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漏污水管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308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渗漏污水管道结构,包括排污管和管道连接筒;所述排污管管口端外围呈环绕状开设有八处管道连接孔,且排污管管口端分别与管道连接筒左右两侧外壁向贴合;所述管道连接筒为中空状结构,且管道连接筒与排污管相连通;所述橡胶密封圈共有四处,且四处橡胶密封圈分别套装在管道连接筒左右两侧外壁上,并且橡胶密封圈位于排污管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两处排污管对接时,将管道连接筒左右两端分别插入两处排污管内,使排污管外侧橡胶密封圈与排污管内壁相贴,通过橡胶密封圈对排污管对接部位进行密封,保障排污管对接部位密封效果,避免管道内部污水渗入土壤内,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漏污水管道结构
本技术属于污水管道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防渗漏污水管道结构。
技术介绍
很多地下污水管道在安装铺设时,为避免管道渗漏的污水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污染,通常需要对管道以及管道对接部位进行相应的防渗措施,保障管道防渗漏效果;防渗漏污水管道结构可以参考CN209243873U号专利,其主要包括污水管道、包裹在污水管道外壁上的排水板、包裹在排水板上外保护层,排水板两侧均匀排列有间隔相同的凸台,外保护层包括下保护板和上保护板,下保护板在与上保护板连接面设有凹槽,上保护板上设有与凹槽配合的凸起,且下保护板在与上保护板连接面设有密封垫;现有类似的防渗漏污水管道结构在使用时,通常采用螺栓连接固定,连接固定过程较为繁琐化,需要消耗较多时间,容易影响管道铺设进度,并且对污水管道接口部位密封防渗效果较差,管道内部污水容易通过管道接缝渗入土壤内,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渗漏污水管道结构,以解决现有类似的防渗漏污水管道结构在使用时,通常采用螺栓连接固定,连接固定过程较为繁琐化,需要消耗较多时间,容易影响管道铺设进度,并且对污水管道接口部位密封防渗效果较差,管道内部污水容易通过管道接缝渗入土壤内,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污染的问题。本技术防渗漏污水管道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防渗漏污水管道结构,包括排污管和橡胶密封圈;所述排污管管口端外围呈环绕状开设有八处管道连接孔,且排污管管口端分别与管道连接筒左右两侧外壁向贴合;所述管道连接筒为中空状结构,且管道连接筒与排污管相连通;所述橡胶密封圈共有四处,且四处橡胶密封圈分别套装在管道连接筒左右两侧外壁上,并且橡胶密封圈位于排污管内部。进一步的,所述排污管由管体、外防水层和内防水层构成,外防水层覆盖在管体外壁上,内防水层覆盖在管体内壁上。进一步的,所述管道连接筒左右两端分别安插于两处排污管内,且管道连接筒左右两侧内壁贴合于排污管内壁上,并且管道连接筒左右两端分别开设呈环绕状开设有两处装配槽;所述橡胶密封圈分别安装在管道连接筒左右两端所开设的装配槽内,且橡胶密封圈外围贴合在排污管内壁上。进一步的,所述管道连接筒外围左右两侧分别呈环绕状设有八处弹性卡扣柱,且左右两组弹性卡扣柱分别安插于两处排污管管口处所开设的管道连接孔内,并且弹性卡扣柱一端卡扣在管道连接孔外部。进一步的,所述排污管两端管口内径大于排污管中间管道内径,且管道连接筒左右两侧分别位于两处排污管管口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排污管的设置,有利于通过外防水层和内防水层对排污管内外两侧进行双层防护,有效的避免污水从排污管内部渗出,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污染;并且配合管道连接筒和橡胶密封圈的使用,可在两处排污管对接时,将管道连接筒左右两端分别插入两处排污管内,使排污管外侧橡胶密封圈与排污管内壁相贴,通过橡胶密封圈对排污管对接部位进行密封,提升排污管对接部位密封效果。2.