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自然的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营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7249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自然的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营建方法,采用人工途径营建一种与杉木在天然林中分布格局相似的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该方法包括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混交比例面积的确定和幼林抚育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不仅具有造林技术简单,而且通过仿自然混交方式进行造林,还具有造林成活率高,林分生长表现优良,能有效满足现有情况下生产需求,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自然的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营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林木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仿自然的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营建方法。
技术介绍
福建省是全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也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山多林多是福建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根据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通报,福建省森林面积801.27万hm2,森林覆盖率65.95%;森林蓄积达60796.15万m3,其中人工林蓄积24853.23万m3。在福建人工林用材树种中,随着近年来马尾松松材线虫的影响,杉木成为最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其面积约占福建省人工林总面积的46%左右,成为山区林农脱贫致富的首选树种。长期以来的林业生产实践表明,由于杉木生物学特性以及传统栽培方式的影响,杉木纯林连栽引发地力衰退、林分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降低了林分质量,影响了杉木人工林林地的可持续经营。杉木由于具有生长快、出材率高、病虫少等优点,林农普遍喜欢种植杉木,目前大部分的林地已进入或即将进入连栽第三代经营。因此,如何改变传统杉木纯林的经营方式,提高杉木人工林的林分质量,实现杉木人工林林地的可持续经营,已成为当今林业工作者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大量研究表明,营建杉阔混交林是解决杉木连栽引起的产量下降等问题的较佳解决途径。为此,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林业工作者从混交树种组成、混交株数比例以及混交方式上营建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杉阔混交林。然而,由于传统混交模式忽略了树种间的生长速度的差异以及在造林密度及营林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导致杉阔混交林混交效果不佳,达不到预期目的。针对传统杉阔混交林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专利技术者在前期对杉木天然林群落调查中发现:在天然林中,杉木呈聚集状分布,而且杉木是生长在阔叶树当中。因此,根据杉木天然林中杉木与其他阔叶树种的分布格局,通过人工方式营建一种仿自然的杉阔混交林来解决当前杉木连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仿自然的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营建方法,采用仿自然的杉木与火力楠仿自然混交林的造林方法,该方法具有不仅具有造林技术简单,而且通过仿自然混交方式进行造林,还具有造林成活率高,林分生长表现优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自然的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造林地选择杉木连栽2代林地或以上,地位指数16及以上,地势较平缓的采伐迹地;(2)采伐迹地采用带状整地方式清理采伐剩余物;(3)造林在每年春季1-3月份进行;(4)造林所用杉木为第三代种子园种子繁育的实生苗或优良无性系,所用杉木及火力楠均为1年生苗,苗木规格达到国家一级苗标准,造林挖穴规格为40cm×30cm×30cm,造林前施钙镁磷作为基肥,施肥量0.3kg/株;(5)混交造林模式采用混交面积比例为杉木∶火力楠=1∶1.5,内圈种植杉木外圈种植火力楠;其中杉木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株行距2m×2m;火力楠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株行距为2m×2m;(6)幼林抚育。