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泳杰专利>正文

防臭一体台式蹲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832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臭一体台式蹲便器,涉及洁具领域;包括了蹲便器本体、便池、便池存水区、水箱、洗手盆;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池位于蹲便器本体的内部,所述蹲便器本体的高度大于所述便池的深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臭一体台式蹲便器,具备防臭功能,是集合了蹲便器、冲水箱、洗手盆功能为一体的产品,不需要开挖地面凹槽或者单独修筑安装台阶进行安装,可直接安装在平整地面,安装方便,更换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臭一体台式蹲便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洁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台式蹲便器。
技术介绍
参阅附图4,提供了传统的蹲便器的侧面图,传统的蹲便器主要由池体C支撑台N组成,传统的蹲便器,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其一、传统的蹲便器的池体设计为盆腔形,且池体的底部凸出位于所述支撑台的底部,在安装时,需要在地面开槽用于容纳凸出的池体,费时费力且破坏地面的结构;其二、传统的蹲便器在安装时,即使不在地面开槽,也需要单独修筑台阶,夷弥补支撑台底部与池体底部的距离差距,加大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臭一体台式蹲便器,旨在解决传统的蹲便器在安装时需要在地面开槽或者需要单独修筑台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防臭一体台式蹲便器,包括了蹲便器本体、便池、便池进水口、冲水通道、便池存水区、排污管道、便池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池位于蹲便器本体的内部,所述蹲便器本体的高度大于所述便池的深度;所述便池进水口为顶进水口,所述便池进水口位于所述蹲便器本体顶部,所述便池进水口为后进水口,所述便池进水口位于所述蹲便器本体后部。所述便池进水口连通所述冲水通道;所述冲水通道包括环城冲水通道和助冲通道;所述环城冲水通道位于便池顶部为与便池一体的环形通道,所述环城冲水通道连通冲水通道,所述环城冲水通道底部管壁设置有冲水孔;所述助冲通道从便池顶部延伸至便池底部与所述助冲孔相连通;所述便池底部设置有所述便池存水区;所述便池底部设置有助冲孔,所述助冲孔对准排污管道方向,所述助冲孔与便池存水区相通,所述助冲孔与助冲通道相连接;所述便池存水区出水口连通所述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尾端设置便池排污口;所述便池排污口为后排水排污口,便池排污口位于蹲便器本体后部;或为地排水排污口,位于蹲便器本体底部;或为左排水排污口,排污口位于蹲便器本体左侧;或为右排水排污口,排污口位于蹲便器本体右侧。所述蹲便器本体的底面设置为平面,所述蹲便器本体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使用时,可以防止蹲便器本体表面积水导致易打滑。所述蹲便器本体的底面设置为平面,可直接安装平整地面。所述便池进水口连接外部水源,外部水源通过所述便池进水口流入所述冲水通道,通过所述环城冲水通道底部管壁的所述冲水孔和所述助冲通道连通的所述助冲孔流出冲洗便池,当水源从所述冲水孔流出冲洗便池时,水能够从所述便池的整个周边流出冲洗便池,当水源从所述助冲孔流出冲洗便池时,所述助冲孔流出的水能够推动所述便池存水区的水向所述排污管道方向快速流动,通过所述便池排污口排出;冲洗完成后,未能冲出所述排污管道的水会在所述便池存水区聚集,可阻止下水道异味向外散发。所述蹲便器本体表面后端设置有水箱、箱盖,所述水箱内部底面设置有便池进水口、水箱进水口、所述箱盖位于水箱顶面,所述箱盖上设置有按钮安装孔。所述蹲便器本体表面后端设置有水箱、洗手盆,所述水箱内部设置有便池进水口、水箱进水口,所述水箱进水口设置1-3个,所述洗手盆位于水箱顶面,所述洗手盆上设置有水龙头安装孔、冲水按钮安装孔、凹型蓄水池、所述凹型蓄水池底部设置有凹型蓄水池排水孔、所述凹形蓄水池池壁中部设置有凹形蓄水池溢水孔。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臭一体台式蹲便器,将便池设置在蹲便器本体的内部,使得便池和蹲便器本体的结构紧凑;且所述蹲便器本体的高度大于所述便池的深度,在安装时,把蹲便器本体放置在合适位置即可安装使用,解决了传统的便池因外表表面为圆弧形而不能单独放置在地面使用的问题;解决传统的蹲便器在安装时需要在地面开槽或者需要单独修筑台阶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图4为传统蹲便器侧面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便池1、便池进水口2、便池排污口3、冲水通道4、冲水孔5、蹲便器本体6、防滑纹7、水箱8、水箱进水口9、箱盖10、按钮安装孔11、洗手盆12、水龙头安装孔13、凹型蓄水池14、凹型蓄水池排水孔15、凹型蓄水池溢水孔16、排水装置17、进水装置18、冲水按钮19、水龙头20、环城冲水通道21、助冲通道22、便池存水区23、排污管道24、助冲孔2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臭一体台式蹲便器,所述便池1位于所述蹲便器本体6的内部,且所述蹲便器本体6的高度大于所述便池1的深度,即所述便池1的底部未凸出所述蹲便器本体6的底部:将便池1设置在蹲便器本体6的内部,且蹲便器本体6的高度大于便池1的深度,安装台式蹲便器时,蹲便器本体6的底面可直接接触地面;所述便池进水口2为顶进水口,位于蹲便器本体6表面的顶面,所述便池进水口2连通所述冲水通道4,所述冲水通道4包括环城冲水通道21和助冲通道22;所述环城冲水通道21位于便池1顶部为与便池1一体的环形通道,所述环城冲水通道21连通冲水通道4,所述环城冲水通道21底部管壁设置有冲水孔5;所述助冲通道22从所述便池1顶部延伸至便池1底部与所述助冲孔25相连通;所述便池1底部设置所述便池存水区23;所述便池1底部设置有助冲孔25,所述助冲孔25对准便排污管道24方向,所述助冲孔25与便池存水区23相通;所述便池存水区23出水口连通所述排污管道24,所述排污管道24尾端设置所述便池排污口3;所述便池排污口3为地排水排污口,位于蹲便器本体底部;或为后排水排污口,便池排污口位于蹲便器本体后部;或为左排水排污口,排污口位于蹲便器本体左侧;或为右排水排污口,排污口位于蹲便器本体右侧;所述蹲便器本体6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7,所述防滑纹7在使用时能够防止蹲便器本体6表面有积水而打滑,使用更安全;所述便池进水口2连接外部水源,外部水源通过所述便池进水口2流入所述冲水通道4,通过所述环城冲水通道21底部管壁的所述冲水孔5和所述助冲通道22的连通的所述助冲孔25流出冲洗便池1,当水源从所述冲水孔5流出冲洗便池1时,水能够从所述便池1的整个周边流出冲洗便池1,当水源从所述助冲孔25流出冲洗便池1时,所述助冲孔25流出的水能够推动所述便池存水区23的水向所述排污管道24方向快速流动,通过所述便池排污口3排出;冲洗完成后,未能冲出所述排污管道24的水会在所述便池存水区23聚集,可阻止下水道异味向外散发,就完成一次冲洗功能;所述蹲便器本体6的底面设置为平面,可以直接安装于平整地面,将便池1设置在蹲便器本体6的内部,且蹲便器本体6的高度大于便池1的深度,安装台面式蹲便器时,蹲便器本体6的底面可直接接触地面,不需要在地面开挖凹槽或者修筑台阶用于安装,使得安装更加方便,解决传统的蹲便器在安装时需要在地面开槽或者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臭一体台式蹲便器,包括了蹲便器本体、便池、便池进水口、冲水通道、便池存水区、排污管道、便池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池位于蹲便器本体的内部,所述蹲便器本体的高度大于所述便池的深度,所述便池进水口连通所述冲水通道,所述便池顶部设置有冲水通道,所述便池底部设置便池存水区,所述便池存水区出水口连接所述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尾端设置便池排污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臭一体台式蹲便器,包括了蹲便器本体、便池、便池进水口、冲水通道、便池存水区、排污管道、便池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池位于蹲便器本体的内部,所述蹲便器本体的高度大于所述便池的深度,所述便池进水口连通所述冲水通道,所述便池顶部设置有冲水通道,所述便池底部设置便池存水区,所述便池存水区出水口连接所述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尾端设置便池排污口。


