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施工组合式围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741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施工组合式围堰,适应于围堰技术领域的生产与应用,水利施工组合式围堰包括,内围架,内围架外部环绕有外围架,且内围架以及外围架外壁均焊接有围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粗砂以及细砂混合后压紧至三角腔体内,在不影响加强板的安装强度的情况下有效的减小了加强板的安装体积,适用性较佳;同时通过活动钢管因受力后沿着圆孔向圆管内侧移动的作用,使得活动钢管内端逐渐靠近填充块后与填充块接触,填充块在受力后将被挤压形变,使得作用至外挡板上的作用力得到有效的衰减,并增强了内围架以及外围架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水利施工组合式围堰,稳定性一般以及适用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施工组合式围堰
本技术涉及围堰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施工组合式围堰。
技术介绍
围堰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建造永久性水利设施,修建的临时性围护结构。其作用是防止水和土进入建筑物的修建位置,以便在围堰内排水,开挖基坑,修筑建筑物。一般主要用于水工建筑中,除作为正式建筑物的一部分外,围堰一般在用完后拆除。现有的围堰在安装后,长期会受到水源的冲击,且水源的长期冲击下会对围堰的外壁造成一定的磨损,从而降低围堰的稳定性,并且为了使围堰的安装强度更佳,其内部一般会填充有加强筋或制成实心状,加强筋的安装强度一般,而实心状的围堰安装体积大,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水利施工组合式围堰,解决了现有的水利施工组合式围堰,稳定性一般以及适用性差的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利施工组合式围堰,所述水利施工组合式围堰包括:内围架,所述内围架外部环绕有外围架,且所述内围架以及外围架外壁均焊接有围板,所述内围架以及外围架底部均焊接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排布的预埋筋,所述内围架外壁与外围架内壁之间焊接有若干个加强板,所述内围架与外围架顶部之间通过铰链铰接有将所有加强板覆盖的顶盖,所述外围架外部环绕有若干个均匀排布外挡板,且所述外挡板内壁均焊接有若干个竖向布置的圆管,所述圆管内端均开有圆孔,且所述圆管中均布置有活动钢管,所述活动钢管内端贯穿过圆孔后与外挡板内壁焊接,所述圆管内并位于活动钢管外侧均卡合有填充块。<br>进一步的,所述预埋筋内部为实心,且所述预埋筋底端呈尖锐状。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弯折呈直角形,且所述加强板之间紧凑排布且排布缝隙不超过10cm。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与内围架外壁以及外围架内壁之间围合构成多个三角腔体。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钢管外端直径大于圆孔的直径,且所述活动钢管外端与填充块外侧的间距不超过5cm。进一步的,所述填充块由实心橡胶填充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粗砂以及细砂混合后压紧至三角腔体内,在不影响加强板的安装强度的情况下有效的减小了加强板的安装体积,适用性较佳;同时通过活动钢管因受力后沿着圆孔向圆管内侧移动的作用,使得活动钢管内端逐渐靠近填充块后与填充块接触,填充块在受力后将被挤压形变,使得作用至外挡板上的作用力得到有效的衰减,并增强了内围架以及外围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外挡板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圆管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中标记:1-内围架,2-外围架,3-围板,4-加强板,5-顶盖,6-预埋筋,7-外挡板,8-圆管,9-圆孔,10-活动钢管,11-填充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以及“右”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施工组合式围堰,所述水利施工组合式围堰包括:内围架1,所述内围架1外部环绕有外围架2,且所述内围架1以及外围架2外壁均焊接有围板3,所述内围架1以及外围架2底部均焊接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排布的预埋筋6,所述内围架1外壁与外围架2内壁之间焊接有若干个加强板4,所述内围架1与外围架2顶部之间通过铰链铰接有将所有加强板4覆盖的顶盖5,所述加强板4弯折呈直角形,且所述加强板4之间紧凑排布且排布缝隙不超过10cm,所述加强板4与内围架1外壁以及外围架2内壁之间围合构成多个三角腔体;首先,使用者可先将预埋筋6插入至地面,从而使得内围架1以及外围架2立起,然后将顶盖5打开,并将粗砂以及细砂混合后填充至加强板4与内围架1外壁以及外围架2内壁之间围合成的三角腔体中,并碾压紧实,然后将顶盖5关闭,通过粗砂以及细砂的填充,即使加强板4受力后,其内外壁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在不影响加强板4的安装强度的情况下有效的减小了加强板4的安装体积,适用性较佳。所述外围架2外部环绕有若干个均匀排布外挡板7,且所述外挡板7内壁均焊接有若干个竖向布置的圆管8,所述圆管8内端均开有圆孔9,且所述圆管8中均布置有活动钢管10,所述活动钢管10内端贯穿过圆孔9后与外挡板7内壁焊接,所述活动钢管10外端直径大于圆孔9的直径,且所述活动钢管10外端与填充块11外侧的间距不超过5cm,所述圆管8内并位于活动钢管10外侧均卡合有填充块11,所述填充块11由实心橡胶填充制成;同时当该种围堰投入至水利施工现场使用时,水流涌向该种围堰时的冲击力先将作用至外挡板7上,从而使得活动钢管10受力并沿着圆孔9向圆管8内侧移动,从而使得活动钢管10内端逐渐靠近填充块11直至与填充块11接触,从而使得填充块11受力后被挤压形变,并使作用至外挡板7上的作用力得到有效的衰减,因此增强了内围架1以及外围架2的稳定性。所述预埋筋6内部为实心,且所述预埋筋6底端呈尖锐状,将预埋筋6插入至地面后,能够使内围架1以及外围架2稳定的竖立起。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施工组合式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利施工组合式围堰包括:/n内围架(1),所述内围架(1)外部环绕有外围架(2),且所述内围架(1)以及外围架(2)外壁均焊接有围板(3),所述内围架(1)以及外围架(2)底部均焊接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排布的预埋筋(6),所述内围架(1)外壁与外围架(2)内壁之间焊接有若干个加强板(4),所述内围架(1)与外围架(2)顶部之间通过铰链铰接有将所有加强板(4)覆盖的顶盖(5),所述外围架(2)外部环绕有若干个均匀排布外挡板(7),且所述外挡板(7)内壁均焊接有若干个竖向布置的圆管(8),所述圆管(8)内端均开有圆孔(9),且所述圆管(8)中均布置有活动钢管(10),所述活动钢管(10)内端贯穿过圆孔(9)后与外挡板(7)内壁焊接,所述圆管(8)内并位于活动钢管(10)外侧均卡合有填充块(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施工组合式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利施工组合式围堰包括:
内围架(1),所述内围架(1)外部环绕有外围架(2),且所述内围架(1)以及外围架(2)外壁均焊接有围板(3),所述内围架(1)以及外围架(2)底部均焊接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排布的预埋筋(6),所述内围架(1)外壁与外围架(2)内壁之间焊接有若干个加强板(4),所述内围架(1)与外围架(2)顶部之间通过铰链铰接有将所有加强板(4)覆盖的顶盖(5),所述外围架(2)外部环绕有若干个均匀排布外挡板(7),且所述外挡板(7)内壁均焊接有若干个竖向布置的圆管(8),所述圆管(8)内端均开有圆孔(9),且所述圆管(8)中均布置有活动钢管(10),所述活动钢管(10)内端贯穿过圆孔(9)后与外挡板(7)内壁焊接,所述圆管(8)内并位于活动钢管(10)外侧均卡合有填充块(11)。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耀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乾元昊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