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豆豉制取的分散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729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用于豆豉制取的分散控制方法,其步骤在于:种菌豆豉经进料漏斗引导至输送管道的进料段内;管链输送机构牵引种菌豆豉通过出料孔、安装筒盖掉落至转筒壳内,同时翻铲电机牵引转筒壳转动,进而通过翻铲凸板实现对种菌豆豉的打散;一段时间后,管链输送机构停止运行且转筒壳继续转动;触发机构使壳体组切换至打开状态,此后转筒壳转动并通过翻铲凸板牵引打散后的种菌豆豉经进料缺口掉落至输送管道的接收段内;一段时间后,触发机构使壳体组切换至关闭状态;管链输送机构牵引打散后的种菌豆豉通过排料孔、输出管道、出料引导板引导向外输出,同时新的种菌豆豉通过出料孔、安装筒盖引导掉落至转筒壳内,如此往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豆豉制取的分散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豆豉加工领域,具体涉及种菌豆豉的打散。
技术介绍
豆豉是把黄豆或黑豆泡透蒸熟或煮熟,经过发酵而成的食品,多用于调味,也可入药,豆豉富含蛋白质、各种氨基酸、乳酸、磷、镁、钙及多种维生素,色香味美,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我国南北部都有加工食用,但若不注意加工艺,会致使品质下降,甚至霉变,造成经济损失,豆豉的加工工艺为:筛选、洗涤、浸泡、沥干、蒸煮、冷却、接种、制曲、洗豉、拌盐、发酵、晾干、成品,其中,制曲的目的是使煮熟的豆粒在霉菌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酶系,在酿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使豆豉具有鲜美的滋味和独特风味,即对豆粒进行种菌处理,洗豉是对附着于种菌豆豉表面的孢子和菌丝进行洗除,然而,种菌后的豆豉往往为若干豆粒粘合在一起的团状,工人在清洗的同时还要对种菌豆豉进行揉捻分离,使得豆豉呈一颗颗状态,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以及降低了清洗效率,为此,本专利技术有必要提出一种种菌豆豉打散方法,其能够接收发酵好的种菌豆豉并对种菌豆豉进行打散处理,打散完毕后,能够将打散后的种菌豆豉向外输送,整个种菌豆豉打散过程,只需采用人工或现有技术将种菌豆豉倾倒至进料漏斗内即可,后续的过程全自动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打散过程中不伤种菌豆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种菌豆豉打散方法,其能够接收发酵好的种菌豆豉并对种菌豆豉进行打散处理,打散完毕后,能够将打散后的种菌豆豉向外输送,整个种菌豆豉打散过程,只需采用人工或现有技术将种菌豆豉倾倒至进料漏斗内即可,后续的过程全自动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打散过程中不伤种菌豆豉。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豆豉制取的分散控制方法,其步骤在于:S1:工作人员将种菌豆豉倾倒至安装于安装架体上的管链输送装置内;管链输送装置包括壳体组、管链输送机构,壳体组包括固定外壳、管道组,固定外壳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矩形外壳结构且固定外壳的上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固定端盖,固定外壳固定于安装架体上,固定外壳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外壳之间的区域为安装区,两个固定外壳分别为固定外壳一与固定外壳二;固定外壳朝向安装区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套管与连接孔,连接套管的轴向平行于两个固定外壳之间的距离方向,连接孔的轴向平行于连接套管的轴向且两者位于同一高度,设置于固定外壳一上的连接套管与设置于固定外壳二上的连接孔之间呈同轴布置,设置于固定外壳一上的连接孔与设置于固定外壳二上的连接套管之间呈同轴布置;管道组包括输送管道、封闭管道、出料管道,输送管道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结构且输送管道的轴向平行于两个固定外壳之间的距离方向,输送管道沿自身轴向分为三部分并分别为进料段、出料段、以及位于进料段与出料段之间的接收段,进料段的外圆面竖直朝上设置有进料管道且进料管道的顶端设置有进料漏斗,进料段的外圆面竖直朝下设置有出料孔且出料孔靠近接收段,接收段的外圆面设置有进料缺口,进料缺口呈半圆形缺口结构且进料缺口位于接收段的正上方,出料段的外圆面竖直朝下设置有排料孔;封闭管道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结构,封闭管道同轴活动安装于输送管道的外部