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切换模块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874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5
一种包括视角限制器与第一电控视角切换器的视角切换模块被提出。视角限制器具有多个第一挡墙,所述多个第一挡墙沿第一方向排列且在第二方向延伸。这些第一挡墙的任两相邻者之间设有透光区。第一电控视角切换器重叠设置于视角限制器。第一电控视角切换器包括第一液晶层、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第一液晶层的光轴轴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90±20度的夹角。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分别位于第一液晶层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偏光片的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的吸收轴平行或垂直于第一方向。一种采用上述视角切换模块的显示装置亦被提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视角切换模块及显示装置,在大视角的滤光能力有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防窥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视角切换模块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学模块与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视角切换模块与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显示装置为了能让多个观看者一起观看,通常具有广视角的显示效果。然而,在某些情况或场合,例如在公开场合浏览私人网页、机密资讯或输入密码时,广视角的显示效果却容易使机密资讯被旁人所窥视而造成机密资讯外泄。为了达到防窥效果,一般的作法是在显示面板前方放置光控制膜(LightControlFilm,LCF),以滤除大角度的光线。相反地,在没有防窥需求时,再以手动的方式将光控制膜自显示面板前方移除。换言之,此类光控制膜虽具有防窥效果,但其操作上的便利性仍有改善的空间。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视角切换极为便利且防窥效果俱佳的显示装置已成为相关厂商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视角切换模块,其大视角的滤光效果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防窥性能佳。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视角切换模块。视角切换模块包括视角限制器以及第一电控视角切换器。视角限制器具有多个第一挡墙,这些第一挡墙沿第一方向排列且沿第二方向延伸。多个第一挡墙的任两相邻者之间设有透光区。第一电控视角切换器重叠设置于视角限制器。第一电控视角切换器包括第一液晶层、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第一液晶层的光轴轴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90±20度的夹角。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分别位于第一液晶层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偏光片的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的吸收轴平行或垂直于第一方向。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视角限制器以及第一电控视角切换器。视角限制器重叠设置于显示面板且具有多个第一挡墙。这些第一挡墙沿第一方向排列且沿第二方向延伸。多个第一挡墙的任两相邻者之间设有透光区。第一电控视角切换器重叠设置于视角限制器。第一电控视角切换器包括第一液晶层、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第一液晶层的光轴轴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90±20度的夹角。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分别位于第一液晶层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偏光片的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的吸收轴平行或垂直于第一方向。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视角切换模块中,透过视角限制器的多个挡墙的延伸方向与电控视角切换器的液晶层的光轴轴向相配合,可有效提升大视角的滤光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因采用上述一实施例的视角切换模块,在防窥模式与分享模式之间切换时,具有极佳的便利性,且其大视角的滤光能力有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防窥效果。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及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分别操作在分享模式与防窥模式下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视角切换模块的部分膜层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电控视角切换器的视角对穿透率的曲线图。图5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视角切换模块的部分膜层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视角切换模块的部分膜层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视角切换模块的部分膜层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操作在分享模式下的剖面示意图。图10及图11是图9的显示装置操作在两种防窥模式下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1:显示装置50:显示面板60、60A~60C:视角切换模块100:背光模块110:导光板110a:出光面110b:入光面120:扩散片130:棱镜片140:反射片150:光源200、200A、200B:视角限制器201、202:基板205:透光图案210~230:第一挡墙~第三挡墙300、300A、300B:电控视角切换器301:第一基板302:第二基板311:第一配向膜312:第二配向膜321:第一导电层322:第二导电层330:液晶层341、342:偏光片350:相位延迟膜360:二分之一波片A1、A2:吸收轴AL1:第一配向方向AL2:第二配向方向B1~B7:光束D1~D4:方向LC:液晶分子P1:第一线偏振P2:第二线偏振P3:椭圆偏振θ1、θ2:夹角。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及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分别操作在分享模式与防窥模式下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视角切换模块的部分膜层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电控视角切换器的视角对穿透率的曲线图。图5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需说明的是,为清楚呈现起见,图3省略了图1的多个基板201、202、301、302、两导电层321、322与相位延迟膜350的绘示。请参照图1及图3,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50与视角切换模块60,其中视角切换模块60可让显示装置10在分享模式与防窥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50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或其他合适的非自发光型显示面板。因此,显示装置10还可选择性地包括背光模块100,其中视角切换模块60位于显示面板50与背光模块100之间。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板50也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面板、微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EmittingDiode,MicroLED)面板、或其他合适的自发光型显示面板,且视角切换模块60系设置在显示面板50的出光侧。进一步而言,视角切换模块60包括视角限制器200与电控视角切换器300。详细而言,视角限制器200具有基板201与多个第一挡墙210,其中这些第一挡墙210系沿着方向D1排列于基板201上,且在方向D2上延伸。具体来说,任两相邻的第一挡墙210之间可设有透光图案,且透光图案对于背光模块100所发出的光束具有高穿透率,亦即,任两相邻的第一挡墙210之间具有透光区205。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挡墙210(或多个透光图案)的数量与间距(即分布密度)仅作为示范性地说明之用,本专利技术并不以图式揭示内容为限。值得一提的是,由图1可知,背光模块100所发出的光束可穿透第一挡墙210,亦即,第一挡墙210并非完全不透光。举例来说,多道光束B1~B5在通过一个第一挡墙210并损失部分的光能后仍可传递至电控视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视角切换模块,包括:/n视角限制器,具有多个第一挡墙,所述多个第一挡墙沿第一方向排列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一挡墙的任两相邻者之间设有透光区;以及/n第一电控视角切换器,重叠设置于所述视角限制器,其包括:/n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光轴轴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90±20度的夹角;以及/n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液晶层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吸收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吸收轴平行或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角切换模块,包括:
视角限制器,具有多个第一挡墙,所述多个第一挡墙沿第一方向排列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一挡墙的任两相邻者之间设有透光区;以及
第一电控视角切换器,重叠设置于所述视角限制器,其包括:
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光轴轴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90±20度的夹角;以及
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液晶层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吸收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吸收轴平行或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切换模块,其中各所述多个第一挡墙于400nm至7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穿透率小于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切换模块,其中所述视角限制器还包括:
多个第二挡墙,所述多个第二挡墙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角切换模块,还包括:
第二电控视角切换器,重叠设置于所述视角限制器,其包括:
第二液晶层,所述第二液晶层的光轴轴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90±20度的夹角;以及
第三偏光片与第四偏光片,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液晶层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三偏光片的吸收轴与所述第四偏光片的吸收轴平行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吸收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角切换模块,还包括:
第二电控视角切换器,重叠设置于该视角限制器,其包括:
第二液晶层,所述第二液晶层的光轴轴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90±20度的夹角;以及
第三偏光片与第四偏光片,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液晶层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三偏光片的吸收轴与所述第四偏光片的吸收轴垂直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吸收轴;以及
二分之一波片,位于所述第一电控视角切换器与所述第二电控视角切换器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崇仰陈冰彦林扬景余仁维陈昱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