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桩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75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桩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包括基础梁、地基基础、工型钢、植筋、垫板、框架柱和钢管桩,所述地基基础为既有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应用时,由于相邻两个钢管桩为交错布置,在提高了加固效果的同时,其相邻钢管桩之间的间距不会很小,不会影响地基基础的强度,并且基础梁的钢管桩与基础梁之间卡设侧板,侧板紧贴与基础梁,当基础梁受到向下的力时,两个块侧板可防止基础梁侧板裂开,提高了其加固效果,且由于相邻两个钢管桩顶部之间设置的工型钢,当侧板的作用力作用与其相邻钢管桩之间时,与侧板相邻钢管桩的工型钢会将力分散至两侧的钢管桩上,提高了其加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桩地基基础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加固结构
,具体的涉及一种钢管桩地基基础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地基基础常见的加固方法可分为注浆加固法、基础补强注浆加固法、锚杆静压桩法、坑式静压桩法、加大基础底面积法、加深基础法、树根桩法以及石灰桩法等。以上方法大多是基于地基基础因自身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基础结构不合理等原因而开展的加固研究,而对于新建工程导致既有建筑地基基础需要加固的工程问题,目前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年12月4日授权了一件名为“一种钢管桩地基基础加固结构”的技术专利,其申请号为:201820433966.8,该专利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由于钢管桩都是并列设置的,这样为了加强加固效果,一般其相邻的钢管桩之间的间距都较小,从而导致需要在地基基础上平列开设有多个通孔,导致相邻通孔之间的间距较小,故会降低地基基础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桩地基基础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桩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包括基础梁、地基基础、工型钢、植筋、垫板、框架柱和钢管桩,所述地基基础为既有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所述地基基础上修筑有基础梁,所述基础梁上修筑有框架柱,所述基础梁两侧的地基基础顶面皆呈等腰三角形设置有三个钢管桩,相邻所述钢管桩顶部之间设置有工型钢,所述工型钢两端皆开设置有两个通孔一,且相邻两个工型钢的通孔一之间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两端皆设置有与工型钢相互匹配的通孔二,所述植筋穿过通孔二与通孔一埋入地基基础内,所述植筋一端通过螺母紧固在垫板顶部,且植筋另一端锚固在地基基础内,靠近所述基础梁的钢管桩与基础梁之间卡设有侧板。优选的,所述工型钢、螺母、垫板以及部分钢管桩外侧设置有保护层。优选的,所述工型钢两端呈相互平行的斜面状。优选的,相邻所述钢管桩的高度相等。3.有益效果本技术基础梁两侧的地基基础顶面皆呈等腰三角形设置三个钢管桩,相邻钢管桩顶部之间设置工型钢,工型钢两端皆开设置两个通孔一,且相邻两个工型钢的通孔一之间设置垫板,垫板的两端皆设置有与工型钢相互匹配的通孔二,植筋穿过通孔二与通孔一埋入地基基础内,植筋一端通过螺母紧固在垫板顶部,且植筋另一端锚固在地基基础内,靠近所述基础梁的钢管桩与基础梁之间卡设侧板,应用时,由于相邻两个钢管桩为交错布置,在提高了加固效果的同时,其相邻钢管桩之间的间距不会很小,不会影响地基基础的强度,并且基础梁的钢管桩与基础梁之间卡设侧板,侧板紧贴与基础梁,当基础梁受到向下的力时,两个块侧板可防止基础梁侧板裂开,提高了其加固效果,且由于相邻两个钢管桩顶部之间设置的工型钢,当侧板的作用力作用与其相邻钢管桩之间时,与侧板相邻钢管桩的工型钢会将力分散至两侧的钢管桩上,提高了其加固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T型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T型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T型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T型管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基础梁,2-地基基础,3-工型钢,31-通孔一,4-植筋,5-垫板,51-通孔二,6-框架柱,7-侧板,8-钢管桩,9-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5所示的一种钢管桩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包括基础梁1、地基基础2、工型钢3、植筋4、垫板5、框架柱6和钢管桩8,地基基础2为既有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地基基础2上修筑有基础梁1,基础梁1上修筑有框架柱6,基础梁1两侧的地基基础2顶面皆呈等腰三角形设置有三个钢管桩8,相邻钢管桩8的高度相等,相邻钢管桩8顶部之间设置有工型钢3,工型钢3两端呈相互平行的斜面状,工型钢3两端皆开设置有两个通孔一31,且相邻两个工型钢3的通孔一31之间设置有垫板5,垫板5的两端皆设置有与工型钢3相互匹配的通孔二51,植筋4穿过通孔二51与通孔一31埋入地基基础2内,植筋4一端通过螺母9紧固在垫板5顶部,且植筋4另一端锚固在地基基础2内,靠近基础梁1的钢管桩8与基础梁1之间卡设有侧板7,工型钢3、螺母、垫板5以及部分钢管桩8外侧设置有保护层。工作原理:在应用时,由于相邻两个钢管桩8为交错布置,在提高了加固效果的同时,其相邻钢管桩8之间的间距不会很小,不会影响地基基础2的强度,并且基础梁1的钢管桩与基础梁之间卡设侧板7,侧板7紧贴与基础梁1,当基础梁1受到向下的力时,两个块侧板7可防止基础梁侧板裂开,提高了其加固效果,且由于相邻两个钢管桩8顶部之间设置的工型钢3,当侧板7的作用力作用与其相邻钢管桩8之间时,与侧板7相邻钢管桩8的工型钢3会将力分散至两侧的钢管桩8上,提高了其加固效果。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桩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包括基础梁(1)、地基基础(2)、工型钢(3)、植筋(4)、垫板(5)、框架柱(6)和钢管桩(8),所述地基基础(2)为既有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所述地基基础(2)上修筑有基础梁(1),所述基础梁(1)上修筑有框架柱(6),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梁(1)两侧的地基基础(2)顶面皆呈等腰三角形设置有三个钢管桩(8),相邻所述钢管桩(8)顶部之间设置有工型钢(3),所述工型钢(3)两端皆开设置有两个通孔一(31),且相邻两个工型钢(3)的通孔一(31)之间设置有垫板(5),所述垫板(5)的两端皆设置有与工型钢(3)相互匹配的通孔二(51),所述植筋(4)穿过通孔二(51)与通孔一(31)埋入地基基础(2)内,所述植筋(4)一端通过螺母(9)紧固在垫板(5)顶部,且植筋(4)另一端锚固在地基基础(2)内,靠近所述基础梁(1)的钢管桩(8)与基础梁(1)之间卡设有侧板(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桩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包括基础梁(1)、地基基础(2)、工型钢(3)、植筋(4)、垫板(5)、框架柱(6)和钢管桩(8),所述地基基础(2)为既有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所述地基基础(2)上修筑有基础梁(1),所述基础梁(1)上修筑有框架柱(6),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梁(1)两侧的地基基础(2)顶面皆呈等腰三角形设置有三个钢管桩(8),相邻所述钢管桩(8)顶部之间设置有工型钢(3),所述工型钢(3)两端皆开设置有两个通孔一(31),且相邻两个工型钢(3)的通孔一(31)之间设置有垫板(5),所述垫板(5)的两端皆设置有与工型钢(3)相互匹配的通孔二(51),所述植筋(4)穿过通孔二(51)与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保丽姚毅张运香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路晟交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