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电路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877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及汽车,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该充电电路的第一端与输入供电接口连接,第二端与车载充电机连接,充电电路包括:AC/DC电源模块、继电器、控制引导电路和控制器;输入供电接口与车载充电机通过充电线路连接,继电器设置于充电线路上,AC/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第一滤波模组连接充电线路,输出端通过第二滤波模组连接控制引导电路和控制器,控制引导电路通过第三滤波模组连接车载充电机,充电线路上还设置有第四滤波模组;围绕各滤波模组的外部分别设置一屏蔽壳体。通过设置滤波模组降低了车辆充电系统传导发射,同时其对辐射发射抑制效果也很明显;屏蔽壳体的设置充分了利用充电电路内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电路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因燃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为了降低燃油的使用量,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厂商逐渐致力于纯电动汽车的研究以及生产。但“里程焦虑”始终是电动汽车车主的最大苦恼。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研发了各类“充电电路”,试图让汽车充电变得跟手机充电一样简单。车辆充电采用充电电路方案,建立起交流电、充电电路、充电线(含充电座)以及车载充电机的串联电气连接。经过测试诊断发现充电电路中电源变换器带来的电磁干扰(EMI)会导致车辆充电状态的传导发射不满足标准,且存在两个电磁干扰传导传播路径:沿着交流供电线传播;控制引导信号传入到车载充电机后又沿着电源线传播。其中地线带来的问题比较大,需要进行重点干扰区域电磁干扰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及汽车,用以解决如何降低车辆充电系统传导发射强度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应用于电动汽车,其中,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端与输入供电接口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端与车载充电机连接,所述充电电路包括:AC/DC电源模块、继电器、控制引导电路和控制器;所述输入供电接口与所述车载充电机通过充电线路连接,所述继电器设置于所述充电线路上,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第一滤波模组连接所述充电线路,输出端通过第二滤波模组连接所述控制引导电路和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引导电路通过第三滤波模组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所述充电线路上还设置有第四滤波模组;其中,围绕所述第一滤波模组、所述第二滤波模组、所述第三滤波模组和所述第四滤波模组的外部分别设置一屏蔽壳体。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线路包括地线、火线和零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波模组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共模电感;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地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零线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火线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零线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火线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零线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地线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零线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充电线路的火线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充电线路的零线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火线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零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还分别与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的三个接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波模组包括: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三电感、第四电感和第五电感;其中,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引导电路和所述继电器分别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引导电路连接;所述第五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滤波模组包括:第九电容、第十电容和第二共模电感;其中,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与连接在充电控制CP信号线上,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CP信号线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电阻;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在充电连接CC信号线上,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CC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CP信号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滤波模组包括: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和第三共模电感;其中,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火线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零线连接;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地线连接,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火线连接;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地线连接,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零线连接;所述第十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地线连接,所述第十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火线连接;所述第十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地线连接,所述第十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零线连接;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火线连接,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零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壳体为金属屏蔽罩。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屏蔽壳体均与地线连接。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充电电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方案,通过在充电电路内设置滤波模组降低了车辆充电系统传导发射强度,同时其对辐射发射抑制效果也很明显;同时,屏蔽壳体的设置充分了利用充电电路内空间,从而提高了车辆复杂电磁环境下充电可靠性和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滤波模组;2-第二滤波模组;3-第三滤波模组;4-第四滤波模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针对如何降低车辆充电系统传导发射强度的问题,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及汽车。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应用于电动汽车,其中,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端与输入供电接口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端与车载充电机连接,所述充电电路包括:AC/DC电源模块、继电器、控制引导电路和控制器;所述输入供电接口与所述车载充电机通过充电线路连接,所述继电器设置于所述充电线路上,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第一滤波模组1连接所述充电线路,输出端通过第二滤波模组2连接所述控制引导电路和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引导电路通过第三滤波模组3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所述充电线路上还设置有第四滤波模组4;其中,围绕所述第一滤波模组1、所述第二滤波模组2、所述第三滤波模组3和所述第四滤波模组4的外部分别设置一屏蔽壳体。具体地,所述充电线路包括地线、火线和零线。本技术实施例中屏蔽壳体和滤波电容、电感组成的滤波模组具有双向作用,既可以降低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强度,又可以提高抗扰度性能,对提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电路,应用于电动汽车,其中,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端与输入供电接口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端与车载充电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nAC/DC电源模块、继电器、控制引导电路和控制器;/n所述输入供电接口与所述车载充电机通过充电线路连接,所述继电器设置于所述充电线路上,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第一滤波模组连接所述充电线路,输出端通过第二滤波模组连接所述控制引导电路和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引导电路通过第三滤波模组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所述充电线路上还设置有第四滤波模组;/n其中,围绕所述第一滤波模组、所述第二滤波模组、所述第三滤波模组和所述第四滤波模组的外部分别设置一屏蔽壳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电路,应用于电动汽车,其中,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端与输入供电接口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端与车载充电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AC/DC电源模块、继电器、控制引导电路和控制器;
所述输入供电接口与所述车载充电机通过充电线路连接,所述继电器设置于所述充电线路上,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第一滤波模组连接所述充电线路,输出端通过第二滤波模组连接所述控制引导电路和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引导电路通过第三滤波模组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所述充电线路上还设置有第四滤波模组;
其中,围绕所述第一滤波模组、所述第二滤波模组、所述第三滤波模组和所述第四滤波模组的外部分别设置一屏蔽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路包括地线、火线和零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模组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共模电感;
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地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零线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火线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零线连接;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火线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零线连接;
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地线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零线连接;
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充电线路的火线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充电线路的零线连接;
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火线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线路的零线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还分别与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的三个接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波模组包括: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三电感、第四电感和第五电感;
其中,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引导电路和所述继电器分别连接;
所述第四电感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杰高新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