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7704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活用裁剪废料的废料箱的容量,改善伴随着裁剪废料的除去的生产性的降低。在具备对所输送的纸张进行裁剪的裁剪部、收纳由裁剪部的裁剪动作产生并从裁剪部落下的裁剪废料的废料箱、以及在废料箱内的深度方向上的规定的位置检知裁剪废料的传感器的后处理装置中,在传感器检知到裁剪废料的情况下(步骤S3;是),根据传感器检知到裁剪废料时的裁剪模式,设定规定值(步骤S6),并且从传感器开始检知到裁剪废料起,对裁剪部的裁剪次数进行计数(步骤S7),通过计数的裁剪次数达到规定值这一情况(步骤S8;是),而检测到废料箱为满箱状态(步骤S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利用对通过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了图像的片材实施裁剪片材的端部或者将片材分割为多个区域的裁剪处理的后处理装置。在后处理装置中,在裁剪单元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纳通过裁剪而产生的裁剪废料的废料箱。若废料箱内的裁剪废料超过允许量,则产生裁剪废料逆流或者在通过裁剪处理制成的成果物附着裁剪废料并排出等不良情况。因此,有在片材裁剪装置设置检知废料箱的满箱状态的传感器,若裁剪废料积载到规定的高度,则使裁剪处理停止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若用户从废料箱除去裁剪废料,并再次设置废料箱,则重新开始裁剪处理。另外,也提出了能够使从裁剪单元的裁剪废料的落下位置与废料箱中的裁剪废料的收纳位置相对位移的裁剪装置(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装置中,通过使裁剪单元或者废料箱移动,防止裁剪废料集中地积载于废料箱的特定位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9861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26647号公报然而,在进行裁剪处理的后处理装置中,根据使用的裁剪单元、裁剪量(裁剪宽度)等而裁剪废料的积载形状不同,所以若在设置于废料箱内的传感器检知到裁剪废料的时刻,判断为废料箱为满箱状态,则有实际上废料箱还有富余的情况,有不能够有效地活用废料箱的容量的担心。若在远在废料箱成为满箱状态之前使装置停止,则有生产性降低这样的问题。在图9示出在对基重81.4g/m2的纸张进行了裁剪处理的情况下的传感器检知到裁剪废料时、从传感器检知起进一步进行了500张走纸时、不良情况产生时(第一次及第二次)的走纸张数。不良情况产生时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是尝试两次相同的实验时的实验结果。实际产生不良情况是在1850张之后,但若在传感器检知到裁剪废料的时刻判断为满箱状态,则尽管还能够进行裁剪处理,但仍停止裁剪处理。虽然只要在废料箱的最上表面配置检知裁剪废料的传感器即可,但若考虑装置上的制约、从裁剪废料的落下到积载状态的稳定等,则需要在从废料箱的最上表面起某种程度以下配置传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有效地活用裁剪废料的废料箱的容量,改善伴随着裁剪废料的除去的生产性的降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后处理装置,具备:裁剪单元,对所输送的片材进行裁剪;裁剪控制单元,根据裁剪模式控制上述裁剪单元的裁剪动作;废料箱,收纳由上述裁剪单元的裁剪动作产生并从上述裁剪单元落下的裁剪废料;传感器,在上述废料箱内的深度方向上的规定的位置检知裁剪废料;设定单元,根据上述传感器检知到裁剪废料时的裁剪模式来设定规定值;计数单元,从上述传感器开始检知到裁剪废料起,对上述裁剪单元的裁剪次数进行计数;以及满箱状态检测单元,通过由上述计数单元计数的裁剪次数达到上述规定值这一情况,而检测出上述废料箱为满箱状态。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中,作为上述传感器,具备在上述片材的输送方向上设置在不同的位置的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上述设定单元还根据上述第一传感器以及上述第二传感器的检知状况来设定上述规定值。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后处理装置中,上述设定单元在上述第一传感器以及上述第二传感器双方均检知到裁剪废料的情况下,与上述第一传感器以及上述第二传感器中的任意一方检知到裁剪废料的情况相比,使上述规定值较小。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中,上述裁剪控制单元基于上述片材的尺寸、种类或者基重,决定上述裁剪模式。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中,通过上述计数单元计数的裁剪次数是通过上述裁剪单元裁剪的上述片材的张数或者是上述裁剪单元的裁剪动作的次数。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中,上述裁剪控制单元根据上述裁剪模式,改变对上述片材的裁剪位置。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中,上述裁剪控制单元根据上述裁剪模式,改变裁剪废料的形状或者大小。技术方案8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中,上述裁剪单元能够设置于上述片材的输送路径的多个位置。