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900t/d高热值生活垃圾焚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43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900t/d高热值生活垃圾焚烧炉,它公开了一种炉膛宽度为4.5~8米,由位于炉膛底部的炉排(1),前端的进料口(2),尾端的排渣口(3),炉排两侧的耐火炉墙(8),在炉膛上部的炉膛壁前拱(4)及两台点火燃烧器(6),侧壁(9)及辅助燃烧器(7),炉膛前中部的第一烟道(10),第一烟道下部的二次风管(11),和设置在第一烟道(10)、前拱(4)、后拱(5)及侧壁(9)的水冷壁组成的新型锅炉。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高热值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具有工况适应性广、锅炉寿命长、故障率低、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900t/d高热值生活垃圾焚烧炉
:生活垃圾焚烧余热锅炉。即是利用焚烧生活垃圾时所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发电的锅炉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750t/d垃圾焚烧炉,其炉排为四级往复式运动炉排,燃料的设计热值为6800kJ/kg,垃圾在焚烧区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依次通过余热炉竖直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水平第四通道、竖直第五通道,再进入尾气处理系统。由于近年来生活垃圾的热值不断上升,导致锅炉热负荷升高,炉壁结焦和爆管问题频发,垃圾处理量减少,不利于锅炉的平稳运行。优点:采用往复式炉排,两级炉排之间的垂直落差较大,垃圾在炉排上运动时更容易翻滚和破碎,使垃圾在预燃段更容易干燥和着火,在燃烧段易燃尽,燃尽后的炉渣不易在炉排和出渣口结块架桥。缺点:1、垃圾热值较高时为防止锅炉超温,需降低垃圾的进料速度,以控制燃烧的剧烈程度和炉膛内的总热量。2、垃圾燃烧区域的上部为炉膛前拱炉墙,燃烧产生的烟气往往贴着前拱进入第一烟道,由于烟气温度较高,且烟气内含有高浓度的酸性气体与飞灰颗粒,易造成前拱壁面的超温、腐蚀、磨损、结焦,影响炉墙的使用寿命。烟气沿前拱进入第一烟道,造成第一烟道前墙附近烟气温度较高、两侧温度分布不均,不利于二噁英的分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900t/d高热值生活垃圾焚烧炉,以应对目前生活垃圾热值不断提高的情况,并保证全年的垃圾焚烧量达到一定指标。通过改善炉膛内的烟气流动情况,可以达到延长炉膛使用寿命,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效果。>技术解决方案: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炉排阶级数由原来的四级改为五级,在第一级、第二级炉排之间与第三级、第四级炉排之间有一定的垂直落差。增加炉排(1)、进料口(2)、出渣口(3)和整个炉膛的水平宽度,使焚烧炉在不增加垃圾料层厚度的情况下,垃圾处理能力上升至900t/d,炉膛宽度通常为4.5~8米。将第一烟道(10)入口移动至炉膛前中部,并在第一烟道(10)四周、前拱(4)、后拱(5)及炉膛两侧耐火墙(8)以上的侧壁(9)处布置水冷壁,以增大锅炉的换热量。第一烟道(10)的前、后墙下部设置有三层二次风管(11),每层布置8根二次风管,共24根,按照双切圆方式布置,即每4根风管吹出的风形成一个圆形旋风,每层形成两个旋风,切圆直径为2.5~3.5米。炉膛前拱(4)与水平面的夹角α通常为30°~60°,后拱(5)与水平面的夹角β通常为20°~50°以上炉膛宽度为5.6米。以上炉膛的切圆直径为3米。以上炉膛前拱壁面与水平的夹角α为40°。本技术的炉膛后拱壁面与水平的夹角β为28°。从炉膛尺寸、烟道位置、配风方案等方面对现有炉膛进行优化,从而设计出一种适合高热值的大容量新型垃圾焚烧炉炉膛。本技术的特点是:1、增加了炉排、垃圾进料口、出渣口与炉膛的宽度,使得在垃圾料层厚度不增加的情况下,处理量上升为900t/d。2、将水冷壁布置范围由原来的烟道壁面延伸到燃烧室的上半部壁面,增大换热面积。3、第一烟道入口由原本的炉膛尾部上方移动至垃圾燃烧段上方。4、增大了点火燃烧器与辅助燃烧器的功率,使炉膛可以适应更多的工况。5、第一烟道上的二次风管采用水平双切圆布置,切圆直径为3米。在锅炉第一烟道前后墙各布置8根风管,共24根,分三层布置,每层布置方式使四个风管出风后形成一个环形旋风。本技术将第一烟道入口设置在垃圾燃烧段的上方,垃圾产生的高温烟气可以直接进入第一烟道,避免烟气经常冲刷拱部炉墙。烟气进入第一烟道时的速度场与温度场分布更为均匀,有利于烟气的二次燃烧和二噁英的分解。以上本技术较长的后拱可以形成一定的拔风效应,使炉排尾部上方的气流以较快流速流向第一烟道方向,将更多热量截留在炉膛内,减少出渣时的热损失。本技术二次风管为双切圆布置,此布置方案不但可以增加第一烟道内流场的扰动程度,使烟气二次燃烧更充分,还能使高温区集中在第一烟道中央,避免炉壁超温。二次风口分为三层,可根据工况需要调整每层送风量。本技术炉膛燃烧室的上半部分设有水冷壁,可以减少燃烧室的散热损失,提高锅炉的综合热利用率,同时使锅炉拥有更大的热容积,在不降低垃圾焚烧量的前提下适应更高热值的燃料,垃圾设计热值提升至9000kJ/kg。本技术对垃圾的热值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过量空气系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一二次风的配风比例,即可适应热值在5500~10500kJ/kg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并具有一定的超负荷运行能力。