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带华专利>正文

一种火电厂锅炉烟气治理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7938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电厂锅炉烟气治理导流装置,涉及火电厂技术领域,包括贯通管、空心球、循环区域、循环管、导流箱、底框、连接杆、旋转板格、圆环、隔板,贯通管的内部分别与进水管、治理箱相互连接,贯通管的节点处均贯穿有空心球,治理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循环区域,导流箱内部的底端抵接有底框,贯穿圆环的周围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板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锅炉中排出的烟气进入到治理箱的内部,水与空心球中的石灰接触,孔洞中渗出与进入的烟反应,生成亚酸硫钙和钠碱,其中亚硫酸钙沉淀掉入到导流箱中的底框或旋转板格中,圆环的旋转使烟气进行快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将其严重残留的颗粒杂质甩到底框中,达到导流治理烟气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电厂锅炉烟气治理导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火电厂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火电厂锅炉烟气治理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火电厂燃烧锅炉的使用相当普遍,采暖、冶炼及其它工业用途,但是因煤炭的含硫量高,在排出的烟气中含二氧化硫气体很多,造成环境污染,从而大幅度的破坏人们的生态环境。现有脱硫方法采用干式锅炉内脱硫和湿法脱硫工艺。干式锅炉(如循环硫化床),把石灰石粉直接吹入锅炉炉膛内直接混合后,与燃煤一起燃烧,减少二氧化硫的排出,达到脱硫目的,使用起来脱硫治理烟气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有一种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有机结合进行烟气治理净化同时使用的设备,此方法脱硫成本较低,二氧化硫排放远远低于该两种方法单独运用的排放量,通过喷射装置的高压石灰水撞击脱硫塔内的斜面反射壁形成水花,与锅炉排入脱硫塔内的烟气接触,在还带有余热的烟气和石灰水接触过程中进行酸碱中和,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与烟气中的有毒气体或烟气中的颗粒进行更好的治理与净化从而达到国家标准排放量,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有机结合进行烟气治理净化同时使用的设备再处理过程中效果并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火电厂锅炉烟气治理导流装置,以解决现火电厂排出的烟气不达标的问题。本技术一种火电厂锅炉烟气治理导流装置的目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火电厂锅炉烟气治理导流装置,包括贯通管、空心球、循环区域、循环管、导流箱、底框、连接杆、旋转板格、圆环、隔板,所述贯通管的内部分别与进水管、治理箱相互连接,所述贯通管的节点处均贯穿有空心球,所述治理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循环区域,所述循环区域的左端贯穿有循环管与空心球连接,所述循环区域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箱,所述导流箱内部的底端抵接有底框,所述导流箱内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中部旋转连接有圆环,所述贯穿圆环的周围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板格,所述旋转板格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隔板。优选的,所述贯通管呈反方向的E字形设置,同时每个贯通管上均设置有孔洞,且与贯通管的贯穿的空心球设置有顶盖,同时治理箱的正前方设置有推拉门。优选的,所述循环区域设置往进水管方向倾斜设置,同时循环区域上端的治理箱的内部为镂空形式设置,且相互与进水管和空心球连接。优选的,所述底框的右端设置有把手位于导流箱的外壁,且底框呈倒状n字形设置。优选的,所述旋转板格呈扇形设置,同时旋转板格的前端设置为镂空形式,且内部的隔板按空间大小依次排列设置,同时隔板均设置为镂空形式。有益效果:1、本实用中锅炉中排出的烟气进入到进烟管后通过分散盘进行烟气的分流通过,再从进口进入到治理箱的内部,由外部进水管接通的水进入到贯通管中同时水与空心球中的石灰接触,从孔洞中渗出与进入的烟反应,生成亚酸硫钙和钠碱,达到初步的烟气治理效果。2、还通过生成亚硫酸钙和钠碱,其中亚硫酸钙沉淀掉入到导流箱中的底框或旋转板格中,其次从进水管中渗出的水与烟气反应后掉入到循环区域,再进入到循环管中返回流入到进水管中,达到钠碱随脱硫循环水循环利用的效果。3、其次,进行初步治理的烟气进入到导流箱中时,通过圆环的旋转带动进入到旋转板格中的烟气进行快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将其严重残留的颗粒杂质甩到底框中,达到导流治理烟气的效果,同时掉入到旋转板格中的亚硫酸钙便可以在旋转过程中也均掉入到底框中,之后洁净的烟气会从出烟口排出,同时拉出底框便可以将其处理出来的杂质取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循环区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旋转板格结构示意图。