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屏蔽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204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屏蔽箱,包括由内壳体和外壳体组成的箱体和连接电缆,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分别限定为内部具有空腔的腔室,所述外壳体将所述内壳体包覆于其内且间隔设置,所述内壳体内部安装有第一滤波接口,所述外壳体后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安装有第二滤波接口,所述第一滤波接口通过连接电缆与第二滤波接口相连接。在内壳体内部和外壳体分别安装第一滤波接口和第二滤波接口,再通过连接电缆将第一滤波接口和第二滤波接口连接,减少了外部信号源对内壳体内部待检测产品的信号干扰,同时内壳体和外壳体的结构也有效提高了屏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屏蔽箱
本技术涉及屏蔽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屏蔽箱。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各类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趋向无线方向发展。为了确保各类电子设备(如蓝牙设备、无线设备(WiFi或4G产品))具有良好的无线传输功能,需要在产品的开发制作阶段对产品进行传输功能的测试(射频测试),而为了提供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使其不受外界其他信号测试环境的影响,需要将待测产品置于信号屏蔽装置。屏蔽箱作为一种信号屏蔽装置,其是利用导电或者导磁材料制成的壳、板、套等各种形状的屏蔽体,将电磁能力限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用于抑制辐射干扰,并对传导和辐射进行处理,以实现被测无线通讯设备可以在无干扰的测试环境进行测试。现有的屏蔽箱中,对于箱体中各个插口的的电磁干扰比较大,对于一些对无线传输要求较高的产品,会影响其测试效果,有可能会影响产品的后续加工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双层屏蔽箱,旨在减少外界其他信号对屏蔽箱的信号干扰,同时提高箱体各个插口的电磁屏蔽效果,提高测试产品的准确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包括由内壳体和外壳体组成的箱体和连接电缆,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分别限定为内部具有空腔的腔室,所述外壳体将所述内壳体包覆于其内且间隔设置,所述内壳体内部安装有第一滤波接口,所述外壳体后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安装有第二滤波接口,所述第一滤波接口通过连接电缆与第二滤波接口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滤波接口的支架以及贯穿其壳体的通孔,所述第一滤波接口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连接电缆穿过通孔与第二滤波接口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后端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安装有第一波导窗。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波接口安装于外壳体后端。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设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安装有第二波导窗,所述第二波导窗安装有风扇。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后端设有凹槽,所述通孔和第一波导窗设置于所述凹槽,所述凹槽朝向第二滤波接口方向设有挡板,。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前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箱体还包括可枢转安装于外壳体的开关门,所述开关门可在将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同时关闭和将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同时打开的位置之间摆动。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间隔之间设有吸波棉和导电硅胶。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内部设有沿其长度位置分布的LED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波接口和第二滤波接口由相对应的电源接口,信号线接口以及数据接口组成。本技术技术方案在内壳体内部和外壳体分别安装第一滤波接口和第二滤波接口,再通过连接电缆将第一滤波接口和第二滤波接口连接,减少了外部信号源对内壳体内部待检测产品的信号干扰,同时内壳体和外壳体的结构也有效提高了屏蔽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后视图;图3为A部分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隐藏外壳体后立体示意图。在本技术中,1为内壳体,10为第一开口,11为支架,12为通孔,13为第一通风孔,14为第一波导窗,15为挡板,16为凹槽,2为外壳体,20为第二开口,21为第二通风孔,22为第二波导窗,23为风扇,24为安装槽,3为第一滤波接口,4为第二滤波接口,5为连接电缆,6为开关门,7为LED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双层屏蔽箱。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4所示,该双层屏蔽箱,包括由内壳体1和外壳体2组成的箱体和连接电缆5,所述箱体由内壳体1和外壳体2组成,所述内壳体1和外壳体2分别限定为内部具有空腔的腔室,所述外壳体2将所述内壳体1包覆于其内且间隔设置,所述内壳体1内部安装有第一滤波接口3,所述外壳体2后部设有安装槽24,所述安装槽24安装有第二滤波接口4,所述第一滤波接口3通过连接电缆5与第二滤波接口4相连接。在内壳体1内部和外壳体2分别安装第一滤波接口3和第二滤波接口4,再通过连接电缆5将第一滤波接口3和第二滤波接口4连接,减少了外部信号源对内壳体1内部待检测产品的信号干扰,同时内壳体1和外壳体2的结构也有效提高了屏蔽效果。箱子采用双层壳体和双接口滤波,经测试屏蔽效果可以达到800MHZ-6GHZ>100db。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1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滤波接口3的支架11以及贯穿其壳体的通孔12,所述第一滤波接口3安装于所述支架11,所述连接电缆5穿过通孔12与第二滤波接口4相连接。通过通孔12的设计可以减少外部信号源对内壳体1内的电磁干扰。更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1后端设有第一通风孔13,所述通风孔安装有第一波导窗14。波导窗为使电磁波基本上透明传输而设计的气密或液密的阻挡物。具体地,所述第二滤波接口4安装于外壳体2后端。更具体地,所述外壳体2设有第二通风孔21,所述第二通风孔21安装有第二波导窗,所述第二波导窗安装有风扇23。在本技术中,所述内壳体1后端设有凹槽16,所述凹槽16朝向第二滤波接口4方向设有挡板15,所述通孔12和第一波导窗14设置于所述凹槽16。通过挡板15将通孔12与外壳体2阻隔,进一步地提高屏蔽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1和外壳体2前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10和第二开口20,所述第一开口10和第二开口20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箱体还包括可枢转安装于外壳体的开关门6,所述开关门6可在将第一开口10与第二开口20同时关闭和将第一开口10与第二开口20同时打开的位置之间摆动。在本技术中,所述内壳体1和外壳体2间隔之间设有吸波棉和导电硅胶,通过吸波棉和导电硅胶进一步提高屏蔽效果。具体地,所述内壳体1内部设有沿其长度位置分布的LED灯7。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屏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所述箱体由内壳体和外壳体组成,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分别限定为内部具有空腔的腔室,所述外壳体将所述内壳体包覆于其内且间隔设置;/n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内部安装有第一滤波接口;/n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后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安装有第二滤波接口;/n连接电缆,所述第一滤波接口通过连接电缆与第二滤波接口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屏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由内壳体和外壳体组成,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分别限定为内部具有空腔的腔室,所述外壳体将所述内壳体包覆于其内且间隔设置;
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内部安装有第一滤波接口;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后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安装有第二滤波接口;
连接电缆,所述第一滤波接口通过连接电缆与第二滤波接口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屏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滤波接口的支架以及贯穿其壳体的通孔,所述第一滤波接口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连接电缆穿过通孔与第二滤波接口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屏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后端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安装有第一波导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屏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波接口安装于外壳体后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屏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设有第二通风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纪宏李洪学钟观长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钲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