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炉膛使用寿命长,故障率低,炉内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较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炉膛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二次风口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炉膛结构如图1所示,炉膛宽度为5.6米,炉排1位于炉膛底部,其前端设有进料口2,尾端设有排渣口3,炉排两侧为耐火炉墙8。在炉膛上部的炉膛壁前拱4上设置有两台点火燃烧器6,在两侧的侧壁9上各装有一台辅助燃烧器7。第一烟道10入口位于炉膛的前中部,水冷壁布置在第一烟道10四周,并随前拱4、后拱5和侧壁9延伸至炉墙中部,第一烟道下部设有二次风管11入口(见图2),二次风切圆直径为3米。炉膛前拱壁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40°,后拱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28°。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炉膛宽度为4.5米,二次风切圆直径为2.5米,炉膛前拱4壁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30°,炉膛后拱5壁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20°,炉排1分为四级,且前拱4、后拱5、侧壁9处无水冷壁。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炉膛宽度设置8米,二次风切圆直径为3.5米,炉膛前拱4壁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60°,炉膛后拱5壁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50°,且设置有三台点火燃烧器6。现有一种750t/d炉型,其燃烧产生的高温区域从炉排延伸至炉膛前拱,并随气流向烟道方向移动。二次燃烧发生在炉膛和第一烟道交界处,第一烟道内温度较低,二次风助燃效果有限。出渣口附近温度较高,出渣热损失较大。第一烟道内烟气的总体流速和扰动程度较低,不利于二噁英的分解和SNCR反应的进行。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六种不同工况下的炉堂内流程进行了模拟,具体工况见下表。模拟结果显示,本专利技术900t/d炉型在各个工况下表现良好,燃烧情况较为理想。新型炉膛中的二次燃烧主要发生在第一烟道内,因此第一烟道内的烟气温度水平较高,更易达到环保要求的850℃指标。垃圾在末级炉排前中部基本燃尽,出渣口附近温度较低,且后拱下方有明显的逆向流动现象,出渣时的热损失较小。烟气的总体流速高于现有炉型,且烟气扰动程度更高,气相可燃物的二次燃烧更为彻底。本技术在垃圾热值较高的情况下(A、B、E、F工况),二次风占总风量的35%,双切圆布置能很好的将火焰约束在第一烟道中部,防止火焰贴壁,保护炉墙不因超温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900t/d高热值生活垃圾焚烧炉,其特征为炉膛的宽度为4.5~8米,炉排(1)位于炉膛底部,其前端设有进料口(2),尾端设有排渣口(3),炉排两侧为耐火炉墙(8);在炉膛上部的炉膛壁前拱(4)上设置有两台点火燃烧器(6),在两侧的侧壁(9)上各装有一台辅助燃烧器(7);第一烟道(10)入口位于炉膛的前中部,水冷壁布置在第一烟道(10)四周,并随前拱(4)、后拱(5)和侧壁(9)延伸至炉墙中部,第一烟道下部设有二次风管(11),二次风管(11)采用水平双切圆布置,切圆直径为2.5~3.5米,在锅炉第一烟道前后墙各布置8根二次风管,共24根,分三层布置,每层8个二次风管按出风后形成两个圆形旋风的双切圆方式设置;在炉膛前供4其壁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30°~60°,炉膛后供5其壁面与水平的夹角β为20°~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900t/d高热值生活垃圾焚烧炉,其特征为炉膛的宽度为4.5~8米,炉排(1)位于炉膛底部,其前端设有进料口(2),尾端设有排渣口(3),炉排两侧为耐火炉墙(8);在炉膛上部的炉膛壁前拱(4)上设置有两台点火燃烧器(6),在两侧的侧壁(9)上各装有一台辅助燃烧器(7);第一烟道(10)入口位于炉膛的前中部,水冷壁布置在第一烟道(10)四周,并随前拱(4)、后拱(5)和侧壁(9)延伸至炉墙中部,第一烟道下部设有二次风管(11),二次风管(11)采用水平双切圆布置,切圆直径为2.5~3.5米,在锅炉第一烟道前后墙各布置8根二次风管,共24根,分三层布置,每层8个二次风管按出风后形成两个圆形旋风的双切圆方式设置;在炉膛前供4其壁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30°~60°,炉膛后供5其壁面与水平的夹角β为20°~50°。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焕亨罗翠红吴荫津潘扬张钦华熊爱生刘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环投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