图1-3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治理箱-1,进口-2,进烟管-3,分散盘-4,进水管-5,贯通管-6,空心球-7,循环区域-8,循环管-9,导流箱-10,底框-11,连接杆-12,旋转板格-13,圆环-14,隔板-15,出烟口-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一种火电厂锅炉烟气治理导流装置,包括贯通管6、空心球7、循环区域8、循环管9、导流箱10、底框11、连接杆12、旋转板格13、圆环14、隔板15,治理箱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口2,进口2的左端贯穿有进烟管3,进烟管3贯穿进口位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散盘4,治理箱1的左端贯穿有进水管5,所述贯通管6的内部分别与进水管5、治理箱1相互连接,贯通管6的节点处均贯穿有空心球7,治理箱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循环区域8,循环区域8的左端贯穿有循环管9与空心球7连接,循环区域8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箱10,导流箱10内部的底端抵接有底框11,导流箱10内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中部旋转连接有圆环14,贯穿圆环14的周围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板格13,旋转板格13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隔板15,导流箱10左端的底框11上端贯穿有出烟口16。其中,贯通管6呈反方向的E字形设置,便于水可以更好的循环使用,同时每个贯通管6上均设置有孔洞,便于在烟气通过使进水管5中的水可以渗出与烟气进行反应,且与贯通管6的贯穿的空心球7设置有顶盖便于打开顶盖进行石灰的添加,同时治理箱1的正前方设置有推拉门,便于打开推拉门进行空心球7的顶盖打开。其中,进烟管3设置在进水管5的前端,同时进烟管3中的分散盘4呈煤球状设置,达到烟气的分流进入的效果,使其烟气不会混成一团,达到烟气均匀与水接触,且进水管5设置有固定环均匀固定,起到固定进水管5的效果。其中,循环区域8设置往进水管5方向倾斜设置,便于掉入的水可以更快更精准的进入到循环管9中现在进入到进水管5中,达到水的循环使用,同时循环区域8上端的治理箱1的内部为镂空形式设置,再一次的使其烟气均匀的分散,且相互与进水管5和空心球7连接,达到相互固定的效果。其中,底框11的右端设置有把手位于导流箱10的外壁,便于更好的拉出底框,且底框11呈倒状n字形设置,使其装入杂质更方便,且不易掉出。其中,旋转板格13呈扇形设置,同时旋转板格13的前端设置为镂空形式,且内部的隔板15按空间大小依次排列设置,同时隔板15均设置为镂空形式,便于在旋转的过程烟气的进出以及杂质的进出。其中,圆环14的后端设置有电机,同时电机的输出端与圆环14连接,且电机与外部电性连接,以及进水管5与外部水源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电厂锅炉烟气治理导流装置,包括贯通管(6)、空心球(7)、循环区域(8)、循环管(9)、导流箱(10)、底框(11)、连接杆(12)、旋转板格(13)、圆环(14)、隔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管(6)的内部分别与进水管(5)、治理箱(1)相互连接,所述贯通管(6)的节点处均贯穿有空心球(7),所述治理箱(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循环区域(8),所述循环区域(8)的左端贯穿有循环管(9)与空心球(7)连接,所述循环区域(8)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箱(10),所述导流箱(10)内部的底端抵接有底框(11),所述导流箱(10)内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中部旋转连接有圆环(14),所述贯穿圆环(14)的周围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板格(13),所述旋转板格(13)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隔板(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电厂锅炉烟气治理导流装置,包括贯通管(6)、空心球(7)、循环区域(8)、循环管(9)、导流箱(10)、底框(11)、连接杆(12)、旋转板格(13)、圆环(14)、隔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管(6)的内部分别与进水管(5)、治理箱(1)相互连接,所述贯通管(6)的节点处均贯穿有空心球(7),所述治理箱(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循环区域(8),所述循环区域(8)的左端贯穿有循环管(9)与空心球(7)连接,所述循环区域(8)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箱(10),所述导流箱(10)内部的底端抵接有底框(11),所述导流箱(10)内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中部旋转连接有圆环(14),所述贯穿圆环(14)的周围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板格(13),所述旋转板格(13)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隔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锅炉烟气治理导流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带华
申请(专利权)人:袁带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