2.防臭一体台式蹲便器,包括了水箱、蹲便器本体、便池、便池进水口、冲水通道、便池存水区、排污管道、便池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位于所述蹲便器本体表面后端,所述便池位于蹲便器本体的内部,所述蹲便器本体的高度大于所述便池的深度,所述便池进水口连通所述冲水通道,所述便池顶部设置有冲水通道,所述便池底部设置便池存水区,所述便池存水区出水口连接所述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尾端设置便池排污口。


3.防臭一体台式蹲便器,包括了水箱、洗手盆、蹲便器本体、便池、便池进水口、冲水通道、便池存水区、排污管道、便池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位于所述蹲便器本体表面后端,所述洗手盆位于所述水箱顶面,所述便池位于蹲便器本体的内部,所述蹲便器本体的高度大于所述便池的深度,所述便池进水口连通所述冲水通道,所述便池顶部设置有冲水通道,所述便池底部设置便池存水区,所述便池存水区出水口连接所述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尾端设置便池排污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臭一体台式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顶端设置有箱盖,所述水箱内部底面设置有便池进水口、水箱进水口、所述箱盖位于水箱顶面,所述箱盖上设置有按钮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臭一体台式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所述水箱内部设置有便池进水口、水箱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泳杰
申请(专利权)人:陈泳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