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封闭管道的一端位于输送管道的进料段上且该端还位于出料孔背离进料管道的一侧,封闭管道的另一端位于输送管道的出料段上且该端还位于排料孔朝向进料管道的一侧,封闭管道的外圆面设置有避让缺口,避让缺口呈半圆形缺口结构;出料管道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结构且出料管道同轴固定套设于输送管道的出料段外部,出料管道的外圆面竖直朝下设置有输出管道且输出管道与排料孔之间相互接通,安装架体上倾斜设置有出料引导板且出料引导板的底端位于输出管道的正下方;管道组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为管道组一与管道组二,管道组一的一端与设置于固定外壳一上的连接套管连接接通,管道组一的另一端与设置于固定外壳二上的连接孔连接接通,管道组二的一端与设置于固定外壳一上的连接孔连接接通,管道组二的另一端与设置于固定外壳二上的连接套管连接接通;壳体组的运动状态分为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并且壳体组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壳体组处于关闭状态时,封闭管道对进料缺口进行密封,壳体组处于打开状态时,避让缺口与进料缺口接通并且封闭管道撤销对进料缺口的密封;工作人员将种菌豆豉倾倒至进料漏斗内,种菌豆豉经进料漏斗引导掉落至输送管道的进料段内;S2:所述的管链输送机构用于牵引种菌豆豉在壳体组内进行输送,种菌豆豉首先会通过出料孔掉落至翻铲打散装置内;翻铲打散装置包括翻铲打散机构、触发机构,触发机构用于控制壳体组的运动状态;翻铲打散机构包括转筒壳、翻铲电机、动力传递构件,转筒壳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圆形筒壳结构,转筒壳的封闭端同轴开设有安装孔,转筒壳通过安装孔同轴活动套设于封闭管道的外部且安装孔位于避让缺口朝向出料管道的一侧,转筒壳的开口端设置有安装筒盖,安装筒盖为两端开口的圆台形壳体结构且安装筒盖的大端与转筒壳的开口端之间同轴固定,安装筒盖的小端同轴套设于输送管道的进料段外部,安装筒盖的小端还位于出料孔与进料管道之间,转筒壳的腔壁还设置有翻铲凸板,翻铲凸板为延伸方向平行于转筒壳轴向的矩形板体且翻铲凸板沿转筒壳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的转筒壳对应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为安装于管道组一上的转筒壳一、安装于管道组二上的转筒壳二;动力传递构件设置于翻铲电机与两个转筒壳之间,并且动力传递构件用于接收翻铲电机的动力并将该动力传递给两个转筒壳供其转动所需;管链输送机构运行并牵引种菌豆豉在壳体组内进行输送,种菌豆豉会通过出料孔掉落至安装筒盖内且种菌豆豉经安装筒盖的倾斜腔壁引导至转筒壳内,同时,翻铲电机运行并通过动力传递构件牵引转筒壳绕自身轴向转动,转筒壳转动并通过翻铲凸板实现对种菌豆豉的翻铲打散目的;S3:一段时间后,转筒壳内的种菌豆豉达到一定数量时,管链输送机构停止运行,接着,转筒壳继续转动并使转筒壳内的种菌豆豉均被打散完毕;S4:触发机构运行并使壳体组切换至打开状态,此后,转筒壳转动并通过翻铲凸板牵引打散后的种菌豆豉经进料缺口掉落至输送管道的接收段内;S5:一段时间后,位于转筒壳内且被打散的种菌豆豉大部分通过进料缺口掉落至输送管道的接收段内,此时,触发机构运行并使壳体组切换至关闭状态;S6:管链输送机构继续运行并牵引打散后的种菌豆豉运动,打散后的种菌豆豉最终通过排料孔、输出管道、出料引导板引导向外输出,同时,新的种菌豆豉通过出料孔、安装筒盖引导掉落至转筒壳内,如此往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所述的管链输送机构包括动力构件、管链构件,管链构件设置于壳体组内并且管链构件用于牵引壳体组内的种菌豆豉沿壳体组的延伸方向发生运动,动力构件用于为管链构件运行提供动力;所述的管链构件包括主动部件、从动部件、牵引部件,主动部件设置于固定外壳一内,主动部件包括转轴、链轮,转轴竖直活动安装于固定外壳一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链轮同轴固定安装于转轴的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豆豉制取的分散控制方法,其步骤在于:/nS1:工作人员将种菌豆豉倾倒至安装于安装架体上的管链输送装置内;/n管链输送装置包括壳体组、管链输送机构,壳体组包括固定外壳、管道组,固定外壳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矩形外壳结构且固定外壳的上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固定端盖,固定外壳固定于安装架体上,固定外壳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外壳之间的区域为安装区,两个固定外壳分别为固定外壳一与固定外壳二;/n固定外壳朝向安装区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套管与连接孔,连接套管的轴向平行于两个固定外壳