管道连接筒外围弹性卡扣柱的设置,有利于通过管道连接筒外围所设有的弹性卡扣柱将管道连接筒左右两侧分别与两处排污管管口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保障管道连接筒与排污管连接的牢固性,使排污管连接固定更加简便快捷,降低排污管连接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排污管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管道连接筒轴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排污管;101、管体;102、外防水层;103、内防水层;104、管道连接孔;2、管道连接筒;201、装配槽;202、弹性卡扣柱;3、橡胶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渗漏污水管道结构,包括排污管1和橡胶密封圈3;排污管1管口端外围呈环绕状开设有八处管道连接孔104,且排污管1管口端分别与管道连接筒2左右两侧外壁向贴合;排污管1由管体101、外防水层102和内防水层103构成,外防水层102覆盖在管体101外壁上,内防水层103覆盖在管体101内壁上,可通过外防水层102和内防水层103对排污管1内外两侧进行双层防护,有效的避免污水从排污管1内部渗出,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污染;管道连接筒2为中空状结构,且管道连接筒2与排污管1相连通;橡胶密封圈3共有四处,且四处橡胶密封圈3分别套装在管道连接筒2左右两侧外壁上,并且橡胶密封圈3位于排污管1内部。其中,管道连接筒2左右两端分别安插于两处排污管1内,且管道连接筒2左右两侧内壁贴合于排污管1内壁上,并且管道连接筒2左右两端分别开设呈环绕状开设有两处装配槽201;橡胶密封圈3分别安装在管道连接筒2左右两端所开设的装配槽201内,且橡胶密封圈3外围贴合在排污管1内壁上;具体作用,可在两处排污管1对接时,将管道连接筒2左右两端分别插入两处排污管1内,使排污管1外侧橡胶密封圈3与排污管1内壁相贴,通过橡胶密封圈3对排污管1对接部位进行密封,提升排污管1对接部位密封效果。其中,管道连接筒2外围左右两侧分别呈环绕状设有八处弹性卡扣柱202,且左右两组弹性卡扣柱202分别安插于两处排污管1管口处所开设的管道连接孔104内,并且弹性卡扣柱202一端卡扣在管道连接孔104外部;具体作用,可通过管道连接筒2外围所设有的弹性卡扣柱202将管道连接筒2左右两侧分别与两处排污管1管口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保障管道连接筒2与排污管1连接的牢固性,使排污管1连接固定更加简便快捷,降低排污管1连接难度。其中,排污管1两端管口内径大于排污管1中间管道内径,且管道连接筒2左右两侧分别位于两处排污管1管口处;具体作用,可使位于排污管1内部的管道连接筒2内壁与排污管1内壁保持相对平齐状态,从而降低管道连接筒2对排污管1内部流通污水的阻挡,保障排污管1内部污水流通的通常性。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技术在排污管1对接使用时,工作人员将管道连接筒2左右两端分别插入两处排污管1内,使排污管1外侧所安装的橡胶密封圈3位于排污管1内部;管道连接筒2外围左右两侧所设有的弹性卡扣柱202分别安插于两处排污管1管口外围所开设的管道连接孔104内,通过左右两组弹性卡扣柱202将管道连接筒2左右两端分别与两处排污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渗漏污水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污管(1)和橡胶密封圈(3);所述排污管(1)管口端外围呈环绕状开设有八处管道连接孔(104),且排污管(1)管口端分别与管道连接筒(2)左右两侧外壁向贴合;所述管道连接筒(2)为中空状结构,且管道连接筒(2)与排污管(1)相连通;所述橡胶密封圈(3)共有四处,且四处橡胶密封圈(3)分别套装在管道连接筒(2)左右两侧外壁上,并且橡胶密封圈(3)位于排污管(1)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漏污水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污管(1)和橡胶密封圈(3);所述排污管(1)管口端外围呈环绕状开设有八处管道连接孔(104),且排污管(1)管口端分别与管道连接筒(2)左右两侧外壁向贴合;所述管道连接筒(2)为中空状结构,且管道连接筒(2)与排污管(1)相连通;所述橡胶密封圈(3)共有四处,且四处橡胶密封圈(3)分别套装在管道连接筒(2)左右两侧外壁上,并且橡胶密封圈(3)位于排污管(1)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渗漏污水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1)由管体(101)、外防水层(102)和内防水层(103)构成,外防水层(102)覆盖在管体(101)外壁上,内防水层(103)覆盖在管体(101)内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渗漏污水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连接筒(2)左右两端分别安插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树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