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853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灯,包括轴流风扇、灯板组件及灯罩;所述轴流风扇包括风扇框、风扇转子及风扇静叶,所述风扇静叶固定在所述风扇框上;所述灯板组件包括灯壳及LED模块,所述LED模块设置在所述灯壳内,所述灯壳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风扇静叶设置在所述风扇转子与所述LED模块之间,所述风扇静叶设置有用于导流和散热的多个肋条,相邻的所述肋条之间形成与所述灯壳的排气孔连通的静叶空气流道,所述静叶空气流道的入口朝向所述风扇转子,所述静叶空气流道的出口朝向所述LED模块的散热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LED灯,脱离风扇转子的冷气流只绕过一个障碍物(风扇静叶),减少了流动损失和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ED灯
本专利技术属于照明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LED灯。
技术介绍
随着照明需求的发展,LED灯愈来愈趋向于高亮度、小体积。如果功率过大,而LED灯仅仅依靠热传导和自然对流散热,则散热效率较低,会导致灯珠温升过高而失效。因而,现有的LED灯功率不能做的太大。现有的大功率LED灯,考虑了采用轴流风扇的热对流热能传递方式。但是,没有考虑到轴流风扇的噪音震动问题,且轴流风扇、灯罩和散热片相互独立,这样空间利用没有达到最优化。现有的大功率LED灯其轴流风扇只有动叶,没有静叶,风扇转子带入的气流经过风扇的肋条后撞击在散热片上,之后流出LED灯外,完成冷热气流的交换。此过程中,从扇叶(动叶)流出的气流,经过两个障碍物(肋条和散热片),气流流过后障碍物数量越多,噪音会越大,因此,现有的LED灯易产生噪音问题。轴流风扇的框体和灯壳中间有空隙,且轴流风扇的出口离散热片较远,气流在这个空间中可能会产生回流,不仅产生空间浪费,而且可能导致气流紊乱,导致散热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大功率LED灯易产生噪音的问题,提供一种LED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LED灯,包括轴流风扇、灯板组件及灯罩,所述轴流风扇设置在所述灯板组件的一侧,所述灯罩设置在所述灯板组件的另一侧;所述轴流风扇包括风扇框、风扇转子及风扇静叶,所述风扇转子转动连接在所述风扇静叶上,所述风扇静叶固定在所述风扇框上;所述灯板组件包括灯壳及LED模块,所述LED模块设置在所述灯壳内,所述灯壳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风扇静叶设置在所述风扇转子与所述LED模块之间,所述风扇静叶设置有用于导流和散热的多个肋条,相邻的所述肋条之间形成与所述灯壳的排气孔连通的静叶空气流道,所述静叶空气流道的入口朝向所述风扇转子,所述静叶空气流道的出口朝向所述LED模块的散热面,所述风扇转子引入的气流经过所述静叶空气流道吹向所述LED模块的散热面,并由所述排气孔排出。可选地,所述LED模块包括电路板、LED灯珠及导热垫片,所述导热垫片设置在所述灯壳内,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表面紧贴所述导热垫片,所述LED灯珠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另一侧表面上;所述风扇静叶设置在所述风扇转子与所述导热垫片之间,所述静叶空气流道的出口朝向所述导热垫片,所述导热垫片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表面形成为所述LED模块的散热面。可选地,所述风扇静叶包括中间基块、环形边框及多个所述肋条,所述肋条的内端连接在所述中间基块上,所述肋条的外端连接在所述环形边框上,所述环形边框的厚度小于所述肋条的厚度,以使得所述肋条相对所述环形边框朝向所述灯壳凸出。可选地,所述肋条伸入所述灯壳内,所述灯壳的排气孔沿所述轴流风扇的径向设置在所述静叶空气流道的外侧。可选地,所述肋条与所述导热垫片抵接或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灯罩的口部固定在所述灯壳背离所述轴流风扇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灯罩的口部与所述灯壳卡扣连接。可选地,所述风扇静叶与所述灯壳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轴流风扇为子午加速轴流风扇。可选地,所述轴流风扇还包括固定在所述风扇框上的背离所述风扇转子的一侧的防护网。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LED灯,在风扇转子与LED模块之间设置风扇静叶,风扇静叶设置有用于导流和散热的多个肋条,相邻的肋条之间形成与灯壳的排气孔连通的静叶空气流道,静叶空气流道的入口朝向风扇转子,静叶空气流道的出口朝向LED模块的散热面。LED模块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通过风扇转子做功引入的冷流体能够迅速的和LED模块的散热面附近的热空气相互对流,使热空气从灯壳的排气孔排出,从而使LED模块上的温度降低。并且风扇静叶兼具散热功能(风扇静叶同时作为散热片使用),冷气流脱离风扇转子的动叶后,可以很快的进入风扇静叶,风扇静叶吸收的LED模块的热量和流经风扇静叶的冷气流相遇,对流效率更高,有效的防止了LED模块温升过高所引起的失效,散热效率大大提高,气流更顺畅。