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氧自救呼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7791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学氧自救呼吸装置,属于火灾急救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自救呼吸装置佩戴使用复杂、呼吸温度高、产品有效性无法判断、被困人员定位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口鼻罩、呼吸管、产氧模块、气囊、报警定位单元、壳体和产氧剂;所述口鼻罩、呼吸管、产氧模块依次连接;所述产氧模块包括产氧罐、四通单元、产氧罐安装座和散热罩,所述散热罩的顶部设置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沿气流方向设置,所述观察窗口的边缘设置有刻度线;所述产氧罐与四通单元连接,所述气囊与产氧罐连接,所述产氧剂设置在产氧罐内;所述报警定位单元设置在气囊上,所述壳体罩设在产氧模块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产氧温度低,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学氧自救呼吸装置
本技术涉及火灾自救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化学氧自救呼吸装置。
技术介绍
消防火灾事故发生时,被困现场的受灾人员除可以采取湿毛巾捂住口鼻或采用佩戴过滤式呼吸面罩或压缩气瓶呼吸装置等方法自救措施外,还可以采用佩戴化学氧呼吸装置等手段进行现场疏散和逃生自救。但是,剧烈燃烧后的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烟雾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十分复杂,而湿毛巾和过滤式呼吸面罩只能过滤少数几种特定的有毒气体,很难达到预期的过滤净化效果,而且对氧气浓度低于17%的环境也不适用,难以切实保障逃生人员的生命安全,压缩气瓶式呼吸装置属于高压容器,容易产生爆炸等危险事故。因此化学氧呼吸装置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消防、化工、煤矿、密闭空间等作业场景的呼吸防护救援装备。化学氧救援呼吸装置依据以KO2为主要成分的空气再生剂与CO2、H2O反应生成可呼吸用新鲜空气为原理研制,其使用不受周围大气环境气体成分的限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应急逃生自救器。然而,由于化学氧方式生成氧气时会释放热量,使化学氧救援呼吸装置的气体再生罐产生局部高温,容易引起对佩戴人员的二次伤害,因此现阶段主要配备于受过训练的专业消防救援队,大多数公共场所或家庭内尚未配备。如何降低使用过程中化学氧救援呼吸装置气体再生罐的温度并防止局部高温对人体的伤害,成为化学氧救援呼吸装置应用普及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现有化学氧呼吸装置佩戴使用较为复杂,安全性差,影响行动;而且无法直观判断产品失效或是否达到防护时间上限;在人员被困的情况下,仅依靠反光材料不方便营救人员确定被困者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便携式自救呼吸装置,用以解决现有自救呼吸装置佩戴使用复杂、呼吸温度高、产品有效性无法判断、被困人员定位难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化学氧自救呼吸装置,包括口鼻罩、呼吸管、产氧模块、气囊、报警定位单元、壳体和产氧剂;所述口鼻罩、呼吸管、产氧模块依次连接;所述产氧模块包括产氧罐、四通单元、产氧罐安装座和散热罩,所述散热罩的顶部设置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沿气流方向设置,所述观察窗口的边缘设置有刻度线;所述产氧罐与四通单元连接,所述气囊与产氧罐连接,所述产氧剂设置在产氧罐内;所述报警定位单元设置在气囊上,所述壳体罩设在产氧模块上。进一步,所述产氧罐包括进气管、出气管和产氧罐主体;所述产氧罐主体内部设置有导热板;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设置有多个网状管壁的管道,所述管道与产氧罐主体的内壁接触。进一步,所述散热罩罩设在产氧罐和四通单元上;所述散热罩的顶部和侧面设置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位置与产氧罐主体的位置对应。进一步,所述观察窗口的位置与产氧罐主体的位置对应,所述观察窗口的长度与产氧罐主体的长度相等。进一步,所述四通单元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均设置有单向阀。进一步,所述气囊充气后呈U型,所述产氧罐嵌设在U型内;所述气囊包括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和进气口。进一步,所述第一通道与呼吸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通道与第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三通道与第二出气口连接,所述第四通道与进气管连接,所述出气管与进气口连接。进一步,所述壳体设置有易折挡板,所述壳体与产氧罐安装座连接;所述产氧罐安装座上设置有颈带,当壳体与产氧罐安装座连接时,所述颈带通过易折挡板上的槽口外露出壳体。进一步,所述颈带位于壳体内的部分固设有破盒块;当所述颈带被拉起时,所述破盒块将易折挡板破坏,使壳体与产氧罐安装座脱落。