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台龙门吊工况下的大型杆件翻身方法及组件技术

技术编号:2597950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台龙门吊工况下的大型杆件翻身方法及组件,其中组件包括扁担,所述扁担的上部对称安装至少一对上吊耳,至少一对上吊耳分别连接龙门吊主钩;在所述扁担的下部安装至少一对下吊耳,至少一对下吊耳分别连接一对定滑轮;所述扁担上部的上吊耳通过U型卡和第一钢丝绳与龙门吊主钩相连;还包括一第二钢丝绳和龙门吊副钩,所述第二钢丝绳绕过待翻转的杆件与对应的定滑轮相连,所述龙门吊副钩用于通过杆件角部的吊耳与所述杆件相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危险系数,翻身平稳、可靠,大大地提高了现场施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台龙门吊工况下的大型杆件翻身方法及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件翻身
,尤其涉及一种单台龙门吊工况下的大型杆件翻身方法及组件。
技术介绍
大型杆件翻身在大型桥梁杆件的制造、试拼装及安装过程中经常涉及。工厂条件比较好,可以利用翻身支架、胎具等设备进行杆件的翻身。还可以利用两台行车:一端用行车的主钩通过钢丝绳绕过定滑轮兜住杆件,另一端通过另一台行车的主副钩分别吊着L型吊具的两侧兜住杆件,通过主副钩升降配合带动L型吊具旋转完成杆件翻身。在施工现场,往往只有单台龙门吊,或者两台共轨龙门吊的最小具体距离较大,不具备车间工况的条件,难以完成翻身。由于大型杆件的翻身是一项特种作业,危险系数较高,翻身的方法必须平稳、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单台龙门吊工况下的大型杆件翻身方法及组件。通过研究单台龙门吊(含主副钩)工况下的桥梁杆件翻身方法,有助于提高现场施工的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单台龙门吊工况下的大型杆件翻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造扁担:根据待吊装杆件重量及长度确定扁担的截面尺寸及长度,在所述扁担的上部对称安装至少一对上吊耳,至少一对上吊耳用以分别连接龙门吊主钩;在所述扁担的下部安装至少一对下吊耳,至少一对下吊耳分别用以连接一对定滑轮;S2:系统组装:将构件通过扁担系统与龙门吊主钩相连,具体操作如下:S201)通过U型卡和第一钢丝绳将所述扁担上部的上吊耳与龙门吊主钩相连;S202)将定滑轮与所述扁担下部的下吊耳相连;S203)将一第二钢丝绳绕过待翻转的杆件与对应的定滑轮相连;S3:杆件翻身操作:S301)先平稳起吊龙门吊主钩,使得由所述步骤S2组装的系统带动杆件缓缓离地,距离地面8~12cm停止起升,整个过程保持杆件平稳;S302)起升龙门吊副钩,带动杆件旋转翻身;S303)龙门吊主钩和龙门吊副钩同时下降,完成杆件翻身。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的扁担采用箱型截面,且内设隔板。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03中,所述杆件的重心位置处于所述扁担长度方向的中心,所述杆件的棱角处衬垫包角以保护杆件和第二钢丝绳。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所述扁担的下部对称设置一对下吊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单台龙门吊工况下的大型杆件翻身组件,包括扁担,所述扁担的上部对称安装至少一对上吊耳,至少一对上吊耳分别连接龙门吊主钩;在所述扁担的下部安装至少一对下吊耳,至少一对下吊耳分别连接一对定滑轮;所述扁担上部的上吊耳通过U型卡和第一钢丝绳与龙门吊主钩相连;还包括一第二钢丝绳和龙门吊副钩,所述第二钢丝绳绕过待翻转的杆件与对应的定滑轮相连,所述龙门吊副钩用于通过杆件角部的吊耳与所述杆件相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扁担采用箱型截面。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扁担内部设置隔板。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扁担的下部对称设置一对下吊耳。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钢丝绳绕过待翻转的杆件时,所述杆件的重心位置处于所述扁担长度方向的中心。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杆件的棱角处衬垫包角以保护杆件和第二钢丝绳。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以单台龙门吊作为吊装设备,同时设计制造专用的扁担。扁担上端设置4个吊点,并与龙门吊主钩相连。扁担下方两端设置2个定滑轮组,钢丝绳绕过定滑轮并兜住钢构件。龙门吊副钩带动钢构件在钢丝绳中转动,从而实现翻转。当构件翻转到位后,主钩副钩同步下降,龙门吊大车行走从而实现构件的翻身转运。