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5G通讯的智能水肥灌溉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24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5G通讯的智能水肥灌溉一体机,属于水肥灌溉一体机领域;一种基于5G通讯的智能水肥灌溉一体机包括一体机机箱和信号传输电路,信号传输电路包括信号稳定模块和限流提速模块,限流提速模块通过将三极管Q8降压减少,流过三极管Q9的电流增大,从而改变信号传输速度,使得集成电路U6振荡的占空比发生变化,达到限流和提速的目的;在信号稳定模块中,稳压芯片U1和与非门U2进行信号稳定输出,避免在一些干扰强的工作场合下,在输出端加有第一放大电路与第二放大电路,信号过小,将进行一次放大;信号中存在杂波,将利用第二放大电路进行滤波调整在进行放大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更好的提升信号的传输速度和减少信号在传输中的衰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5G通讯的智能水肥灌溉一体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5G通讯的智能水肥灌溉一体机,属于水肥灌溉一体机领域。
技术介绍
智能水肥灌溉系统,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对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情况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同时系统通过分析处理传感器数据信息,实现智能化灌溉。随着5G通讯技术的发展,智慧农业将利用5G技术得到质的飞跃,现在水肥灌溉一体机采用的是4G通讯,可以基本满足普通农民的小范围灌溉施肥,但是对于大范围的种植,现有的水肥灌溉一体机还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水肥灌溉一体机在信号传输速度上无法满足5G标准;2.水肥灌溉一体机信号传输衰减过于严重,导致信号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提供一种基于5G通讯的智能水肥灌溉一体机,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技术方案:一种基于5G通讯的智能水肥灌溉一体机,包括一体机机箱和信号传输电路,信号传输电路包括信号稳定模块和限流提速模块;信号稳定模块进行传输信号的传输稳定,限流提速模块提高信号传输的速度与限流。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限流提速模块包括集成电路U6、三极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放大器U5、放大器U7、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可调电阻Z2、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场效应管A2、场效应管A3;其中所述集成电路U6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6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14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6的4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6的5号管脚、3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3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6的7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6的8号管脚与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6的6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5的4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所述放大器U5的2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12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5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放大器U5的3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和所述可调电阻Z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与所述放大器U7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2号管脚与所述可调电阻Z2的可调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场效应管A2的源极和所述场效应管A3的源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A2的栅极与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A2的漏极与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A3的栅极与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A3的漏极与所述二极管D15的正极连接,所述可调电阻Z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稳定模块包括稳压芯片U1、与非门U2、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二极管D1、二极管D2、双向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可调电阻Z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解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1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其中所述稳压芯片U1的3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与非门U2的2号管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13号管脚与所述与非门U2的2号管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15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6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和所述稳压芯片U1的4号管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10号管脚与所述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所述双向二极管D3的侧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12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所述双向二极管D3的一端连接,所述双向二极管D3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解电容C4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解电容C4的负极和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可调电阻Z1的一端和可调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与非门U2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可调电阻Z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信号稳定模块中设有放大模块,所述放大模块包括第一放大电路与第二放大电路。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放大器U3、电容C10、电容C7、电阻R6、电阻R7、电容C8、电容C9、电阻R8、场效应管A1;所述放大器U3的8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3的4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3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3的3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9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3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A1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A1的源极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A1的栅极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在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5G通讯的智能水肥灌溉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稳定模块和限流提速模块;所述信号稳定模块进行传输信号的传输稳定,所述限流提速模块提高信号传输的速度与限流;/n所述限流提速模块包括集成电路U6、三极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放大器U5、放大器U7、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可调电阻Z2、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场效应管A2、场效应管A3;其中所述集成电路U6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6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14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6的4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6的5号管脚、3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3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6的7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6的8号管脚与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6的6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5的4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所述放大器U5的2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12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5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放大器U5的3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和所述可调电阻Z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与所述放大器U7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2号管脚与所述可调电阻Z2的可调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场效应管A2的源极和所述场效应管A3的源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A2的栅极与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A2的漏极与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A3的栅极与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A3的漏极与所述二极管D15的正极连接,所述可调电阻Z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5G通讯的智能水肥灌溉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稳定模块和限流提速模块;所述信号稳定模块进行传输信号的传输稳定,所述限流提速模块提高信号传输的速度与限流;
所述限流提速模块包括集成电路U6、三极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放大器U5、放大器U7、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可调电阻Z2、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场效应管A2、场效应管A3;其中所述集成电路U6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6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14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6的4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6的5号管脚、3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3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6的7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6的8号管脚与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6的6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5的4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所述放大器U5的2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12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5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放大器U5的3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和所述可调电阻Z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与所述放大器U7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2号管脚与所述可调电阻Z2的可调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场效应管A2的源极和所述场效应管A3的源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A2的栅极与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A2的漏极与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A3的栅极与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A3的漏极与所述二极管D15的正极连接,所述可调电阻Z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5G通讯的智能水肥灌溉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稳定模块包括稳压芯片U1、与非门U2、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二极管D1、二极管D2、双向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可调电阻Z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解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1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其中所述稳压芯片U1的3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与非门U2的2号管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华苗珍孟国华张金慧管连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科沃云计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