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47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攀岩玩具,能够确保设计的自由度,提高游戏的嗜好性。攀岩玩具(1)具备:主体部(2),其具有形成有长条状的引导槽(4)的壁面部;卡合部件(9),其能够沿着引导槽(4)移动并且能够与玩偶(300)卡合;及移动机构(100),其具有操作部(130),该操作部(130)用于使卡合部件(9)从引导槽上的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引导槽在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之间具有多个支承部(44),该支承部能够以所述卡合部件不因该卡合部件的自重而下降地维持高度的方式支承该卡合部件,能够伴随着玩家对操作部的操作而使与玩偶的手部(350)卡合的状态的卡合部件在阶段性地经过多个支承部的同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攀岩玩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进行模拟了攀岩比赛的游戏的攀岩玩具。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以徒手攀岩等为代表的攀岩类比赛越来越受欢迎。伴随于此,期望将攀岩类比赛的乐趣表现于玩具上来实现。以往,例如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9-1198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攀岩玩具中,在玩偶攀爬的爬坡道上的大致整个面中形成有多个宽幅的台阶,以使玩偶的脚能够悬挂。这样,以往的攀岩玩具例如在爬坡道的倾斜范围、玩偶攀爬路线的自由度等方面存在制约。因此,担心游戏变得单调且对玩家来说容易厌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设计的自由度、提高游戏的嗜好性的攀岩玩具。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具备: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形成有长条状的引导槽的壁面部;卡合部件,所述卡合部件能够沿着所述引导槽移动并且能够与模拟了攀岩者的玩偶卡合;以及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用于使所述卡合部件从所述引导槽上的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引导槽在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具有多个支承部,所述支承部能够以所述卡合部件不因该卡合部件的自重而下降地维持高度的方式支承所述卡合部件,伴随着玩家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能够使与所述玩偶的手部卡合的状态的所述卡合部件在阶段性地经过多个所述支承部的同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专利技术效果<br>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设计的自由度、提高游戏的嗜好性的攀岩玩具。附图说明图1中,(a)是从正面观察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的图,(b)是从左方观察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的图。图2是从正面观察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的内部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的下部的内部的图。图4中,(a)是从正面观察主体部的内部的图,(b)是从正面左侧观察主体部的内部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玩偶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合部件的左侧视图。图7中,(a)是表示背面板上升时的攀岩玩具的内部的情形的图,(b)是表示背面板返回平常时的位置时的攀岩玩具的内部的情形的图。图8中,(a)是从正面观察卡合部件被平面板抬起时的情形的图,(b)是从左侧面观察卡合部件被平面板抬起时的情形的图。图9中,(a)是从正面观察背面板下降时的平面板的动作的图,(b)是从左侧面观察背面板下降时的平面板的动作的图。图10中,(a)是表示卡合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情形的图,(b)是表示卡合部件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时的情形的图,(c)是表示卡合部件到达第二位置时的情形的图。图11中,(a)是表示板部件上升时的攀岩玩具的内部的情形的图,(b)是表示板部件返回平常时的位置时的攀岩玩具的内部的情形的图。图12中,(a)是从正面观察在板部件向上方移动时的平面板和板部件的动作的图,(b)是从左侧面观察在板部件向上方移动时的平面板和板部件的动作的图。图13中,(a)是表示卡合部件被位于最上部的支承部支承时的情况的图,(b)是表示通过复位机构使卡合部件移动到第一位置的状态的情形的图。符号说明1:攀岩玩具2:主体部3:底座部4:引导槽5:复位操作孔6:旋转机构8:操作孔9:卡合部件10:障碍物11:安装孔21:前面部22:后面部23:左侧面部24:右侧面部25:上面部31:前方部32:后方部43:弯曲部44:支承部61:轴部62:棒状部件63:凸部64:磁铁100:移动机构130:操作部140:手指抵触部150:轴部160:操作主体部161:罩部162:圆筒部163:倾斜部170:升降部件171:背面板172:侧壁面173:接触部174:插入孔180:平面板190:限制部200:复位机构230:复位操作部240:按压部250:轴部260:T字部270:板部件271:下端部272:延长部273:突出部280:上推部300:玩偶310:头部320:躯体部330:肩部340:臂部345:卡合部348:磁铁350:手部360:腰部370:腿部440:凹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1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适当提及“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这些方向是针对图1所示的攀岩玩具1而设定的相对的方向。