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47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房,涉及锅炉暖通技术领域,其包括送水箱、热水储存箱、锅炉机、除尘机及烟囱,热水储存箱与锅炉机顶端通过管道连通,锅炉机顶端与除尘机底端之间连通有高温烟气输送管、除尘机与烟囱之间通过管道连通,高温烟气输送管外设置有夹套管,夹套管与高温烟气输送管之间形成空腔,送水箱底端与空腔一端之间连通有输水管,输水管上设有输送泵及输水阀,空腔另一端与锅炉机顶端之间连通有下液管,送水箱设有辅助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锅炉产生的余热进行二次利用,具有节能减耗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房
本技术涉及锅炉暖通
,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房。
技术介绍
锅炉房是放置锅炉及水泵等附属设备的机房。广泛用于城市供暖和用于医院,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锅炉作为火力电站的三大主机设备之一,伴随着我国火电行业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环保节能成为中国电力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公告号为CN20605593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燃气锅炉房,包括围护结构和锅炉房内设备,所述围护结构包括内层为复合彩钢板外层为保温防护板的围墙、屋顶及起承重作用的钢筋网格地面;所述锅炉房内设备包括锅炉模块、循环模块及控制模块,且不同模块之间各自独立;根据负荷需求,对锅炉及循环水泵数量可以进行组合增加或减少,组合式燃气锅炉房在分布时,根据总的供热需求,可以组合放置一到两个锅炉房或更多个。上述专利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组合式燃气锅炉房虽然布置紧凑,在空间方面减少了部分热量散失,但并没有从根源上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锅炉房主要的能耗来源于其煤的燃烧、电及水的使用,主要热量散失来自其高温尾气的排放等,但该组合式燃气锅炉房在这些方面没有做出该进,极大的造成了能源浪费,其节能降耗方面还亟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房,其能够对锅炉产生的余热进行二次利用,具有节能减耗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锅炉房,包括送水箱、热水储存箱、锅炉机、除尘机及烟囱,所述热水储存箱与锅炉机顶端通过管道连通,所述锅炉机顶端与除尘机底端之间连通有高温烟气输送管、所述除尘机与烟囱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高温烟气输送管外设置有夹套管,所述夹套管与高温烟气输送管之间形成空腔,所述送水箱底端与空腔一端之间连通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上设有输送泵及输水阀,所述空腔另一端与锅炉机顶端之间连通有下液管,所述送水箱设有辅助加热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水箱主要接受来自用户使用后的冷水,并送至锅炉机重新加热,热水储存箱主要为用户提供加热后的热水。夹套管的设置使来自输水管的冷水进入空腔后,被高温烟气输送管所散发出的热量预加热,预加热后的水进入锅炉机,有效的减少了锅炉机加热所产生的能耗。此外,辅助加热装置能够预先对送水箱内的水进行预加热,一方面避免了进入空腔的冷水与高温烟气输送管之间温差较大,导致高温烟气输送管外壁产生一层阻热膜,降低传热效率;另一方面,又有助于节约锅炉机加热所产生的能耗。可见,该锅炉房能够对高温烟气进行二次利用,具有节能减耗的优点。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水管与夹套管底端连通,所述下液管与夹套管顶端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高温烟气输送管连接的是锅炉机顶端与除尘机底端,因此输水管与夹套底端连通、下液管道与夹套顶端连通,实际上是一种冷水下进上出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冷水与高温烟气输送管的外壁充分接触,有效的提高了换热面积,提高了高温烟气的余热利用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夹套管的外壁设置有保温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的设置有效的减少了夹套管内的热量散失,有助于高温烟气与夹套管内冷水的充分换热,提高了高温烟气的余热利用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辅助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锅炉房房顶且相互串联的若干太阳能热水器、连通在输水管与太阳能热水器进水端之间的上水管、连通在太阳能热水器出水端与输水管之间的下水管、分别连通在上水管与下水管上的上水阀及下水阀,所述下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输送泵的进水口之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泵可以将送水箱内的冷水送入太阳能热水器里,通过太阳的热能完成冷水的预加热,然后通过下水管道送入锅炉机内,进一步节约了能源。