螺杆泵插至储油箱的底部,螺杆泵的底端设有进液口,螺杆泵的顶端设有出液口,且该出液口与存油槽的顶部连通;螺杆泵的驱动轴伸出至螺杆泵的上方,驱动轴的顶端设有平置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用于驱动驱动轴转动;储油箱中存有润滑油,且储油箱中润滑油的液面高于螺杆泵的进液口;所述第一齿轮配有与其啮合的竖置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位于存油槽的外部,第二齿轮用于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二齿轮与一平置转轴的一端连接,该转轴用于驱动第二齿轮转动;转轴跨越存油槽,且转轴由一对轴座支承,该对轴座分设于存油槽的两端;转轴的另一端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支架与储油箱连接,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转轴转动;转轴上还设有多个竖置上油轮,各上油轮可由转轴驱动转动;存油槽中也存有润滑油,且存油槽中润滑油的液面与溢流口持平;各上油轮位于上述一对轴座之间,且各上油轮的底部浸在存油槽的润滑油中。优选的,所述溢流口的外侧设有平置的过滤网,过滤网位于储油箱的顶部,由溢流口溢出的润滑油经过过滤网后落入储油箱中。优选的,所述储油箱设有加油口,加油口靠近溢流口,且加油口位过滤网上方,由加油口输入的润滑油经过过滤网后落入储油箱中。优选的,所述储油箱设有液位仪。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存油槽的溢流口与存油槽底壁的竖向间距为5-10cm。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包覆丝机的上油装置,其能使包覆丝覆上润滑油,且能在上油轮转动的时候自动向存油槽中补油。存油槽中存有润滑油,各上油轮的底部浸在存油槽的润滑油中,包覆丝从上油轮上通过时,电机通过转轴驱动上油轮转动,上油轮通过接触润滑油后将其外周面上的润滑油涂在包覆纱上,从而实现对包覆纱的上油。转轴驱动上油轮转动的同时,也通过第二齿轮驱动第一齿轮,进而驱动螺杆泵的驱动轴转动,使螺杆泵工作,螺杆泵将储油箱中润滑油泵入存油槽中,以实时补充存油槽中的润滑油。存油槽中的润滑油可不断由溢流口溢出,且存油槽中溢出的润滑油经过过滤网后落入储油箱中,可对润滑油进行循环过滤,以清除润滑油中的杂质。由于上油轮和螺杆泵都由转轴驱动工作,故上油轮工作的时候,螺杆泵也保持工作,上油轮停歇的时候,螺杆泵也停歇,可保证存油槽补油的实时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如图1所示,一种包覆丝机的上油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的顶部设有储油箱2,储油箱2的顶部设有存油槽3;存油槽3的一端设有溢流口31,该溢流口31与储油箱2连通;所述存油槽3的另一端设有竖置螺杆泵4,该螺杆泵4插至储油箱2的底部,螺杆泵4的底端设有进液口,螺杆泵4的顶端设有出液口41,且该出液口41与存油槽3的顶部连通;螺杆泵4的驱动轴42伸出至螺杆泵4的上方,驱动轴42的顶端设有平置的第一齿轮43,第一齿轮43用于驱动驱动轴42转动;储油箱2中存有润滑油,且储油箱2中润滑油的液面高于螺杆泵4的进液口;所述第一齿轮43配有与其啮合的竖置第二齿轮51,第二齿轮51位于存油槽3的外部,第二齿轮51用于驱动第一齿轮43转动;第二齿轮51与一平置转轴52的一端连接,该转轴52用于驱动第二齿轮51转动;转轴52跨越存油槽3,且转轴52由一对轴座53支承,该对轴座53分设于存油槽3的两端;转轴52的另一端设有驱动电机54,驱动电机54通过支架55与储油箱2连接,驱动电机54用于驱动转轴52转动;转轴52上还设有多个竖置上油轮56,各上油轮56可由转轴52驱动转动;存油槽3中也存有润滑油,且存油槽3中润滑油的液面与溢流口31持平;各上油轮56位于上述一对轴座53之间,且各上油轮56的底部浸在存油槽3的润滑油中。所述溢流口31的外侧设有平置的过滤网21,过滤网21位于储油箱2的顶部,由溢流口31溢出的润滑油经过过滤网21后落入储油箱2中。所述储油箱2设有加油口22,加油口22靠近溢流口31,且加油口22位过滤网21上方,由加油口22输入的润滑油经过过滤网21后落入储油箱2中。所述储油箱2设有液位仪23。所述第一齿轮43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51的直径。