本专利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危险系数,翻身平稳、可靠,大大地提高了现场施工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扁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组件结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组件结构立体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杆件翻转过程中的平稳起升主钩状态示意图;图4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杆件翻转过程中的起升副钩带动杆件翻转状态示意图;图4c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杆件翻转过程中的完成杆件翻转状态示意图。图中,1为扁担,2为上吊耳,3为龙门吊主钩,4为下吊耳,5为定滑轮,6为第一钢丝绳,7为第二钢丝绳,8为杆件,9为龙门吊副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专利技术。现在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一种单台龙门吊工况下的大型杆件翻身组件,如图1~图3所示,包括扁担1,所述扁担1的上部对称安装至少一对上吊耳2,,至少一对上吊耳2分别连接龙门吊主钩3;在所述扁担1的下部安装至少一对下吊耳4,至少一对下吊耳4分别连接一对定滑轮5;所述扁担1上部的上吊耳2通过U型卡和第一钢丝绳6与龙门吊主钩3相连;还包括一第二钢丝绳7和龙门吊副钩9,所述第二钢丝绳7绕过待翻转的杆件8与对应的定滑轮5相连,所述龙门吊副钩9用于通过杆件8角部的吊耳与所述杆件8相接。所述扁担1采用箱型截面。所述扁担1内部设置隔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钢丝绳7绕过待翻转的杆件8时,所述杆件8的重心位置处于所述扁担1长度方向的中心。并且所述杆件8的棱角处衬垫包角以保护杆件8和第二钢丝绳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单台龙门吊作为吊装设备,同时设计制造专用的扁担1。扁担1上端设置4个吊点,并与龙门吊主钩相连。扁担1下方两端设置2个定滑轮组,第二钢丝绳7绕过定滑轮5并兜住钢构件(杆件)。龙门吊副钩带动钢构件在钢丝绳中转动,从而实现翻转。当构件翻转到位后,主钩副钩同步下降,龙门吊大车行走从而实现构件的翻身转运。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台龙门吊工况下的大型杆件翻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制造扁担:/n根据待吊装杆件重量及长度确定扁担的截面尺寸及长度,在所述扁担的上部对称安装至少一对上吊耳,至少一对上吊耳用以分别连接龙门吊主钩;在所述扁担的下部安装至少一对下吊耳,至少一对下吊耳分别用以连接一对定滑轮;/nS2:系统组装:/n将构件通过扁担系统与龙门吊主钩相连,具体操作如下:/nS201)通过U型卡和第一钢丝绳将所述扁担上部的上吊耳与龙门吊主钩相连;/nS202)将定滑轮与所述扁担下部的下吊耳相连;/nS203)将一第二钢丝绳绕过待翻转的杆件与对应的定滑轮相连;/nS3:杆件翻身操作:/nS301)先平稳起吊龙门吊主钩,使得由所述步骤S2组装的系统带动杆件缓缓离地,距离地面8~12cm停止起升,整个过程保持杆件平稳;/nS302)起升龙门吊副钩,带动杆件旋转翻身;/nS303)龙门吊主钩和龙门吊副钩同时下降,完成杆件翻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台龙门吊工况下的大型杆件翻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造扁担:
根据待吊装杆件重量及长度确定扁担的截面尺寸及长度,在所述扁担的上部对称安装至少一对上吊耳,至少一对上吊耳用以分别连接龙门吊主钩;在所述扁担的下部安装至少一对下吊耳,至少一对下吊耳分别用以连接一对定滑轮;
S2:系统组装:
将构件通过扁担系统与龙门吊主钩相连,具体操作如下:
S201)通过U型卡和第一钢丝绳将所述扁担上部的上吊耳与龙门吊主钩相连;
S202)将定滑轮与所述扁担下部的下吊耳相连;
S203)将一第二钢丝绳绕过待翻转的杆件与对应的定滑轮相连;
S3:杆件翻身操作:
S301)先平稳起吊龙门吊主钩,使得由所述步骤S2组装的系统带动杆件缓缓离地,距离地面8~12cm停止起升,整个过程保持杆件平稳;
S302)起升龙门吊副钩,带动杆件旋转翻身;
S303)龙门吊主钩和龙门吊副钩同时下降,完成杆件翻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台龙门吊工况下的大型杆件翻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扁担采用箱型截面,且内设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台龙门吊工况下的大型杆件翻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3中,所述杆件的重心位置处于所述扁担长度方向的中心,所述杆件的棱角处衬垫包角以保护杆件和第二钢丝绳。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伸云姬明辉张建金张连兵李鹏钱磊李科玉杨需要李松哲李齐格卢长龙黄绍泉崔亚琦陈威王雨周姬凯健王勋周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钢结构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