之间的距离方向,连接孔的轴向平行于连接套管的轴向且两者位于同一高度,设置于固定外壳一上的连接套管与设置于固定外壳二上的连接孔之间呈同轴布置,设置于固定外壳一上的连接孔与设置于固定外壳二上的连接套管之间呈同轴布置;/n管道组包括输送管道、封闭管道、出料管道,输送管道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结构且输送管道的轴向平行于两个固定外壳之间的距离方向,输送管道沿自身轴向分为三部分并分别为进料段、出料段、以及位于进料段与出料段之间的接收段,进料段的外圆面竖直朝上设置有进料管道且进料管道的顶端设置有进料漏斗,进料段的外圆面竖直朝下设置有出料孔且出料孔靠近接收段,接收段的外圆面设置有进料缺口,进料缺口呈半圆形缺口结构且进料缺口位于接收段的正上方,出料段的外圆面竖直朝下设置有排料孔;/n封闭管道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结构,封闭管道同轴活动安装于输送管道的外部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封闭管道的一端位于输送管道的进料段上且该端还位于出料孔背离进料管道的一侧,封闭管道的另一端位于输送管道的出料段上且该端还位于排料孔朝向进料管道的一侧,封闭管道的外圆面设置有避让缺口,避让缺口呈半圆形缺口结构;/n出料管道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结构且出料管道同轴固定套设于输送管道的出料段外部,出料管道的外圆面竖直朝下设置有输出管道且输出管道与排料孔之间相互接通,安装架体上倾斜设置有出料引导板且出料引导板的底端位于输出管道的正下方;/n管道组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为管道组一与管道组二,管道组一的一端与设置于固定外壳一上的连接套管连接接通,管道组一的另一端与设置于固定外壳二上的连接孔连接接通,管道组二的一端与设置于固定外壳一上的连接孔连接接通,管道组二的另一端与设置于固定外壳二上的连接套管连接接通;/n壳体组的运动状态分为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并且壳体组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壳体组处于关闭状态时,封闭管道对进料缺口进行密封,壳体组处于打开状态时,避让缺口与进料缺口接通并且封闭管道撤销对进料缺口的密封;/n工作人员将种菌豆豉倾倒至进料漏斗内,种菌豆豉经进料漏斗引导掉落至输送管道的进料段内;/nS2:所述的管链输送机构用于牵引种菌豆豉在壳体组内进行输送,种菌豆豉首先会通过出料孔掉落至翻铲打散装置内;/n翻铲打散装置包括翻铲打散机构、触发机构,触发机构用于控制壳体组的运动状态;/n翻铲打散机构包括转筒壳、翻铲电机、动力传递构件,转筒壳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圆形筒壳结构,转筒壳的封闭端同轴开设有安装孔,转筒壳通过安装孔同轴活动套设于封闭管道的外部且安装孔位于避让缺口朝向出料管道的一侧,转筒壳的开口端设置有安装筒盖,安装筒盖为两端开口的圆台形壳体结构且安装筒盖的大端与转筒壳的开口端之间同轴固定,安装筒盖的小端同轴套设于输送管道的进料段外部,安装筒盖的小端还位于出料孔与进料管道之间,转筒壳的腔壁还设置有翻铲凸板,翻铲凸板为延伸方向平行于转筒壳轴向的矩形板体且翻铲凸板沿转筒壳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的转筒壳对应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为安装于管道组一上的转筒壳一、安装于管道组二上的转筒壳二;/n动力传递构件设置于翻铲电机与两个转筒壳之间,并且动力传递构件用于接收翻铲电机的动力并将该动力传递给两个转筒壳供其转动所需;/n管链输送机构运行并牵引种菌豆豉在壳体组内进行输送,种菌豆豉会通过出料孔掉落至安装筒盖内且种菌豆豉经安装筒盖的倾斜腔壁引导至转筒壳内,同时,翻铲电机运行并通过动力传递构件牵引转筒壳绕自身轴向转动,转筒壳转动并通过翻铲凸板实现对种菌豆豉的翻铲打散目的;/nS3:一段时间后,转筒壳内的种菌豆豉达到一定数量时,管链输送机构停止运行,接着,转筒壳继续转动并使转筒壳内的种菌豆豉均被打散完毕;/nS4:触发机构运行并使壳体组切换至打开状态,此后,转筒壳转动并通过翻铲凸板牵引打散后的种菌豆豉经进料缺口掉落至输送管道的接收段内;/nS5:一段时间后,位于转筒壳内且被打散的种菌豆豉大部分通过进料缺口掉落至输送管道的接收段内,此时,触发机构运行并使壳体组切换至关闭状态;/nS6:管链输送机构继续运行并牵引打散后的种菌豆豉运动,打散后的种菌豆豉最终通过排料孔、输出管道、出料引导板引导向外输出,同时,新的种菌豆豉通过出料孔、安装筒盖引导掉落至转筒壳内,如此往复。/...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豆豉制取的分散控制方法,其步骤在于:
S1:工作人员将种菌豆豉倾倒至安装于安装架体上的管链输送装置内;