另外,“上下方向”是包括“上方向”和“下方向”的方向。“前后方向”是包括“前方向”和“后方向”的方向。“左右方向”是包括“左方向”和“右方向”的方向。但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攀岩玩具的结构并不被各图中的方向的定义限定。<整体结构>图1的(a)是从正面观察攀岩玩具1的图。图1的(b)是从左侧面观察攀岩玩具1的图。如图1的(a)及(b)所示,攀岩玩具1具备:模拟了攀岩比赛用的壁的主体部2、用于支承主体部2的底座部3、能够与模拟了攀岩者的玩偶300(参照图5)卡合的卡合部件9、移动机构100(参照图2)、复位机构200(参照图2)。主体部2为大致长方体。主体部2具有:前面部21(壁面部的一例)、后面部22、左侧面部23、右侧面部24以及上面部25。前面部21和后面部22为大致平面状。左侧面部23、右侧面部24以及上面部25为凹凸状。主体部2具有引导槽4、多个安装孔11、复位操作孔5和旋转机构6。引导槽4设置于前面部21。引导槽4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槽。引导槽4为锯齿形状。在图1的(a)和(b)所示的状态中,卡合部件9与引导槽4卡合。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引导槽4中的位于最下方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将引导槽4中的位于最上方的位置称为第二位置。卡合部件9能够沿着引导槽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图1的(a)所示的状态中,卡合部件9位于第一位置。引导槽4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具有多个引导槽4的朝向变化的部分即弯曲部43。在弯曲部43分别设置有能够克服卡合部件9的自重而支承卡合部件9的支承部44。换言之,支承部44被构成为能够以卡合部件9不因该卡合部件9的自重而下降地维持高度的方式支承卡合部件9。支承部44具有凹状的槽即凹部440。引导槽4包括第一引导槽41和第二引导槽42。第一引导槽41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攀岩玩具,其特征在于,具备:/n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形成有长条状的引导槽的壁面部;/n卡合部件,所述卡合部件能够沿着所述引导槽移动并且能够与模拟了攀岩者的玩偶卡合;以及/n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用于使所述卡合部件从所述引导槽上的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n所述引导槽在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具有多个支承部,所述支承部能够以所述卡合部件不因该卡合部件的自重而下降地维持高度的方式支承所述卡合部件,/n伴随着玩家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能够使与所述玩偶的手部卡合的状态的所述卡合部件在阶段性地经过多个所述支承部的同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09 JP 2019-0743981.一种攀岩玩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形成有长条状的引导槽的壁面部;
卡合部件,所述卡合部件能够沿着所述引导槽移动并且能够与模拟了攀岩者的玩偶卡合;以及
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用于使所述卡合部件从所述引导槽上的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所述引导槽在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具有多个支承部,所述支承部能够以所述卡合部件不因该卡合部件的自重而下降地维持高度的方式支承所述卡合部件,
伴随着玩家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能够使与所述玩偶的手部卡合的状态的所述卡合部件在阶段性地经过多个所述支承部的同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攀岩玩具,其中,
所述引导槽是锯齿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攀岩玩具,其中,
所述引导槽具有弯曲部,该引导槽的方向在所述弯曲部处改变,
所述支承部是与所述弯曲部连续地设置的凹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攀岩玩具,其中,
所述玩偶具有第一手部和第二手部,
所述卡合部件具有第一卡合部件和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不同的第二卡合部件,
所述引导槽具有第一引导槽和与所述第一引导槽不同的第二引导槽,
所述第一卡合部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手部卡合,
所述第二卡合部件能够与所述第二手部卡合,
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在所述第一引导槽中移动,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在所述第二引导槽中移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进藤幸弘
申请(专利权)人:永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