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齿轮减速机构的智能锁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113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齿轮减速机构的智能锁电机,包括电机外壳,电机外壳内设有马达,马达同轴传动主动齿轮;第一副齿轮位于主动齿轮正上方并与其啮合,第二副齿轮位于主动齿轮正下方并与其啮合;第一联动轴和第二电动轴上还固定套设有第一蜗杆柱和第二蜗杆柱,且第一蜗杆柱和第二蜗杆柱的旋线对应电机外壳横轴线镜像对称;位于电机外壳内部的电机轴上固定套设有减速涡轮,减速涡轮上端与第一蜗杆柱的旋线啮合,底端与第二蜗杆柱的旋线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电机轴的转动速率大大降低,结构紧凑,传动效果好,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齿轮减速机构的智能锁电机
本技术涉及智能锁电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齿轮减速机构的智能锁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机器人、智能锁等领域均需借助电机实现电能的转换或传递,尤其是智能锁领域的微型指纹锁,微型指纹锁是一种以人体手指部位的指纹为识别载体和手段的智能锁具,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和现代五金工艺的完美结晶,而指纹锁的核心部件电机是驱动器,是整个指纹锁力量的转换中枢,电机若停止工作或障碍,锁将会自动开启和无法锁定,由于原动机的速度太高无法直接驱动工作机或执行机构,通常原动机需要借助减速装置减速,减速装置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市场上很多电机减速装置采用多个零散的齿轮啮合传递能量,但此结构不够紧凑,传动比范围较小,传动精度不高、经济性较低,回程间隙较大,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齿轮减速机构的智能锁电机,能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齿轮减速机构的智能锁电机,包括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内腔一侧固定设有马达,所述马达通过马达轴的末端同轴传动主动齿轮;所述马达上下两侧的电机外壳内腔分别设有第一联动轴和第二电动轴,所述第一联动轴和第二联动轴的两端均通过侧轴承座和电机外壳内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联动轴和第二联动轴上分别固定套设有第一副齿轮和第二副齿轮,所述第一副齿轮位于主动齿轮正上方并与其啮合,所述第二副齿轮位于主动齿轮正下方并与其啮合;所述第一联动轴和第二电动轴上还固定套设有第一蜗杆柱和第二蜗杆柱,且所述第一蜗杆柱和第二蜗杆柱的旋线对应电机外壳横轴线镜像对称;所述电机外壳内腔的前后侧之间设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一端通过后轴承座与电机外壳内腔后壁转动连接,另一端轴承穿设电机外壳外壁并延伸至外部末端设有联轴器;位于所述电机外壳内部的电机轴上固定套设有减速涡轮,所述减速涡轮上端与第一蜗杆柱的旋线啮合,底端与第二蜗杆柱的旋线啮合。优选的,所述第一副齿轮和第二副齿轮的规格相同。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副齿轮和第二副齿轮的齿轮比为1:2至1:4之间所述第一副齿轮和第二副齿轮规格相同,所述主动齿轮和第一副齿轮的齿轮比为1:2至1:4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蜗杆柱和第二蜗杆柱的规格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蜗杆柱与第二蜗杆柱规格相同,所述减速涡轮和第一蜗杆柱的啮合比为1:2至1:4之间。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第一副齿轮、第二副齿轮、第一蜗杆柱、第二蜗杆柱和减速涡轮均为高强度合金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同轴传送蜗杆,蜗杆再减速至减速涡轮,减速涡轮同轴带动电机轴的结构设计,使得电机轴的转动速率大大降低,结构紧凑,传动效果好,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副齿轮和第二副齿轮的啮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减速涡轮与第一蜗杆柱和第二蜗杆柱的连接位置示意图;其中:1、电机外壳;2、马达;3、侧轴承座;4、马达轴;5、主动齿轮;6、第一副齿轮;7、第二副齿轮;8、第一联动轴;9、第二联动轴;10、第一蜗杆柱;11、第二蜗杆柱;12、减速涡轮;13、电机轴;14、后轴承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1,请参照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齿轮减速机构的智能锁电机,包括电机外壳1,电机外壳1内腔一侧固定设有马达2,马达2通过马达轴4的末端同轴传动主动齿轮5;马达2上下两侧的电机外壳1内腔分别设有第一联动轴8和第二电动轴,第一联动轴8和第二联动轴9的两端均通过侧轴承座3和电机外壳1内腔转动连接;第一联动轴8和第二联动轴9上分别固定套设有第一副齿轮6和第二副齿轮7,第一副齿轮6位于主动齿轮5正上方并与其啮合,第二副齿轮7位于主动齿轮5正下方并与其啮合;第一联动轴8和第二电动轴上还固定套设有第一蜗杆柱10和第二蜗杆柱11,且第一蜗杆柱10和第二蜗杆柱11的旋线对应电机外壳1横轴线镜像对称;电机外壳1内腔的前后侧之间设有电机轴13,电机轴13一端通过后轴承座14与电机外壳1内腔后壁转动连接,另一端轴承穿设电机外壳1外壁并延伸至外部末端设有联轴器;位于电机外壳1内部的电机轴13上固定套设有减速涡轮12,减速涡轮12上端与第一蜗杆柱10的旋线啮合,底端与第二蜗杆柱11的旋线啮合。