所述存油槽3的溢流口31与存油槽3底壁的竖向间距为5-10cm。存油槽3中存有润滑油,各上油轮56的底部浸在存油槽3的润滑油中,包覆丝从上油轮56上通过时,电机54通过转轴52驱动上油轮56转动,上油轮56通过接触润滑油后将其外周面上的润滑油涂在包覆纱上,从而实现对包覆纱的上油。转轴52驱动上油轮56转动的同时,也通过第二齿轮51驱动第一齿轮43,进而驱动螺杆泵4的驱动轴42转动,使螺杆泵4工作,螺杆泵4将储油箱2中润滑油泵入存油槽3中,以实时补充存油槽3中的润滑油。存油槽3中的润滑油可不断由溢流口31溢出,且存油槽3中溢出的润滑油经过过滤网21后落入储油箱2中,可对润滑油进行循环过滤,以清除润滑油中的杂质。由于上油轮56和螺杆泵4都由转轴52驱动工作,故上油轮56工作的时候,螺杆泵4也保持工作,上油轮56停歇的时候,螺杆泵4也停歇,可保证存油槽3补油的实时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包覆丝机的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的顶部设有储油箱,储油箱的顶部设有存油槽;存油槽的一端设有溢流口,该溢流口与储油箱连通;/n所述存油槽的另一端设有竖置螺杆泵,该螺杆泵插至储油箱的底部,螺杆泵的底端设有进液口,螺杆泵的顶端设有出液口,且该出液口与存油槽的顶部连通;螺杆泵的驱动轴伸出至螺杆泵的上方,驱动轴的顶端设有平置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用于驱动驱动轴转动;储油箱中存有润滑油,且储油箱中润滑油的液面高于螺杆泵的进液口;/n所述第一齿轮配有与其啮合的竖置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位于存油槽的外部,第二齿轮用于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二齿轮与一平置转轴的一端连接,该转轴用于驱动第二齿轮转动;转轴跨越存油槽,且转轴由一对轴座支承,该对轴座分设于存油槽的两端;转轴的另一端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支架与储油箱连接,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转轴转动;转轴上还设有多个竖置上油轮,各上油轮可由转轴驱动转动;存油槽中也存有润滑油,且存油槽中润滑油的液面与溢流口持平;各上油轮位于上述一对轴座之间,且各上油轮的底部浸在存油槽的润滑油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包覆丝机的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的顶部设有储油箱,储油箱的顶部设有存油槽;存油槽的一端设有溢流口,该溢流口与储油箱连通;
所述存油槽的另一端设有竖置螺杆泵,该螺杆泵插至储油箱的底部,螺杆泵的底端设有进液口,螺杆泵的顶端设有出液口,且该出液口与存油槽的顶部连通;螺杆泵的驱动轴伸出至螺杆泵的上方,驱动轴的顶端设有平置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用于驱动驱动轴转动;储油箱中存有润滑油,且储油箱中润滑油的液面高于螺杆泵的进液口;
所述第一齿轮配有与其啮合的竖置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位于存油槽的外部,第二齿轮用于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二齿轮与一平置转轴的一端连接,该转轴用于驱动第二齿轮转动;转轴跨越存油槽,且转轴由一对轴座支承,该对轴座分设于存油槽的两端;转轴的另一端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支架与储油箱连接,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转轴转动;转轴上还设有多个竖置上油轮,各上油轮可由转轴驱动转动;存油槽中也存有润滑油,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冬林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罗太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