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780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门,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的车内空调关闭的情况下,无法降低车内温度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车门本体,其中,所述车门本体包括供电层、中空层、制冷层和通气层,所述供电层、所述中空层、所述制冷层和所述通气层从外到内依次排列,所述供电层与所述制冷层通过蓄电池相连接;所述车门本体上还设置有通气道和风扇,所述通气道连通车内和车外,所述通气道与所述中空层相连通,所述风扇位于所述通气道内;所述供电层能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电能,所述制冷层能在所述蓄电池的作用下降低空气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给汽车内部降低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门。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汽车现在已经普遍于每个家庭。由于城市规划以及停车紧张,大部分车辆都是露天停放。在夏天,当汽车被长时间暴晒后,由于易吸热难放热而造成车内温度大大高于环境温度,会使得车内温度会达到60度以上。驾驶者要打开车门上车时,热浪会扑面而来,给驾驶者造成不适感,因此使用汽车之前,驾乘人员会打开窗户进行降温,但是由于车内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缓慢,降温速度较慢,占用出行时间。有些驾驶员在汽车在长时间停放过程中,使用车内空调进行降温处理,但该种方式会增加汽车的能耗,同时电动汽车的电池电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时,可能会停止给空调供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的车内空调关闭的情况下,无法降低车内温度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门,包括车门本体,其中,所述车门本体包括供电层、中空层、制冷层和通气层,所述供电层、所述中空层、所述制冷层和所述通气层从外到内依次排列,所述供电层与所述制冷层通过蓄电池相连接;所述车门本体上还设置有通气道和风扇,所述通气道连通车内和车外,所述通气道与所述中空层相连通,所述风扇位于所述通气道内;所述供电层能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电能,所述制冷层能在所述蓄电池的作用下降低空气温度。可选地,所述制冷层采用半导体制冷材料。可选地,所述制冷层包括制冷面和散热面,所述制冷面朝向所述通气层,所述散热面朝向所述中空层。可选地,所述通气道的个数至少有两条。可选地,所述通气道位于所述车门本体的上端部,所述通气道沿靠近所述车内的方向上其高度逐渐增高。可选地,所述通气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气道窗口和第二气道窗口,所述第一气道窗口位于所述供电层上,所述第二气道窗口位于所述通气层上,所述第二气道窗口离所述车门本体的底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气道窗口离所述车门本体的底面的距离。可选地,所述第一气道窗口和所述第二气道窗口上均设置有密织网。可选地,所述供电层采用太阳能皮肤材料。可选地,所述通气层采用布料或皮革。可选地,所述通气层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门,太阳光照射在供电层上,使得供电层能为蓄电池提供电能,进而使得蓄电池驱动制冷层工作,车内的热空气穿过通气层通过制冷层给其降温,温度将下来的空气回到车内,制冷层散发出来的热量通过风扇的作用下从通气道排出到车外,实现了汽车的车内空调关闭的情况下,也可以自动给车内降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的车内空调关闭的情况下,无法降低车内温度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门的车门本体的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门的车门本体的正面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门的车门本体的反面视图;图中1、车门本体;11、供电层;12、中空层;13、制冷层;131、制冷面;132、散热面;14、通气层;141、通气孔;15、蓄电池;16、通气道;161、第一气道窗口;1611、密织网;162、第二气道窗口;17、玻璃窗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侧向”、“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门,包括车门本体1,其中,车门本体1包括供电层11、中空层12、制冷层13和通气层14,供电层11、中空层12、制冷层13和通气层14从外到内依次排列,供电层11与制冷层13通过蓄电池15相连接,蓄电池15位于供电层11的下方;车门本体1上还设置有通气道16和风扇,通气道16连通车内和车外,通气道16与中空层12相连通,风扇位于通气道16内;供电层11能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电能,制冷层13能在蓄电池15的作用下降低空气温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门,太阳光照射在供电层11上,使得供电层11能为蓄电池15提供电能,进而使得蓄电池15驱动制冷层13工作,车内的热空气穿过通气层14通过制冷层13给其降温,温度将下来的空气回到车内,制冷层13散发出来的热量通过风扇的作用下从通气道16排出到车外,实现了汽车的车内空调关闭的情况下,也可以自动给车内降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的车内空调关闭的情况下,无法降低车内温度的技术问题。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制冷层13可以采用半导体制冷材料。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制冷层13包括制冷面131和散热面132,制冷面131朝向通气层14,制冷面131用于给来自车内的热空气降温的,散热面132朝向中空层12,散热面132是将制冷层1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到中空层12中,中空层12内的热空气会风扇的作用下上升,进而从通气道16内排出到车外。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通气道16的个数至少有两条,所有的通气道16沿车门本体1横向方向排列,每条通气道16均安装有一台风扇。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通气道16位于车门本体1的上端部,通气道16沿靠近车内的方向上其高度逐渐增高,可以使得车内部分的热空气从通气道16内排出车外,进一步减少了制冷层13的工作量,也提高的降温效率。车门本体1上还设置有玻璃窗户17,通气道16位于玻璃窗户17上方。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通气道1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气道窗口161和第二气道窗口162,第一气道窗口161位于供电层11上,第二气道窗口162位于通气层14上,第二气道窗口162离车门本体1的底面的距离大于第一气道窗口161离车门本体1的底面的距离,第二气道窗口162与第一气道窗口161两者的高度差在3cm左右,方便车内部分的热空气可以从通气道16内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本体(1),其中,/n所述车门本体(1)包括供电层(11)、中空层(12)、制冷层(13)和通气层(14),所述供电层(11)、所述中空层(12)、所述制冷层(13)和所述通气层(14)从外到内依次排列,所述供电层(11)与所述制冷层(13)通过蓄电池(15)相连接;/n所述车门本体(1)上还设置有通气道(16)和风扇,所述通气道(16)连通车内和车外,所述通气道(16)与所述中空层(12)相连通,所述风扇位于所述通气道(16)内;/n所述供电层(11)能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电能,所述制冷层(13)能在所述蓄电池(15)的作用下降低空气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本体(1),其中,
所述车门本体(1)包括供电层(11)、中空层(12)、制冷层(13)和通气层(14),所述供电层(11)、所述中空层(12)、所述制冷层(13)和所述通气层(14)从外到内依次排列,所述供电层(11)与所述制冷层(13)通过蓄电池(15)相连接;
所述车门本体(1)上还设置有通气道(16)和风扇,所述通气道(16)连通车内和车外,所述通气道(16)与所述中空层(12)相连通,所述风扇位于所述通气道(16)内;
所述供电层(11)能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电能,所述制冷层(13)能在所述蓄电池(15)的作用下降低空气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层(13)采用半导体制冷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层(13)包括制冷面(131)和散热面(132),所述制冷面(131)朝向所述通气层(14),所述散热面(132)朝向所述中空层(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道(16)的个数至少有两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涛
申请(专利权)人:光能动力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