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包括:滑移机构、底板以及若干限位板,其中,所述滑移机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可沿所述底板进行滑移,在所述滑移机构上还支撑有待平移的保护建筑;所述底板的两侧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限位板插设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底板的表面形成一滑移轨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施工方便,减去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混凝土进行限位的繁琐施工,相比混凝土限位较为经济环保,安全性更高,不易损坏且受环境影响较小,可以重复使用,实用性更强,同时为建筑物顺利安全移位以及移位的精确完成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
本申请属于一种保护建筑平移用的辅助装置,应用于建筑平移工程,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需要,许多建筑、桥梁等需要改建,其中不乏很多仍然具有很高价值的历史保护建筑物,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拆除重建,不仅将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而且会破环建筑原有的风格特色。因此在建筑行业中各种顶升技术,移位技术和重点加固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利用建筑物,保护建筑物的最科学最先进的方法。保护建筑移位技术其基本原理为对现有结构采用托换技术,在基础的适当位置使移位部分和原结构部分脱离开,分为原有基础部分和平移部分,使平移部分形成可移动的结构体系,然后安装滑移机构,施加动力后达到水平移位的目的。保护建筑在移位过程中,避免不了出现移位的偏差,这就需要一种平移限位装置来控制平移过程中移位路线的精准。传统平移限位装置通常采用混凝土限位,混凝土平移限位通常需要和托盘梁一起浇筑,但托盘梁需要分段施工比较繁琐,并且混凝土限位只能使用一次就需要拆除。遇到保护建筑需要转向等情况,混凝土限位必须拆除,重新浇筑新的限位,施工比较麻烦同时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同时,混凝土限位受现场自然环境、养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易产生质量影响,在施工中易遭到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包括:滑移机构、底板以及若干限位板,其中,所述滑移机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可沿所述底板进行滑移,在所述滑移机构上还支撑有待平移的保护建筑;所述底板的两侧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限位板插设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底板的表面形成一滑移轨道。进一步地,上述的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其中,所述限位板按照交替布设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两侧。进一步地,上述的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其中,设置在所述底板同一侧的相邻所述限位板的距离为等间距或非等间距设置。进一步地,上述的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其中,设置在所述底板同一侧的相邻所述限位板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滑移机构沿滑移方向的设置长度。进一步地,上述的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其中,所述滑移机构垂直于滑移方向的设置宽度小于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所述限位板之间的垂直距离。进一步地,上述的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其中,所述限位板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底板表面的设置高度。进一步地,上述的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其中,所述底板为钢板结构。进一步地,上述的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其中,所述限位板为钢肋板结构。进一步地,上述的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其中,所述限位板还可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底板两侧设置的安装孔上。进一步地,上述的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其中,所述限位板的剖面包括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多边形结构、H型结构、T型结构、O型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申请施工方便,减去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混凝土进行限位的繁琐施工,相比混凝土限位较为经济环保,安全性更高,不易损坏且受环境影响较小,可以重复使用,实用性更强,同时为建筑物顺利安全移位以及移位的精确完成提供保障。本申请中限位板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底板表面的设置高度,保证位于滑移轨道上的滑移机构受两侧限位板的限制,防止滑移机构在滑移过程中偏移出该轨道,确保滑移机构的滑移稳定可靠性。本申请中限位板与底板采用可拆卸方式进行连接,牢固可靠,不易损坏,并且可以重复使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本申请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如图1所示结构的横向剖视图;图3:如图1所述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4:本申请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申请的目的、特征和效果。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包括:滑移机构3、底板1以及若干限位板2,其中,所述滑移机构3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并可沿所述底板1进行滑移,在所述滑移机构3上还支撑有待平移的保护建筑(在图中为显示);所述底板1的两侧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限位板插设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限位板2和所述底板1的表面形成一滑移轨道。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底板1的两侧设置若干限位板2,通过限位板2来限制滑移机构3的偏位,以此来提高保护建筑平移的精确性;通过上述插设连接方式可提高所述限位板2的重复使用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2还可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底板1两侧的安装孔上。如图1所示,所述限位板2按照交替布设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1的两侧,该设置方式可为建筑物顺利安全移位以及移位的精确完成提供一定的保障。进一步地,设置在所述底板1同一侧的相邻所述限位板2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滑移机构3沿滑移方向的设置长度。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保证滑移机构3能够始终维持在所述滑移轨道上,可有效地避免所述滑移机构3从底板1同一侧设置的相邻限位板2之间的空隙脱离出去。其中,设置在所述底板1同一侧的相邻所述限位板2的距离为优选为等间距设置,等距设置方式除了在满足所述限位板2对所述滑移机构3的限位作用外,设计更加美观均一。进一步地,所述滑移机构3垂直于滑移方向的设置宽度小于设置在所述底板1两侧的所述限位板2之间的垂直距离。即,在所述滑移机构3的其中一侧与其对应设置的所述限位板2之间还预留有一空间,上述设置方式一方面可为所述滑移机构3在滑移过程中提供一可控的偏移量;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所述滑移机构3在滑移过程中与所述底板1两侧设置的所述限位板2之间相互摩擦等,而对所述滑移机构3、所述限位板2甚至待平移的保护建筑造成一定的磨损,并且可以避免因摩擦等导致的能量损耗等。其中,所述限位板2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底板1表面的设置高度。即,所述限位板2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1的两侧,其自由端会超出所述底板1表面设置,用以保证位于所述滑移轨道上的滑移机构3受两侧限位板2的限制,防止所述滑移机构3在滑移过程中偏移出该轨道,以确保所述滑移机构3的滑移稳定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为钢板结构。该钢板结构其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撑强度,供保护建筑平移使用,当然其他能提供一定支撑强度的现有的合金板也可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2为钢肋板结构,或者其他能够提供一定支撑强度的现有的合金板也可以使用。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2还可通过焊接方式在所述底板1的两侧。通过上述刚性连接的固定方式更加牢固可靠,更重要地是,安全性更高,不易损坏,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实用性强;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移机构、底板以及若干限位板,其中,所述滑移机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可沿所述底板进行滑移,在所述滑移机构上还支撑有待平移的保护建筑;所述底板的两侧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限位板插设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底板的表面形成一滑移轨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移机构、底板以及若干限位板,其中,所述滑移机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可沿所述底板进行滑移,在所述滑移机构上还支撑有待平移的保护建筑;所述底板的两侧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限位板插设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底板的表面形成一滑移轨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按照交替布设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底板同一侧的相邻所述限位板的距离为等间距或非等间距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底板同一侧的相邻所述限位板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滑移机构沿滑移方向的设置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建筑平移用限位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天军,蒋岩峰,刘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先为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