技术方案9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具备:图像形成装置,在片材形成图像;以及技术方案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活用裁剪废料的废料箱的容量,改善伴随着裁剪废料的除去的生产性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构成图。图2A是四边裁剪模式中的裁剪例。图2B是在FD方向对A4尺寸的纸张进行二分割的多重裁剪模式中的裁剪例。图2C是卡制成用的多重裁剪模式中的裁剪例。图2D是名片制成用的多重裁剪模式中的裁剪例。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系统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图4是规定值对应表格的数据构成例。图5是表示第一废料箱满箱检测处理的流程图。图6A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废料箱的顶视剖面图。图6B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废料箱的主视剖面图。图7A是规定值对应表格的数据构成例。图7B是规定值对应表格的数据构成例。图8是表示第二废料箱满箱检测处理的流程图。图9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点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图像形成装置,11…CPU,17…图像形成部,18…操作显示部,19…通信I/F,20…后处理装置,21…CPU,22…ROM,23…RAM,24…存储部,25…纸张输送部,26…裁剪部,26a、26b…FD裁剪部,26c…CD裁剪部,27…传感器,28…通信I/F,29…废料箱,31…第一传感器,32…第二传感器,100…图像形成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定于图示例。[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系统100的构成图。图像形成系统100构成为具备在作为片材的纸张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和对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形成了图像的纸张实施裁剪处理的后处理装置20。图像形成装置10根据从操作显示部18输入的操作指示或者经由通信网络从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等接收到的图像形成指示,在纸张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10将图像形成后的纸张搬出到后处理装置20。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供纸部15、图像读取部16、图像形成部17、操作显示部18等。供纸部15具备能够收纳尺寸、种类(纸种)、基重等不同的纸张的多个供纸托盘T1~T3,将收纳于指定的供纸托盘T1~T3的纸张供给至图像形成部17。图像读取部16读取原稿并生成图像数据。具体而言,图像读取部16通过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等读取从光源照射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处理装置,具备:/n裁剪单元,对所输送的片材进行裁剪;/n裁剪控制单元,根据裁剪模式控制上述裁剪单元的裁剪动作;/n废料箱,收纳由上述裁剪单元的裁剪动作产生并从上述裁剪单元落下的裁剪废料;/n传感器,在上述废料箱内的深度方向上的规定的位置检知裁剪废料;/n设定单元,根据上述传感器检知到裁剪废料时的裁剪模式来设定规定值;/n计数单元,从上述传感器开始检知到裁剪废料起,对上述裁剪单元的裁剪次数进行计数;以及/n满箱状态检测单元,通过由上述计数单元计数的裁剪次数达到上述规定值这一情况,而检测出上述废料箱为满箱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04 JP 2019-0718231.一种后处理装置,具备:
裁剪单元,对所输送的片材进行裁剪;
裁剪控制单元,根据裁剪模式控制上述裁剪单元的裁剪动作;
废料箱,收纳由上述裁剪单元的裁剪动作产生并从上述裁剪单元落下的裁剪废料;
传感器,在上述废料箱内的深度方向上的规定的位置检知裁剪废料;
设定单元,根据上述传感器检知到裁剪废料时的裁剪模式来设定规定值;
计数单元,从上述传感器开始检知到裁剪废料起,对上述裁剪单元的裁剪次数进行计数;以及
满箱状态检测单元,通过由上述计数单元计数的裁剪次数达到上述规定值这一情况,而检测出上述废料箱为满箱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作为上述传感器,上述后处理装置具备在上述片材的输送方向上设置在不同的位置的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
上述设定单元还根据上述第一传感器以及上述第二传感器的检知状况来设定上述规定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设定单元在上述第一传感器以及上述第二传感器双方均检知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泉辉彦渡边政行峰英纪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