将下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输送泵的进水口之前,则起到了输水管内水循环的作用;其次,防止了由于输送泵的压力导致下水管内的水无法正常进入锅炉机内的问题。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水管连通有设置在锅炉房房顶的高位储水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位储水箱可以储存太阳能热水器所加热的水,提升了输水管内可供加热的水量,有助于能源的节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锅炉房内的顶面设置有抽气扇,所述抽气扇的出气端连通有余热利用管,所述余热利用管的一端沿上至下缠绕设置在送水箱的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锅炉房内残余的热量随热空气被抽气扇吸入余热利用管内,由于余热利用管的一端缠绕设置在送水箱的侧壁上,因此,锅炉房内的余热再次得到利用,进一步节约了能源。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锅炉房内的顶面呈弧形,所述抽气扇设置在锅炉房内顶面的最高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锅炉房内的顶面设置为弧形,有利于热空气更加迅速的聚集在抽气扇处,提高了锅炉房内余热的利用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锅炉房内设置有废水地沟,所述余热利用管的出气口伸入废水地沟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余热利用管内的热空气与送水箱的侧壁完成热量交换时,余热利用管内的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废水地沟内的设置为这些水滴提供力处理的场所。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夹套管、保温层及辅助加热装置,使高温烟气的热量得到二次利用,同时使有效的减少了锅炉机加热时所产生的能耗;2.通过设置高位储水箱,提升了输水管内可供加热的水量,有助于能源的节约;3.通过设置抽气扇、余热利用管,使锅炉房内的余热再次得到利用,进一步节约了能源。附图说明图1是锅炉房位于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锅炉房位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送水箱;2、热水储存箱;3、锅炉机;4、除尘机;5、烟囱;6、高温烟气输送管;7、夹套管;8、输水管;9、输送泵;10、输水阀;11、下液管;12、太阳能热水器;13、上水管;14、下水管;15、上水阀;16、下水阀;17、高位储水箱;18、抽气扇;19、余热利用管;20、废水地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锅炉房,包括送水箱1、热水储存箱2、锅炉机3、除尘机4及烟囱5,热水储存箱2与锅炉机3顶端通过管道连通,送水箱1主要接受来自用户使用后的冷水,并送至锅炉机3重新加热,热水储存箱2主要为用户提供加热后的热水。锅炉机3顶端与除尘机4底端之间连通有高温烟气输送管6,高温烟气输送管6包括与锅炉机3连通的第一水平段、竖直段及与除尘机4底端连通的第二水平段。除尘机4与烟囱5之间通过管道连通,且该管道之间安装有送风机。为了使高温烟气的热量得以利用,减少锅炉机3的能耗,在高温烟气输送管6外设置有夹套管7,夹套管7与高温烟气输送管6之间形成空腔,送水箱1底端与空腔一端之间连通有输水管8,输水管8上安装有输送泵9及输水阀10,空腔另一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房,包括送水箱(1)、热水储存箱(2)、锅炉机(3)、除尘机(4)及烟囱(5),所述热水储存箱(2)与锅炉机(3)顶端通过管道连通,所述锅炉机(3)顶端与除尘机(4)底端之间连通有高温烟气输送管(6)、所述除尘机(4)与烟囱(5)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烟气输送管(6)外设置有夹套管(7),所述夹套管(7)与高温烟气输送管(6)之间形成空腔,所述送水箱(1)底端与空腔一端之间连通有输水管(8),所述输水管(8)上设有输送泵(9)及输水阀(10),所述空腔另一端与锅炉机(3)顶端之间连通有下液管(11),所述送水箱(1)设有辅助加热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房,包括送水箱(1)、热水储存箱(2)、锅炉机(3)、除尘机(4)及烟囱(5),所述热水储存箱(2)与锅炉机(3)顶端通过管道连通,所述锅炉机(3)顶端与除尘机(4)底端之间连通有高温烟气输送管(6)、所述除尘机(4)与烟囱(5)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烟气输送管(6)外设置有夹套管(7),所述夹套管(7)与高温烟气输送管(6)之间形成空腔,所述送水箱(1)底端与空腔一端之间连通有输水管(8),所述输水管(8)上设有输送泵(9)及输水阀(10),所述空腔另一端与锅炉机(3)顶端之间连通有下液管(11),所述送水箱(1)设有辅助加热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8)与夹套管(7)底端连通,所述下液管(11)与夹套管(7)顶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管(7)的外壁设置有保温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锅炉房房顶且相互串联的若干太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治侠谭梦龙张辉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力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