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拼装的竖向组件及地铁安全出口竖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742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地下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拼装的竖向组件,所述竖向组件由多个侧墙预制件沿竖直方向依次拼接而成;且上下相邻的两个侧墙预制件中,位于上面的侧墙预制件的底面上设有凹槽,位于下面的侧墙预制件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所述凸起伸入至所述凹槽内,且凹槽的内壁与凸起的顶面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安装有防水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地铁安全出口竖井结构,包括竖井侧墙和竖井底板,竖井侧墙与竖井底板围成的竖井空间与安全疏散通道连通,竖井侧墙采用上述的竖向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竖向组件及地铁安全出口竖井结构通过采用预制件拼接,可以缩短施工周期,加快施工工程进度,并大幅节省土建工程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拼装的竖向组件及地铁安全出口竖井结构
本技术属于地下结构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拼装的竖向组件及地铁安全出口竖井结构。
技术介绍
根据地铁设计规范要求,在地铁车站的车站设备区需设置安全出口。常规的竖井结构10的做法是采用明挖法施工,首先完成围护结构50的施工,并逐层开挖,并根据受力情况架设临时支撑60,直至开挖到基坑底,再自基坑底施工混凝土底板30结构,分段施工各层侧墙40,并根据侧墙施工情况逐步拆除临时支撑60,直至完成最后出地面。因疏散安全通道20出口深度大,结构尺寸较小,施工侧墙40时模板支架施工复杂,施工周期长、速度慢,另围护结构50的施工及等待混凝土达到强度等,施工周期长,工程造价高;但因其涉及到消防疏散,必须在验收前完成,实际成为控制地铁车站通车的一种重要控制性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拼装的竖向组件及地铁安全出口竖井结构,能够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制拼装的竖向组件,所述竖向组件由多个侧墙预制件沿竖直方向依次拼接而成;且上下相邻的两个侧墙预制件中,位于上面的侧墙预制件的底面上设有凹槽,位于下面的侧墙预制件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所述凸起伸入至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所述凸起的顶面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安装有防水材料。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材料的体积大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体积。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的纵截面均为梯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地铁安全出口竖井结构,包括竖井侧墙和竖井底板,所述竖井侧墙与所述竖井底板围成的竖井空间与安全疏散通道连通,所述竖井侧墙采用上述的竖向组件。进一步地,所述侧墙预制件为方环形。更进一步地,位于最上面的侧墙预制件的顶部设有变截面块,所述变截面块为方环形,且所述变截面块底部的尺寸大于所述变截面块顶部的尺寸。更进一步地,所述变截面块的顶部设有出地面块,所述出地面块为方环形,且所述出地面块的顶部伸出至地面以上。进一步地,位于最下面的侧墙预制件的底部设有沉井刃脚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地铁安全出口竖井结构的竖井侧墙采用多个侧墙预制件沿竖直方向依次拼接而成,可以免去围护桩的施工、临时支撑的架设及拆除、现场支模、架设脚手架等临时设施,节省工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2)本技术提供的竖向组件或竖井侧墙中,上下相邻的两个侧墙预制件采用凹槽与凸起相配合,既可方便预制件拼装时实现定位,又可提高预制件间拼接处的防水效率;(3)本技术通过在凸起的顶面与凹槽的内壁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安装防水材料来进一步提高防水效率,且设计防水材料的体积大于容置空间的体积,使得预制件拼装时有一定的挤密效应,更进一步地提高防水性能;(4)本技术的竖井侧墙采用合理的分块方案分为适当的高度,可以减小单个预制件的尺寸以及重量,使得预制件的尺寸及重量能够适应现场吊装、拼装要求,同时便于预制件的运输,并能较好实现产业化推广应用;(5)本技术提供的地铁安全出口竖井结构采用沉井法施工,利用工厂化生产的高效率、高质量,直接将侧墙预制件运至现场采用沉井法施工,既可以避免常规做法需要围护施工、明挖开挖及架设支撑的步骤,又可以通过工厂化制作预制件保证结构质量,缩短施工周期,加快施工工程进度,并大幅节省土建工程费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
技术介绍
中提供的常规安全出口竖井平面结构图;图2为
技术介绍
中提供的常规安全出口竖井剖面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预制拼装的竖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地铁安全出口竖井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地铁安全出口竖井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竖井结构,2、安全疏散通道,3、竖井底板,4、竖井侧墙,401、侧墙预制件,402、凹槽,403、凸起,404、防水材料,5、沉井刃脚节,6、变截面块,7、出地面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拼装的竖向组件,所述竖向组件由多个侧墙预制件401沿竖直方向依次拼接而成;且上下相邻的两个侧墙预制件401中,位于上面的侧墙预制件401的底面上设有凹槽402,位于下面的侧墙预制件401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凹槽402相配合的凸起403,所述凸起403伸入至所述凹槽402内,且所述凹槽402的内壁与所述凸起403的顶面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安装有防水材料404。本实施例的侧墙预制件401之间采用凹槽402与凸起403相配合,既可方便预制件拼装时实现定位,又可提高预制件间拼接处的防水效率;并通过在凸起403的顶面与凹槽402的内壁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安装防水材料404来进一步提高防水效率。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材料404的体积大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体积,使得预制件拼装时有一定的挤密效应,更进一步地提高防水性能。本实施例中的防水材料404的体积大约为所述容置空间体积的1.01-1.1倍。防水材料可以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或氯丁橡胶等。进一步地,所述凹槽402与所述凸起403的纵截面均为梯形,如图3所示,在纵截面上,凹槽402的上下底边与凸起403的上下底边平行,凹槽402的两个腰边分别与凸起403的两个腰边平行,凸起403的上底边的长度大于凹槽402的上底板的长度,使得凸起403的上底边与凹槽402的上底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置防水材料404的容置空间。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拼装的竖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组件由多个侧墙预制件沿竖直方向依次拼接而成;且上下相邻的两个侧墙预制件中,位于上面的侧墙预制件的底面上设有凹槽,位于下面的侧墙预制件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所述凸起伸入至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所述凸起的顶面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安装有防水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拼装的竖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组件由多个侧墙预制件沿竖直方向依次拼接而成;且上下相邻的两个侧墙预制件中,位于上面的侧墙预制件的底面上设有凹槽,位于下面的侧墙预制件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所述凸起伸入至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所述凸起的顶面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安装有防水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拼装的竖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材料的体积大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体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拼装的竖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的纵截面均为梯形。


4.一种地铁安全出口竖井结构,包括竖井侧墙和竖井底板,所述竖井侧墙与所述竖井底板围成的竖井空间与安全疏散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蓼徐军林李建军费金新杨宗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