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井盖灌浆安装法中的内模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5751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井盖灌浆安装法中的内模板装置,包括:柔性密封圈,所述柔性密封圈为圆筒状结构,其外圆周面为密封面,且其内圆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内模板,所述内模板为圆筒状结构,嵌装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以及可调式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内模板的内部,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的端部与所述内模板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内模板并对所述内模板外径进行微调。本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密封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井盖灌浆法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井盖灌浆安装法中的内模板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井盖灌浆安装法中的内模板装置。
技术介绍
市政工程检查井井盖安装通常为人工将砂浆铺筑在已经安装好的混凝土井圈或者砖砌井筒之上进行找平,其次再将井盖安装在砂浆上,简单调节井盖与路面平顺度。在找平施工时,需要进行衬砌,下衬铸铁覆盖强度越低,越容易压碎,导致铸铁盖行车线方向滑动、沉没,在车辆重复影响下最终导致检查井发生破坏。传统工艺使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并担负起井圈与基层的连接作用,但是由于水泥砂浆自身材料特性,强度低、粘结性差,水泥砂浆结构层耐久性不足,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内部结构被破坏,极易碎裂、承载力下降、井圈脱离,最终导致井圈脱出、基础损坏、下沉等等病害,严重影响施工质量,且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其次传统安装工艺耗费工期长,需要人工多,精准度控制不足,严重影响施工效率,这种效率低的安装方案对要求尽快通车项目是无法达到的。第三方面由于工艺的落后导致的上述描述的病害,将大大增加后期市政工程养护维修成本,不仅不利于成本节约,更影响市容的美观。为了避免传统井盖安装工艺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检查井灌浆安装法施工方法,采用高强度灌筑砂浆实现井座井筒高强度连接,能有效解决传统井盖安装工法存在的问题,检查井井盖灌浆安装法需要确保在灌浆过程中井盖基座与井筒之间的灌浆区严格密封,否则会存在灌浆料外漏,影响施工质量。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厚度约2cm的水泥砂浆作为井盖基座与井圈之间内缘封堵层,待砂浆终凝后,将搅拌好的灌浆料沿井盖基座四周灌入,待灌浆料终凝后便可承受荷载。此种技术存在作业时间长,操作难度大,水泥砂浆封堵层厚度不均匀,封堵效果不理想,长期使用易疲劳受损导致剥落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井盖灌浆法中水泥砂浆封堵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易,能提高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的一种用于井盖灌浆安装法中的内模板装置。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了一种用于井盖灌浆安装法中的内模板装置,包括:柔性密封圈,所述柔性密封圈为圆筒状结构,其外圆周面为密封面,且其内圆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内模板,所述内模板为圆筒状结构,嵌装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以及可调式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内模板的内部,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的端部与所述内模板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内模板并对所述内模板外径进行微调。进一步地,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两个张紧器,所述张紧器包括一套筒和两根丝杆,所述套筒的两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套筒的一端螺纹连接,丝杆的另一端固定有节点块,所述节点块与所述内模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两端的内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内模板由4块90度的弧形板围合而成,所述每块弧形板上固定有一块所述节点块。进一步地,所述节点块采用钢块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内模板采用薄钢板制作而成。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密封圈采用橡胶制作而成。实施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上述用于井盖灌浆安装法中的内模板装置,内模板嵌装于柔性密封圈内,调节可调式支撑装置,使内模板的外径缩小至略小于井盖基座和井筒内径,将该装置竖向放置在井内,竖向移动该装置,调节装置位置,使其同时搭接于井盖基座和井筒部位,再次调节可调式支撑装置,使内模板外径增加,位于内模板外周部的柔性密封圈紧贴井筒和井盖基座内缘,将井盖基座和井筒之间的灌浆区进行密封封堵,这样放置好之后,工人可直接向井盖基座与井筒间隙处灌注“灌浆料”,待“灌浆料”有强度之后调节可调式支撑装置进行松顶,释放环向内模板,保证灌浆后外观质量,增强井筒上部承载力,同时避免“灌浆料”从缝隙处流出,有利于降低人工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封堵效果理想,能够保证井盖灌浆法的施工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井盖灌浆安装法中的内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组成内模板的1#模板和3#模板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组成内模板的2#模板和4#模板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柔性密封圈的横断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井盖灌浆安装法中的内模板装置的应用状态示意图(俯视图);图6为图5的正视图。图中:1-柔性密封圈,2-内模板,3-丝杆,4-套筒,5-节点块,6-井盖基座,7-井盖,8-井筒,9-灌浆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用于井盖灌浆安装法中的内模板装置,包括柔性密封圈1、内模板2和可调式支撑装置。柔性密封圈1采用橡胶密封圈,其为圆筒状结构,外圆周面用为密封面,且其内圆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凹槽的横断面如图4所示,内模板2是为圆筒状结构,嵌装在橡胶密封圈的环形凹槽内。可调式支撑装置设置在内模板2的内部,用于支撑内模板并对内模板的外径进行微调。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井盖灌浆安装法中的内模板装置,内模板2嵌装于柔性密封圈1内,如图5、6所示,其中,图5为装置的使用状态俯视图,图6为图5的正视图(省略了对称部分的视图)。使用时,先调节可调式支撑装置,使内模板2的外径缩小至略小于井盖基座6和井筒8内径,将该装置竖向放置在井内,竖向移动该装置,调节装置位置,使其同时搭接于井盖基座和井筒部位,再次调节可调式支撑装置,使内模板外径增加,位于内模板外周部的柔性密封圈2的外圆周面紧贴井筒和井盖基座内缘,将井盖基座和井筒之间的灌浆区进行密封封堵,从而防止在灌浆过程中漏浆。本装置结构简单,在制作方便,密封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井盖灌浆法的施工质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和3所示,内模板2是由编号为1#、2#、3#、4#的四块模板围合而成的圆筒状结构,每块模板均为90度的弧形薄钢板,1#-4#模板由人工进行组装。可调式支撑装置为互相垂直设置的两个张紧器,每个张紧器包括一个套筒4和两根丝杆3,套筒4的两端设置有内螺纹,每根丝杆3一端的外螺纹与套筒的一端的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丝杆3的另一端与节点块5塞焊固定,节点块5采用钢块制作而成,并固定在模板上。两个张紧器的4根丝杆分别通过节点块5一一固定在组成内模板2的4块弧形薄钢板上。套筒4的内螺纹与丝杆3的外螺纹的丝距为同等型号,且套筒4两端的内螺纹互为反向,保证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井盖灌浆安装法中的内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柔性密封圈,所述柔性密封圈为圆筒状结构,其外圆周面为密封面,且其内圆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n内模板,所述内模板为圆筒状结构,嵌装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以及/n可调式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内模板的内部,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的端部与所述内模板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内模板并对所述内模板外径进行微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井盖灌浆安装法中的内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密封圈,所述柔性密封圈为圆筒状结构,其外圆周面为密封面,且其内圆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
内模板,所述内模板为圆筒状结构,嵌装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以及
可调式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内模板的内部,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的端部与所述内模板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内模板并对所述内模板外径进行微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井盖灌浆安装法中的内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两个张紧器,所述张紧器包括一套筒和两根丝杆,所述套筒的两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套筒的一端螺纹连接,丝杆的另一端固定有节点块,所述节点块与所述内模板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明涛刘忠阳杨成海何思语房祥坤张琨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