管链输送装置包括壳体组、管链输送机构,壳体组包括固定外壳、管道组,固定外壳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矩形外壳结构且固定外壳的上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固定端盖,固定外壳固定于安装架体上,固定外壳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外壳之间的区域为安装区,两个固定外壳分别为固定外壳一与固定外壳二;
固定外壳朝向安装区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套管与连接孔,连接套管的轴向平行于两个固定外壳之间的距离方向,连接孔的轴向平行于连接套管的轴向且两者位于同一高度,设置于固定外壳一上的连接套管与设置于固定外壳二上的连接孔之间呈同轴布置,设置于固定外壳一上的连接孔与设置于固定外壳二上的连接套管之间呈同轴布置;
管道组包括输送管道、封闭管道、出料管道,输送管道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结构且输送管道的轴向平行于两个固定外壳之间的距离方向,输送管道沿自身轴向分为三部分并分别为进料段、出料段、以及位于进料段与出料段之间的接收段,进料段的外圆面竖直朝上设置有进料管道且进料管道的顶端设置有进料漏斗,进料段的外圆面竖直朝下设置有出料孔且出料孔靠近接收段,接收段的外圆面设置有进料缺口,进料缺口呈半圆形缺口结构且进料缺口位于接收段的正上方,出料段的外圆面竖直朝下设置有排料孔;
封闭管道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结构,封闭管道同轴活动安装于输送管道的外部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封闭管道的一端位于输送管道的进料段上且该端还位于出料孔背离进料管道的一侧,封闭管道的另一端位于输送管道的出料段上且该端还位于排料孔朝向进料管道的一侧,封闭管道的外圆面设置有避让缺口,避让缺口呈半圆形缺口结构;
出料管道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结构且出料管道同轴固定套设于输送管道的出料段外部,出料管道的外圆面竖直朝下设置有输出管道且输出管道与排料孔之间相互接通,安装架体上倾斜设置有出料引导板且出料引导板的底端位于输出管道的正下方;
管道组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为管道组一与管道组二,管道组一的一端与设置于固定外壳一上的连接套管连接接通,管道组一的另一端与设置于固定外壳二上的连接孔连接接通,管道组二的一端与设置于固定外壳一上的连接孔连接接通,管道组二的另一端与设置于固定外壳二上的连接套管连接接通;
壳体组的运动状态分为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并且壳体组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壳体组处于关闭状态时,封闭管道对进料缺口进行密封,壳体组处于打开状态时,避让缺口与进料缺口接通并且封闭管道撤销对进料缺口的密封;
工作人员将种菌豆豉倾倒至进料漏斗内,种菌豆豉经进料漏斗引导掉落至输送管道的进料段内;
S2:所述的管链输送机构用于牵引种菌豆豉在壳体组内进行输送,种菌豆豉首先会通过出料孔掉落至翻铲打散装置内;
翻铲打散装置包括翻铲打散机构、触发机构,触发机构用于控制壳体组的运动状态;
翻铲打散机构包括转筒壳、翻铲电机、动力传递构件,转筒壳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圆形筒壳结构,转筒壳的封闭端同轴开设有安装孔,转筒壳通过安装孔同轴活动套设于封闭管道的外部且安装孔位于避让缺口朝向出料管道的一侧,转筒壳的开口端设置有安装筒盖,安装筒盖为两端开口的圆台形壳体结构且安装筒盖的大端与转筒壳的开口端之间同轴固定,安装筒盖的小端同轴套设于输送管道的进料段外部,安装筒盖的小端还位于出料孔与进料管道之间,转筒壳的腔壁还设置有翻铲凸板,翻铲凸板为延伸方向平行于转筒壳轴向的矩形板体且翻铲凸板沿转筒壳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的转筒壳对应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为安装于管道组一上的转筒壳一、安装于管道组二上的转筒壳二;
动力传递构件设置于翻铲电机与两个转筒壳之间,并且动力传递构件用于接收翻铲电机的动力并将该动力传递给两个转筒壳供其转动所需;
管链输送机构运行并牵引种菌豆豉在壳体组内进行输送,种菌豆豉会通过出料孔掉落至安装筒盖内且种菌豆豉经安装筒盖的倾斜腔壁引导至转筒壳内,同时,翻铲电机运行并通过动力传递构件牵引转筒壳绕自身轴向转动,转筒壳转动并通过翻铲凸板实现对种菌豆豉的翻铲打散目的;
S3:一段时间后,转筒壳内的种菌豆豉达到一定数量时,管链输送机构停止运行,接着,转筒壳继续转动并使转筒壳内的种菌豆豉均被打散完毕;
S4:触发机构运行并使壳体组切换至打开状态,此后,转筒壳转动并通过翻铲凸板牵引打散后的种菌豆豉经进料缺口掉落至输送管道的接收段内;
S5:一段时间后,位于转筒壳内且被打散的种菌豆豉大部分通过进料缺口掉落至输送管道的接收段内,此时,触发机构运行并使壳体组切换至关闭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权九翡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