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板框滤板用滤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86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板框滤板用滤布,包括滤布、支撑布和衬圈;所述支撑布缝制连接在所述滤布的一面上,且滤布和支撑布的中部贯穿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衬圈为柔韧且不透水的环状体;所述衬圈固定在所述支撑布的背向滤布的一面,衬圈的内缘大于所述进料口的口径。本金属板框滤板用滤布,能有效的提高滤布的强度,从而减少滤布的破损,从而减少工人工作负荷和设备运行成本,进而提高整个压榨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板框滤板用滤布
本技术涉及环保
,涉及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具体一种金属板框滤板用滤布。
技术介绍
超高压可压缩油缸金属板框滤板由多个金属板框滤板依次排列而成。每个金属板框滤板上均设置有滤布。过滤原理为每个板框滤板与相连的板框滤板之间的位置压缩,对进入超高压可压缩油缸板框滤板内的液体进行压缩,通过滤布过液体进行过滤。此种方式压滤机液固分离效果。但是,现有的超高压可压缩油缸金属板框滤板,采用的压力通常为5-7MPa,此种压力属于超高压,同时,在进料、压榨的过程中,滤布均会受到反复揉搓、挤压、拉伸、摩擦,从而极易造成滤布局部的部位破损。在此种工作状态下,滤布的寿命通常只有5-7天。当滤布出现破裂后,为了不影响过滤质量。只能停机拆卸更换。此种情况大大增加工人工作负荷和设备运行成本,同时也影响了整体压榨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板框滤板用滤布,能有效的提高滤布的强度,从而减少滤布的破损,从而减少工人工作负荷和设备运行成本,进而提高整个压榨机的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金属板框滤板用滤布,包括:滤布、支撑布和衬圈;所述支撑布缝制连接在所述滤布的一面上,且滤布和支撑布的中部贯穿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衬圈为柔韧且不透水的环状体;所述衬圈固定在所述支撑布的背向滤布的一面,衬圈的内缘大于所述进料口的口径。进一步地,所述滤布的外缘突出于支撑布。进一步地,所述滤布的厚度为0.7-1.5mm。进一步地,所述衬圈的外缘与支撑补平齐。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布的厚度为1.2-2.0mm。进一步地,所述衬圈为编织体,且环编织体的两面均设置有防水胶涂层。进一步地,所述衬圈的厚度为2.0-3.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上述金属板框滤板用滤布,采用多层重叠结构,支撑布对滤布其辅助与加强支撑作用;衬圈有效解决滤布与金属板框之间摩擦导致的滤布破损、减少滤布与金属板框在压榨时产生的撕扯和揉搓而导致滤布丝线变稀疏而漏料几率,从而延长滤布使用寿命,进而提高设备连续运行的时间。因此,能整体性的使本金属板框滤板用滤布在设计的安全周期外才需要换或拆卸洗涤。而在完全周期内,不会出现破损、漏浆等影响设备运行的故障而导致停机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金属板框滤板用滤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金属板框滤板用滤布的左视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视图;附图标记:1.滤布,2.支撑布,3.衬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板框滤板用滤布,包括:滤布、支撑布和衬圈。具体的,滤布1应满足抗拉强度6Mpa的使用要求,具体可使用锦纶材质的滤布,且滤布1的厚度在0.7-1.5mm之间,从而即能满足强度的要求,厚度也不会过大,充分满足超高压环境下的过滤要求。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滤布1的厚度可选用0.7mm、0.9mm、1.1mm、1.3mm、1.5mm等规格的厚度。支撑布2缝制连接在滤布1的一面上,以对滤布1起到加强支撑的作用,且布料材质本身的透水性,也对滤布1的过滤起到辅助的效果。支撑布2和滤布1通过缝制连接,防止滤布1与支撑布2之间相互滑动,且在可靠连接的前提下,保证了支撑布2和滤布1叠后仍具备滤布本身的柔韧性和透水性,满足高压过滤环境下滤布的基础属性要求。同时在滤布1和支撑布2的中部贯穿设置有进料口,用于污水流动,以适应板框滤板的使用环境要求。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布2可采用丙纶材质加工而成,丙纶具有生产工艺简单,产品价廉,强度高,相对密度轻等优点,则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在具体工业化制造过程中,支撑布2可通过工业缝纫机缝制在滤布1背面,高效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布2的厚度为1.2-2.0mm。