第一副齿轮6和第二副齿轮7规格相同,主动齿轮5和第一副齿轮6的齿轮比为1:2至1:4之间,主动齿轮5和第二副齿轮7的齿轮比为1:2至1:4之间;通过主动齿轮5与第一副齿轮6和第二副齿轮7之间的齿轮啮合比保持在1:2和1:4之间,使得主动齿轮5的转速传输至第一副齿轮6和第二副齿轮7时的转速大大降低,从而达到初步的减速效果。进一步的,第一蜗杆柱10与第二蜗杆柱11规格相同,减速涡轮12和第一蜗杆柱10的啮合比为1:2至1:4之间,减速涡轮12和第二蜗杆柱11的啮合比为1:2至1:4之间;因第一蜗杆柱10和第二蜗杆柱11与第一副齿轮6和第二副齿轮7分别位于相同转动的第一联动轴8和第二联动轴9上,使得第一蜗杆柱10和第二蜗杆柱11具有于第一副齿轮6和第二副齿轮7相同的转动,其转动相较于主动齿轮5已被初步减速;当减速涡轮12被第一蜗杆柱10和第二蜗杆柱11啮合转动时,因其啮合比小于1,使得减速涡轮12的转动再一次大大降低。主动齿轮5、第一副齿轮6、第二副齿轮7、第一蜗杆柱10、第二蜗杆柱11和减速涡轮12均为高强度合金材质;高强度合金材质的联动结构,保证了其之间的啮合强度。具体原理:本技术实用时,启动马达2,马达2通过马达轴4带动主动齿轮5转动,主动齿轮5带动第一副齿轮6和第二副齿轮7转动,因其采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的啮合结构,使得第一副齿轮6和第二副齿轮7的转速初步降低,达到初步减速的效果,第一副齿轮6和第二副齿轮7通过第一联动轴8和第二联动轴9同步同速传动第一蜗杆柱10和第二蜗杆柱11,因第一蜗杆柱10和第二蜗杆柱11与减速涡轮12之间采用啮合比小于1的啮合结构,使得减速涡轮12的转速再一次降低,从而经过两次减速的减速涡轮12相较于马达轴4转速已经大大降低,从而使得减速涡轮12同轴传动的电机轴13达到减速效果。本技术通过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同轴传送蜗杆,蜗杆再减速至减速涡轮,减速涡轮同轴带动电机轴的结构设计,使得电机轴的转动速率大大降低,结构紧凑,传动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齿轮减速机构的智能锁电机,包括电机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1)内腔一侧固定设有马达(2),所述马达(2)通过马达轴(4)的末端同轴传动主动齿轮(5);所述马达(2)上下两侧的电机外壳(1)内腔分别设有第一联动轴(8)和第二电动轴,所述第一联动轴(8)和第二联动轴(9)的两端均通过侧轴承座(3)和电机外壳(1)内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联动轴(8)和第二联动轴(9)上分别固定套设有第一副齿轮(6)和第二副齿轮(7),所述第一副齿轮(6)位于主动齿轮(5)正上方并与其啮合,所述第二副齿轮(7)位于主动齿轮(5)正下方并与其啮合;所述第一联动轴(8)和第二电动轴上还固定套设有第一蜗杆柱(10)和第二蜗杆柱(11),且所述第一蜗杆柱(10)和第二蜗杆柱(11)的旋线对应电机外壳(1)横轴线镜像对称;所述电机外壳(1)内腔的前后侧之间设有电机轴(13),所述电机轴(13)一端通过后轴承座(14)与电机外壳(1)内腔后壁转动连接,另一端轴承穿设电机外壳(1)外壁并延伸至外部末端设有联轴器;位于所述电机外壳(1)内部的电机轴(13)上固定套设有减速涡轮(12),所述减速涡轮(12)上端与第一蜗杆柱(10)的旋线啮合,底端与第二蜗杆柱(11)的旋线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齿轮减速机构的智能锁电机,包括电机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1)内腔一侧固定设有马达(2),所述马达(2)通过马达轴(4)的末端同轴传动主动齿轮(5);所述马达(2)上下两侧的电机外壳(1)内腔分别设有第一联动轴(8)和第二电动轴,所述第一联动轴(8)和第二联动轴(9)的两端均通过侧轴承座(3)和电机外壳(1)内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联动轴(8)和第二联动轴(9)上分别固定套设有第一副齿轮(6)和第二副齿轮(7),所述第一副齿轮(6)位于主动齿轮(5)正上方并与其啮合,所述第二副齿轮(7)位于主动齿轮(5)正下方并与其啮合;所述第一联动轴(8)和第二电动轴上还固定套设有第一蜗杆柱(10)和第二蜗杆柱(11),且所述第一蜗杆柱(10)和第二蜗杆柱(11)的旋线对应电机外壳(1)横轴线镜像对称;所述电机外壳(1)内腔的前后侧之间设有电机轴(13),所述电机轴(13)一端通过后轴承座(14)与电机外壳(1)内腔后壁转动连接,另一端轴承穿设电机外壳(1)外壁并延伸至外部末端设有联轴器;位于所述电机外壳(1)内部的电机轴(13)上固定套设有减速涡轮(12),所述减速涡轮(12)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彬雄王伟强苟磊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超颖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