上述步骤(6)所述的幼林抚育具体包括以下步骤:①混交造林后当年4月份扩穴、培土、扶苗及施肥,施复合肥0.1Kg/株;5月份培土、带锄及除萌;9月-10月带锄;12月底进行造林成活率调查,同时开展补植工作;②混交造林第2年4月份带锄,施复合肥0.2Kg/株;9月-10月带锄;③混交造林第3年4月-5月带锄;9月-10月劈草;④混交造林第4年林分初步郁闭后,将靠近地面的一轮侧枝砍除;(7)林分间伐及主伐更新上述步骤(7)所述的林分间伐及主伐更新措施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混交造林8年后,进行透光伐,伐除被压木、病木和枯死木,杉木及火力楠;2)混交造林14年后,进行择伐,砍小留大,伐除生长势较弱的单株,杉木及火力楠保留密度1650株/hm2;3)混交造林25年后,进行杉木主伐,杉木主伐采用团状主伐,注意保护火力楠;杉木采伐迹地采用团状更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以往杉阔混交林营建主要是按株数比来确定的,而本专利技术是按混交树种的种植面积比来确定的,其优势在于营建成本低、林分管理技术易掌握、可操作性更强;2.以往杉阔块状混交林营建时,杉木及阔叶树块状大小具有随意性。本专利技术确定的杉木与火力楠最佳混交比例面积不仅能最大程度发挥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保持林地的长期生产力,生态效益显著,可实现经济与生态共赢。附图说明图1为仿自然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营建模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公开而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仿自然的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营建方法的基本步骤:①造林地选择杉木连栽2代林地或以上,地位指数16及以上,地势较平缓的采伐迹地;②采伐迹地采用带状整地方式清理采伐剩余物;③造林在每年春季1-3月份进行;④造林所用杉木为第三代种子园种子繁育的实生苗或优良无性系,所用杉木及火力楠均为1年生苗,苗木规格达到国家一级苗标准,造林挖穴规格为40cm×30cm×30cm,造林前施钙镁磷作为基肥,施肥量0.3kg/株;⑤混交造林模式采用混交面积比例为杉木∶火力楠=1∶1.5;杉木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采取如图1示意图所示的团状进行种植,株行距2m×2m。火力楠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围绕团状杉木进行种植,株行距为2m×2m。如图1所示内圈种植杉木外圈种植火力楠,根据造林面积的大小来确定内外圈杉木和火力楠实际造林面积的大小,但它们之间的面积比例是固定的,即杉木:火力楠=1:1.5。⑥混交造林后当年4月份扩穴、培土、扶苗及施肥,施复合肥0.1Kg/株;5月份培土、带锄及除萌;9月-10月带锄;12月底进行造林成活率调查,同时开展补植工作;混交造林第2年4月份带锄,施复合肥0.2Kg/株;9月-10月带锄。混交造林第3年4月-5月带锄;9月-10月劈草。混交造林第4年林分初步郁闭后,将靠近地面的一轮侧枝砍除。⑦混交造林8年后,进行透光伐,伐除被压木、病木和枯死木,杉木及火力楠保留密度1950株/hm2。混交造林14年后,进行择伐,砍小留大,伐除生长势较弱的单株,杉木及火力楠保留密度1650株/hm2。⑧混交造林25年后,进行杉木主伐,杉木主伐采用团状主伐,注意保护火力楠。杉木采伐迹地采用团状更新。以下结合实施例1和对照组1和2的试验结果作进一步说明实施地点: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试验林2018年年初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选择连栽2代、地势较平缓、同一坡面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作为实验地。试验设计见表1,采用带状整地方式清理采伐剩余物,整地规格40cm×30cm×30cm,试验地造林密度均为2500株/hm2,株行距2m×2m,基肥为钙镁磷肥,施肥量0.2kg,杉木幼苗采用“洋061”杉木优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自然的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 造林地选择杉木连栽2代林地或以上,地位指数16及以上,地势较平缓的采伐迹地;/n(2)采伐迹地采用带状整地方式清理采伐剩余物;/n(3)造林在每年春季1-3月份进行;/n(4)造林所用杉木为第三代种子园种子繁育的实生苗或优良无性系,所用杉木及火力楠均为1年生苗,苗木规格达到国家一级苗标准,造林挖穴规格为40 cm×30 cm×30 cm,造林前施钙镁磷作为基肥,施肥量0.3 kg/株;/n(5)混交造林模式采用混交面积比例为杉木∶火力楠=1∶1.5,内圈种植杉木,外圈种植火力楠;其中杉木造林密度为2500株/h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自然的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造林地选择杉木连栽2代林地或以上,地位指数16及以上,地势较平缓的采伐迹地;
(2)采伐迹地采用带状整地方式清理采伐剩余物;
(3)造林在每年春季1-3月份进行;
(4)造林所用杉木为第三代种子园种子繁育的实生苗或优良无性系,所用杉木及火力楠均为1年生苗,苗木规格达到国家一级苗标准,造林挖穴规格为40cm×30cm×30cm,造林前施钙镁磷作为基肥,施肥量0.3kg/株;
(5)混交造林模式采用混交面积比例为杉木∶火力楠=1∶1.5,内圈种植杉木,外圈种植火力楠;其中杉木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株行距2m×2m;火力楠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株行距为2m×2m;
(6)幼林抚育;
(7)林分间伐及主伐更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自然的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的幼林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光球叶义全郑宏许珊珊曹世江林开敏林思祖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