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支撑布2的厚度可选用1.2mm、1.6mm、1.8mm、2.0mm等规格的厚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滤布1在支撑布2的投影面积大于支撑布2的面积,即滤布1的外缘突出于支撑布2,以方便将滤布1安装金属板框滤板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使滤布1的外沿尺寸与支撑布2外沿一致。衬圈3为柔韧且不透水的环状体,衬圈3固定在支撑布2的背向滤布1的一面,且衬圈3的内缘大于进料口的口径,以对支撑布2的外缘进行可靠的支撑,避免衬圈3干涉滤布1的过滤,同时避免支撑布2直接与金属板框的其他结构接触。在本实施例中,衬圈3与支撑布2之间可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固定,采用粘接工艺,没有缝制线,有效解决板框摩擦时将缝制线磨断导致加强衬圈3脱落而引起的漏浆,保证设备连续运行。本案列的衬圈采用的为锦纶材质,厚度2.5±0.2mm,满足抗拉强度18MPa。在本实施例中,衬圈3优先采用编织体,并在环编织体的两面均设置有防水胶涂层,以形成满足要求的柔韧且不透水结构。具体可先用锦纶等材质的纱线编织成环状结构,之后在环状织物的两面涂满粘合剂,或者直接用粘合剂浸渍环状织物,待粘合剂干固后,即能在衬圈3的两面形成胶状的防水胶涂层,经过粘合剂涂覆的加强衬圈3干固后具有很高的柔韧性,抗拉、抗磨、抗水;最后通过使用粘合剂与支撑布2粘接在一起,有效解决板框的潮湿的使用工况,保证加强衬圈3不被水侵湿、泡涨,非常适合高压金属板框的运行工况和使用环境,延长了滤布的使用寿命,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此外,衬圈3有效解决滤布与金属板框之间摩擦导致的滤布破损,延长滤布使用寿命;滤布与金属板框在压榨时产生的撕扯和揉搓,导致滤布丝线变稀疏而漏料,保证设备连续运行。在本实施例中,衬圈3的厚度为2.0-3.0mm。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衬圈3的厚度可选用2.0mm、2.3mm、2.5mm、2.7mm、2.9mm等规格的厚度。上述金属板框滤板用滤布,采用多层重叠结构,支撑布2对滤布1其辅助与加强支撑作用;衬圈3有效解决滤布与金属板框之间摩擦导致的滤布破损、减少滤布与金属板框在压榨时产生的撕扯和揉搓而导致滤布丝线变稀疏而漏料几率,从而延长滤布使用寿命,设备连续运行的时间。因此,能整体性的使本金属板框滤板用滤布在设计的安全周期外才需要换或拆卸洗涤。而在完全周期内,不会出现破损、漏浆等影响设备运行的故障而导致停机现象。保证了设备的处理能力更可靠;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通过实验数据得出,此种设计的滤布的寿命由原来5-7天延长至30-45天。延长更换周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滤布维护成本,运行和维护周期间隔长,既有较好的降成本功能又有稳定的使用性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板框滤板用滤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滤布、支撑布和衬圈;所述支撑布缝制连接在所述滤布的一面上,且滤布和支撑布的中部贯穿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衬圈为柔韧且不透水的环状体;所述衬圈固定在所述支撑布的背向滤布的一面,衬圈的内缘大于所述进料口的口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板框滤板用滤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滤布、支撑布和衬圈;所述支撑布缝制连接在所述滤布的一面上,且滤布和支撑布的中部贯穿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衬圈为柔韧且不透水的环状体;所述衬圈固定在所述支撑布的背向滤布的一面,衬圈的内缘大于所述进料口的口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框滤板用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布的外缘突出于支撑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框滤板用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布的厚度为0.7-1.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强欧阳征国夏朝阳汪家喜王克阳王坤伦廖彬斌齐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