此外,此过程中脱离风扇转子的动叶的冷气流只绕过一个障碍物(风扇静叶),有效的减少了流动损失和噪音,同时增加了气流与LED模块的接触,强化了对流散热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LED灯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LED灯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LED灯的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LED灯的风扇转子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LED灯的风扇静叶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另一视角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LED灯的防护网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LED灯的灯壳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LED灯的LED模块的示意图。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轴流风扇;11、风扇框;12、风扇转子;13、风扇静叶;131、肋条;132、中间基块;133、环形边框;14、防护网;15、静叶空气流道;2、灯板组件;21、灯壳;211、排气孔;22、LED模块;221、电路板;222、LED灯珠;223、导热垫片;3、灯罩;4、第一销;5、第二销;6、第三销;7、第四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LED灯,包括轴流风扇1、灯板组件2及灯罩3,所述轴流风扇1设置在所述灯板组件2的一侧,所述灯罩3设置在所述灯板组件2的另一侧。轴流风扇1优选为子午加速轴流风扇。普通轴流风扇体积较大,相较于同样规格的子午加速轴流风扇,转速较高(转速高则寿命短),所以采用普通轴流风扇的LED灯可能由于风扇坏掉而增加后期维护的成本。采用子午加速轴流风扇,可以减少后期维护的成本。轴流风扇1的使用,增加了强制对流散热,使散热效率大大提升,使研发高亮度的LED灯(大功率LED灯)成为现实。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轴流风扇1包括风扇框11、风扇转子12及风扇静叶13,所述风扇转子12转动连接在所述风扇静叶13上。所述风扇转子12在通电时可相对所述风扇静叶13转动以对空气做功,引入冷气流,增强对流散热的效率,冷却灯板组件2的下述LED模块22。所述风扇静叶13固定在所述风扇框11上。例如,所述风扇静叶13可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风扇框11上。风扇动叶12的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风扇静叶13还可通过其它方式固定在所述风扇框11上,只要保证风扇静叶13与风扇框11的稳定连接即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轴流风扇1还包括固定在所述风扇框11上的背离所述风扇转子12的一侧的防护网14。例如,所述防护网14通过第一销4和第二销5锁紧在所述风扇框11上。所述防护网14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灯,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流风扇、灯板组件及灯罩,所述轴流风扇设置在所述灯板组件的一侧,所述灯罩设置在所述灯板组件的另一侧;/n所述轴流风扇包括风扇框、风扇转子及风扇静叶,所述风扇转子转动连接在所述风扇静叶上,所述风扇静叶固定在所述风扇框上;/n所述灯板组件包括灯壳及LED模块,所述LED模块设置在所述灯壳内,所述灯壳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孔;/n所述风扇静叶设置在所述风扇转子与所述LED模块之间,所述风扇静叶设置有用于导流和散热的多个肋条,相邻的所述肋条之间形成与所述灯壳的排气孔连通的静叶空气流道,所述静叶空气流道的入口朝向所述风扇转子,所述静叶空气流道的出口朝向所述LED模块的散热面,所述风扇转子引入的气流经过所述静叶空气流道吹向所述LED模块的散热面,并由所述排气孔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灯,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流风扇、灯板组件及灯罩,所述轴流风扇设置在所述灯板组件的一侧,所述灯罩设置在所述灯板组件的另一侧;
所述轴流风扇包括风扇框、风扇转子及风扇静叶,所述风扇转子转动连接在所述风扇静叶上,所述风扇静叶固定在所述风扇框上;
所述灯板组件包括灯壳及LED模块,所述LED模块设置在所述灯壳内,所述灯壳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孔;
所述风扇静叶设置在所述风扇转子与所述LED模块之间,所述风扇静叶设置有用于导流和散热的多个肋条,相邻的所述肋条之间形成与所述灯壳的排气孔连通的静叶空气流道,所述静叶空气流道的入口朝向所述风扇转子,所述静叶空气流道的出口朝向所述LED模块的散热面,所述风扇转子引入的气流经过所述静叶空气流道吹向所述LED模块的散热面,并由所述排气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模块包括电路板、LED灯珠及导热垫片,所述导热垫片设置在所述灯壳内,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表面紧贴所述导热垫片,所述LED灯珠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另一侧表面上;
所述风扇静叶设置在所述风扇转子与所述导热垫片之间,所述静叶空气流道的出口朝向所述导热垫片,所述导热垫片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表面形成为所述LED模块的散热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稳亚吴多良张奇王平原唐俊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