进一步,所述颈带分别与报警定位单元的开关、口鼻罩内的密封塞相连;当壳体与产氧罐安装座脱落时,所述开关开启,所述密封塞脱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1)通过在产氧罐主体内部设置由热管制成的导热板,可将产氧罐主体内部的热量迅速传导至产氧罐主体的壁面,再由散热罩将热量散出,降低了产氧罐主体内产氧反应温度,提高了气体呼吸时温度的舒适度,避免了人员因吸入高温气体发生二次伤害的问题;(2)通过在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设置有多个网状管壁的管道,管道与产氧罐主体的内壁接触,由于管道为网状结构,使气体在罐体内的流动更加均匀,气体在沿途可以向四周的产氧剂扩散,与管道周围的产氧剂充分接触反应,产氧效率提高5%~10%的同时,散热效率提高10%以上;(3)通过在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均设置有单向阀,第一通道与呼吸管的一端连接,第二通道与第一出气口连接,第三通道与第二出气口连接,第四通道与进气管连接,出气管与进气口连接,仅利用一根呼吸管即实现了人体呼出的气体经产氧罐进入气囊,再从气囊绕过产氧罐直接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循环式产氧,简化了传统两管或三管式实现循环式产氧的结构,使用过程更为便捷,对人员的行动影响更小,同时避免了往复式气流导致的呼吸过程中气体两次经过产氧罐使气体的温度升高,降低了产氧的温度,使呼吸装置的吸气温度比现行相关标准低20℃以上,提高了呼吸的舒适度;(4)通过将充气后气囊设置为U型,将产氧罐嵌设在U型内,采用马甲式的呼吸气囊设计,使呼吸装置的主体分布在胸前,折叠后的结构小巧,穿戴使用更舒适便捷;(5)通过壳体与产氧罐安装座连接,将口鼻罩、呼吸管、产氧模块、未充气的气囊、报警定位单元罩住,自救呼吸装置与壳体共用底板(产氧罐安装座),采用自救呼吸装置与壳体共用产氧罐安装座的设计,减小了包装状态下自救呼吸装置的整体体积;(6)产氧罐安装座上设置有颈带,当外壳与产氧罐连接时,颈带外露出壳体,自救呼吸装置包装后仅颈带的一部分位于壳体外,颈带上标识有使用说明指引,确保人员使用前先看到使用提示,使用便捷;(7)颈带位于壳体内的部分固设有破盒块,当所述颈带被拉起时,破盒块将壳体的卡扣和易折挡板破坏,使壳体与产氧罐安装座脱落,自救呼吸装置即可进入工作状态,结构简单,易于操作;(8)设置颈带与报警定位单元的开关相连,当壳体与产氧罐安装座脱落时,开关开启,自动进行声光报警,便于营救人员确定被困者的位置,报警定位单元包括声光报警模块和定位通讯模块,在人员被困时,可以利用符合通讯协议的终端接收呼吸装置的位置信息,方便营救;(9)通过在散热罩的顶部设置观察窗口,观察窗口沿气流方向设置,观察窗口的边缘设置有刻度线,通过观察窗口方便使用者或检查人员确定产氧剂是否已失效或已达到额定防护时间,让使用人员直观掌握呼吸装置的剩余防护时间,确保自救呼吸装置的使用安全;(10)通过在散热罩的顶部和侧面设置散热孔,散热孔的位置与产氧罐主体的位置对应,提高了产氧罐主体的散热效率。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学氧自救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口鼻罩(1)、呼吸管(2)、产氧模块(3)、气囊(4)、报警定位单元(5)、壳体(6)和产氧剂;所述口鼻罩(1)、呼吸管(2)、产氧模块(3)依次连接;所述产氧模块(3)包括产氧罐(31)、四通单元(32)、产氧罐安装座(33)和散热罩(34),所述散热罩(34)的顶部设置观察窗口(341),所述观察窗口(341)沿气流方向设置,所述观察窗口(341)的边缘设置有刻度线;所述产氧罐(31)与四通单元(32)连接,所述气囊(4)与产氧罐(31)连接,所述产氧剂设置在产氧罐(31)内;所述报警定位单元(5)设置在气囊(4)上,所述壳体(6)罩设在产氧模块(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学氧自救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口鼻罩(1)、呼吸管(2)、产氧模块(3)、气囊(4)、报警定位单元(5)、壳体(6)和产氧剂;所述口鼻罩(1)、呼吸管(2)、产氧模块(3)依次连接;所述产氧模块(3)包括产氧罐(31)、四通单元(32)、产氧罐安装座(33)和散热罩(34),所述散热罩(34)的顶部设置观察窗口(341),所述观察窗口(341)沿气流方向设置,所述观察窗口(341)的边缘设置有刻度线;所述产氧罐(31)与四通单元(32)连接,所述气囊(4)与产氧罐(31)连接,所述产氧剂设置在产氧罐(31)内;所述报警定位单元(5)设置在气囊(4)上,所述壳体(6)罩设在产氧模块(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救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氧罐(31)包括进气管(311)、出气管(312)和产氧罐主体(313);所述产氧罐主体(313)内部设置有导热板;
所述进气管(311)和出气管(312)之间设置有多个网状管壁的管道(315),所述管道(315)与产氧罐主体(313)的内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救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罩(34)罩设在产氧罐(31)和四通单元(32)上;
所述散热罩(34)的顶部和侧面设置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位置与产氧罐主体(313)的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救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口(341)的位置与产氧罐主体(313)的位置对应,所述观察窗口(341)的长度与产氧罐主体(313)的长度相等。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亮黄启福贾彦翔鲁檬耿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